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我国实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发展迅速。
截至2017年末,我国小微企业法人约有2800万户,个体工商户约6200万户,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90%,贡献了全国80%以上的就业、70%以上的发明专利、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
但是,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小微金融发展过程中高成本、高风险、低效益等现象仍非常突出。在不少地区,小微金融存在着“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局面。
专家强调,
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要做好小微金融服务的关键是商业的可持续。
“实现商业可持续的关键,要满足两个要素,一是成本可覆盖,二是风险可控制。”董希淼认为。
因此,
小微金融服务需要也
应该通过批量化、高效率、低成本的手段加以实现
。在目前的情况下,除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做好更多基础设施及环境的建设外,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借助数字技术的发展,加快推进小微金融服务更快速、可持续发展,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作出贡献。
“比如,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可充分依托智能技术开发针对小微企业的手机银行业务。”董希淼举例称,数据显示,我国手机银行业务成本是面对面处理业务所需成本的1/5左右,是网点和代理点成本的1/35。随着移动数字技术的发展,4G大面积普及,5G开始试点,基于手机端的数字支付产品、小微信贷产品操作难度不断降低,增加了服务对象获得可持续金融服务的现实可能,也有助于降低银行小微金融服务的成本。
“银行可利用‘平台金融’业务模式,依托自主研发的支付融资系统对接各类平台客户业务系统,为平台客户及其上下游、周边小微企业客户提供在线支付、融资、现金管理等服务,实现批量化服务小微企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协创中心研究员李虹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