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韩建春老师,首先非常感谢乐上财税跟审计之家这次的邀请,其次非常感谢本次的美女主播王晶老师的大力协助,前面王晶老师已经给我做了介绍,我这里就不做过多的自我介绍了。
我们本次跟大家分享的课程主题是审计人员的逻辑思维,我们跟大家讲的不是高深的学术讨论,是很实际的实务操作,希望对大家的日常工作起到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本次主要是探讨三个问题:
1、逻辑思维是什么?
2、我们为什么需要它;
3、审计人员如何运用逻辑思维进行高效的思考和开展审计工作。
从事审计这项工作,逻辑思维必然严谨。如果在工作前掌握了一定的逻辑思维方法,不用再为具体形式所困,万变不离其宗,将会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逻辑思维,也叫抽象思维,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方式。它与具体的形象思维不同,已经关注到抽象的概念以及判断推理层次,运用分类、比较、综合、分析的操作方法,倾向于将事物的本质看的清晰透彻,达到对事物的深阶段认识。
人认识客观世界,无外乎从一般到个别、个别到一般、个别到个别等方式。因此便有了演绎、归纳和类比等常见的逻辑思维方法。
以前总听说谁谁谁有逻辑思维,知道这是句夸人的话,但逻辑思维具体是什么呢?总的来说逻辑思维就是客观分析、条理清晰、判定有据。举个最简单例子,就比如说吃饭,什么时候吃,为什么吃,吃的什么,谁吃,在哪吃,怎么吃的,吃到什么程度。这样举例子来解释大家是不是瞬间懂啦。
总结一下,逻辑思维就是客观分析、条理清晰、判定有据。
那首先什么是客观分析呢,基于事实,而不是推测。用事实、数据说话。
什么是事实?什么是推测?比如盘点:我们盘点了库里有500瓶红酒; 事实是:库里有200瓶白酒。推测是:公司有库存200瓶白酒。
那什么是条理清晰呢,金字塔原理的结构: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总结后具体,先框架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先论点后论据。
我们平时都有一个习惯,随着对方讲话,如果对方讲得观点和层次很明确而且说话有所停顿,我们会比较清楚他的观点要说什么。当一个人采取正常叙事的顺序,最后抛出观点的时候,我们会听几句就需要理她的观点,脑袋一直再转。为了节约听众的时间,可以先抛出观点再继续。
比如说一个故事,
1、夫妻俩:上帝为了考察两夫妻是否真的相爱,约定让两夫妻玩石头剪刀布,最后必须分出输赢,赢的活,输的死。夫妻俩商量好一起出石头,结果丈夫出了剪刀,妻子出了布。
什么情况?猜各种可能。
推测1:男的老实,女的不老实,反而害了自己。推测2:男的知道女的想赢他,会出布,当男的更胜一筹,出了剪刀。
要表达什么?:人性本恶?好人有好报?老实做人?
