让法官更懂律师 让律师更懂法官
投稿邮箱 : [email protected]
丁钰 上海百事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
…………
……
…………
…
…
…
……
…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是亲自去创造未来!
——Richard Susskind
▽
7月28日,十八潮壮观天下的钱江之畔,由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司法厅等指导,上海百事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钱塘智慧城管委会主办,江干区人民政府、江干区司法局等单位协办的“2017 法律+科技领军者国际峰会”在杭州举行。
来自国内外的 “ 法律 + 科技 ” 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教授,司法实践领域的专家、律师,世界500强企业逾百位法务领军者,新兴法律服务行业的创业者等泛法律职业共同体云集一堂、共襄盛举。
聚焦“
工业4.0趋势下法律行业如何进行自我改造
“这一核心,峰会从
法律+人工智能
、
法律+公共服务
、
法律+企业服务
、
法律+保险服务
等多个角度设置议题,围绕法律行业的挑战与机遇进行充分探讨。
举办如此高规格的国际峰会,筹备时间超过半年。就职于互联网法律服务行业,作为百事通的新员工目睹并参与了部分筹备工作。令人欣喜的是,随着会议规模和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法律人士主动投身到峰会的宣传中去,企业界、律师界以及司法界其他各方人士不约而同地发起了对科技、对互联网、对创新法律服务模式、对法律人参与社会治理的讨论。从这个角度来说,举办这场盛会是各方人士应时、应势、应景的产物,它更像是一场法律界的“达沃斯”,自然而然地促成了共识、探索出新的合作。
来自英国的
Richard Susskind
教授
,是法律+科技界的泰斗,其作品《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明日世界的律师》一直享誉世界。
Richard Susskind 教授
的现身立刻引起了会场一阵小“骚乱”,众多粉丝前往与其合影、各路记者也前往进行采访。他此次的演讲主题是用科技提升法律公正。
早在1986年,当时还很年轻的教授目睹了人工智能对法律界的第一次洗礼。他参与了众多法学专家的知识分解活动,形成了
几百万个树状知识表格
,把这些知识体系用人工智能进行整合,法学研究的时间速率从10个小时缩短到10分钟。
30多年过去了,这期间科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上的律所已能够熟练掌握一些软件和工具,协助完成复杂的文本工作,接下来要紧密联系的是科技和法院的服务,用科技改变法院的裁决系统。他说,人工智能不会限制我们的工作而是提升我们的工作,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是亲自去创造未来
。
在与会者进入会场的通道两旁,主办方用历史回眸的方式展示了法律+科技三十年间的人类探索历程、列举了重大标志性事件。近三年来,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也促进了人工智能在中国法律界的变革,特别是中国法院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裁判文书公开平台以及智慧法院在全国各地的多种创新和实践。这期间同样迅猛发展的是超越传统律师事务所为主体的法律服务商,他们打通了法律服务行业的各个环节,用
工程化的理念解构谜之复杂的法律服务供应链
,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学界,越来越多的法学院兴起了“大数据研究”和法学知识图谱研究。
在本单元的“对话与争锋”环节,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的何帆处长表示人工智能对产生在互联网前的基本诉讼法律会产生巨大影响,人工智能对我们的诉讼流程发生了一些改变,随着人工智能的推进,未来可能要产生一部互联网的诉讼法。来自美国亚太法学院研究院的孙远钊教授则认为,未来受科技影响最大的法学概念是所有权,未来世界是以授权和许可为主的世界,它将改变传统的所有权概念。
著名律师陶景洲律师同时表示,在国际仲裁领域,ODR(Online dispute Resolution)实际上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很活跃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更好地推进在线仲裁,科技的发展也将更好地帮助公权力机关对行业进行法律监管,但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它也可能是一个魔鬼,
所以必须要有严格的管理和制度规则的制定。
来自方广资本的洪天峰先生,从投资人角度出发,认为
法律的使命应当是“
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前的法律服务世界,有很多服务者和被服务者需求之间的矛盾,传统的法律服务存在一些问题,但这都是发展的契机。
IBM Waston Legal联合创始人、首席专家BrianKuhn
则从技术层面阐述了知识管理其实是认知的管理,需要从大量的结构和非结构化数据中提炼法律问题,通过对大量标准规则进行分析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来自腾讯的人工智能专家曹建峰在对话环节给嘉宾们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总结了七个比较重大的法律科技人工智能趋势:一是在法律检索领域,
智能化交互界面会提供更好的法律产品
,不仅影响律师的工作也影响法学研究;二是在法律文件的自动化领域,
电子取证、尽职调查等文本工作可以用算法程序
代替;三是在案件结果预测领域,
如果案件结果可预测,那么诉讼方式和策略会发生改变
;四是
机器人律师
的崛起,英国可能会产生一个遗嘱见证的机器人律师,一些非诉类的活动完全可以绕开律师和律所;五是替代性商业方案,包括在线的法律服务,可以通
过app、在线软件把法律服务产品向公众买得起、用得起的民主化设计方向引领
;六是在线法院的兴起,
未来的开庭包括争议解决都可以在线化
,如果司法体制因此而变革,更多人将得到更低成本但优质的司法服务;七是
对律师评价机制的影响
,一定会有一个程序对律师好坏、优劣进行评价,打破律师的封闭环境。大咖放言:用代码和数据模型去表达法律,未来的法律可能不需要书写。
在主论坛接近尾声时,
百事通CEO冯子豪先生
表示:法律代表着秩序,当我们的物质已经进入丰饶经济的时候,有尊严的生活、有尊严的工作成为国人的重要需求,我们希望通过努力使法律的契约精神和规则、秩序理念进入社会、进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法律成为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是我们的使命。
下午的分论坛分别在四个会场同时举行,其中第一分论坛的主题是“科技让我们更加接近公共法律服务“,
Susskind教授继续参与了”智慧司法“的圆桌讨论
,最高人民检察院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品新教授介绍了最高检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方面的成就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冷思考”:
关注大数据不要仅仅站在商业利益,要站在国家层面,解决核心问题、关键问题,扎扎实实推进大数据司法的落地
。来自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刘克勤副主任为与会者介绍了浙江省的智慧法院实践
,无论是余杭法院的数据化一体平台、还是西湖法院的在线矛盾多元化化解“枫桥经验”以及网上法院等经验和举措,都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在“公共法律服务的便民创新改革”板块,广东省司法厅法律援助局公共法律服务部主任吴海涛先生重点介绍了
广东省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
建设,他认为,公共法律服务的结果很多,服务类型也包括了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等,但是整个法律服务的开始都有一个咨询的入口,整个流程也应当围绕咨询这个点来构造整个公共法律服务的大数据中心。
精彩的一天即将结束,由于分身乏术,其他分论坛目前只能通过照片感受一下现场的气氛了:
认真的记录者:
认真的聆听者:
最后用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