2、接着说:而真实的情况:丈夫爱自己的妻子,所以选择了出剪刀;妻子更爱和更了解丈夫,基于了解和爱认为丈夫会出剪刀,所以选择了出布。
什么情况?呵呵,爱情故事。
3、接着说:表象背后的实质往往不是我们简单推测的,甚至有时候会相反。就如现场观察审计程序,我们看到的都是真实的,但不能完全信任。观察程序只能证明存在性,而不能证明所有权归属。
4、审计过程中需要举一反三。
如果先抛出观点,再讲述例子,就会容易理解的多。这个是金字塔里面的一个核心思维。
判断有据:审计结论都有数据和事实支撑:提示:重要书面证据,拍照。
那我们知道了逻辑思维也知道了重要性,那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方法
演绎法是基于一个一般性的前提推演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源头是在这个一般性的前提,只有先保证它是正确的,才能由此推导出靠谱的结论。
注册会计师做审计工作,经常查企业的账,有时就不免要和做假账的人斗智斗勇。如果有的企业做起了假账,把自己的利润拔得虚高了许多,资产的规模 迅速胀大,难免带有很强的迷惑性。这时候,我们先不急着否定,去查一查这家企业所处行业的平均利润率,还有它们投入与产出的比例。
有了这个一般性的前提,再通过演绎的推理方法,进行复核分析,自然会发现逻辑上存在的矛盾以及问题。
审计的工作量大,时间要求又紧,所以这是一门平时下苦功夫的工作。很多时候,问题不是先查出来的,利用询问、复合等方法,发现企业中各层级说法不一致的情况,问出苗头,再用演绎法深入检查。
归纳与演绎是两种方向完全相反的思维方法,即是通过多个个别结论上升到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我们生活中经常会跟归纳法打交道,对身边的人和事也是通过逐步归纳的方式加深认识的。
审计鉴证和披露公司的会计信息,除了要用上企业本身的资料,也要收集第三方的证据。如果对审计的工作底稿进行周期性的归纳、综合、分析之后,公司会计的核算情况就出来了个大概。整理这些底稿,就是在执行一个归纳的过程。整理越多,日后效率也越高。
勤于把报表中常出现的金额以及账户的错误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出现错误的内在联系,便可以获得比较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可靠性较高的审计报告意见。
归纳是从过去的规律总结出适用于未来的大规律,强调审计经验的重要性也是从这个立足点出发的。审计就是一个在归纳中感知、理解、提高的过程。
从个别到个别,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哲学上说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两个对象在属性上具有相似之处,进而推演出其他属性的近似性,比如仿生学的很多原理便是借助在类比的基础上的。
审计工作,除了严谨符合规范,也需要开创性。被审计企业所使用的会计核算方法不同,情况也是错综复杂,但总有一些情况是类似的,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做出准确且专业的判断。有很多时候,类比可以为审计人员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先驱导向,对思维带来独特的启发。
火眼金睛的审计员,有时没看到会计报告也能通过企业的大致情况推理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也是运用了情况类似属性相近的方法来推己及彼。
综上,审计不是一门简单的查账机械工作,而是综合了演绎、归纳、类比等多种方法的思维艺术和思维运动过程。对这些方法合理运用,可以使得审计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内部审计是一个管理工具,是高级管理层获取信息众多渠道中的一个特定渠道,为高级管理层做决策提供参考建议。可以说是企业医生,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换句话说,我们审计猿这么重要,怎么能没有逻辑思维呢!
审计中主要的工作是评价被审计对象和改善管理,看病和治病。而审计某专一事项时通常的方法:确立必要的审计评价标准→重大风险区域和关键控制点要心中有数→深入业务流程了解实际业务开展情况→严丝合缝的思考审计程序→深入实地的取证,获得审计证据,做到每个审计思路都有始有终→总结归纳审计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先整体后局部,先森林后树木,避免盲人摸象,一叶障目这个整体的概念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物体本身的整体;一个是时间的整体。
物体整体性:
审计一个公司:先对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业态、人员数量、核心人才、主要产品、主要市场、主要采购原料、历年经营数据对比,主要科目历年对比等信息了解后,对异常点进行初判。
另对审计见面会时了解的信息,及时归纳成稿,审计小组全员了解;对部门领导反馈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审计小组就是这个原因,避免盲人摸象。
同样对每一块具体业务:先了解整体规模、运作模式,内控流程,梳理出该模块的基本情况:历年业务量、主要控制点和流程、负责部门和人员等。再进行具体审计程序。具体审计程序实施落地后,对整体情况产生影响的,对程序结果归纳后需完善补充基本情况。
时间整体性:就是过去、现在和将来,有个概念去看遇到的情况。
审计一个企业始终要有两个重心不能丢:(1)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哪?(回答企业为什么现在存在);(2)企业未来规划和现状差距在哪?(回答未来会不会存在)。
回答第一个问题需要关注的问题基本有:1.企业利润点在哪(了解企业经营模式,市场定价权,产品盈利分析、资源有无向集中利润点倾斜);2.销售、采购议价能力如何;3.成本控制(投入产出分析是否到位,工艺流程是否优化,固定成本占比是否合理);
回答第二个问题需要关注:1.企业长期战略制定是否合理(制定依据);2.长期战略和现状差异分析,是否应对措施。这两点摸清楚后,对最后这个企业的整体定位很有帮助。
具体审计事项的重点 这个可能随着领导的关注点、行业不同关注点不同。但通常这个重心通常会在审计计划中明确,并随着审计开展有所调整。
审计过程中有很多需要落实的数据,包括财务报表、科目余额表、产品成本计算表、工资计算表等,大的企业集团通常有管理报表。
所以通常在进行某公司绩效审计的时候,第一个工作是找总账会计或财务总监就报表取数逻辑、科目核算内容及数据取数逻辑进行了解和归纳;第二个是将管理报表、财务报表、科目余额表进行大数据勾稽,差异原因先落实。
当审计组长分配审计任务时,通常会给出提交工作成果是什么,怎么做;如果没说,就要问清楚。避免最终提交的工作结果不是想要的,重复工作。
以前看过一个帖子:面对头疼上司的一个办法:就是要求上司把时间节点、工作提交成果要求落在纸上,避免到时候不认账。
遇到审计难题,先思考自己能力、资源,包括网络、同事、朋友的资源、领导的资源,结合这些思考下一步审计程序。
养成定期总结自己的习惯,近期的收获、好的想法、好的思路,好的自己状态及时的记录下来。有的时候好的思路灵光一现,不及时记录后面很难再找到。
通过日常总结和工作锻炼,找准自己的定位基础上,找到自己的弹性空间。弹性空间:一般状态、不好状态、自己的满意状态,并最好逐步掌握调整的方法,保持好状态。
以前有个领导说了一句话记忆深刻:记住那些让你度日如年的日子,那是你成长最快的日子;记住那些让你真正激动兴奋的时刻,那是你状态最好的时刻。
内部审计的工作流程:评价标准→风险点→深入业务→思考程序→思考程序→总结归纳
刨根问底、5why分析法
过程沉下心来汇点成面,包围问题而不是针刺问题
勤归纳、每个审计思路都有结论
所谓5why分析法,又称“5问法”,也就是对一个问题点连续以5个“为什么”来自问,以追究其根本原因。虽为5个为什么,但使用时不限定只做“5次为什 么的探讨”,主要是必须找到根本原因为止,有时可能只要3次,有时也许要10次,如古话所言:打破砂锅问到底。5why法的关键所在:鼓励解决问题的人要 努力避开主观或自负的假设和逻辑陷阱,从结果着手,沿着因果关系链条,顺藤摸瓜,直至找出原有问题的根本原因。
5WHY从三个层面来实施:
一、为什么会发生?从“制造”的角度。
二、为什么没有发现?从“检验”的角度。
三、为什么没有从系统上预防事故?从“体系”或“流程”的角度。
每个层面连续5次或N次的询问,得出最终结论。只有以上三个层面的问题都探寻出来,才能发现根本问题,并寻求解决。
丰田汽车公司前副社长大野耐一曾举了一个例子来找出停机的真正原因
★问题一:为什么机器停了?
答案一:因为机器超载,保险丝烧断了。
★问题二:为什么机器会超载?
答案二:因为轴承的润滑不足。
★问题三:为什么轴承会润滑不足?
答案三:因为润滑泵失灵了。
★问题四:为什么润滑泵会失灵?
答案四:因为它的轮轴耗损了。
★问题五:为什么润滑泵的轮轴会耗损?
答案五:因为杂质跑到里面去了。
经过连续五次不停地问“为什么”,才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在润滑泵上加装滤网。
如果员工没有以这种追根究底的精神来发掘问题,他们很可能只是换根保险丝草草了事,真正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5why分析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第一部分:把握现状
★步骤1:识别问题
在方法的第一步中,你开始了解一个可能大、模糊或复杂的问题。你掌握一些信息,但一定没有掌握详细事实。
问:我知道什么?
★步骤2:澄清问题
方法中接下来的步骤是澄清问题。为得到更清楚的理解,问:
实际发生了什么?
应该发生什么?
★步骤3:分解问题
在这一步,如果必要,需要向相关人员调查,将问题分解为小的、独立的元素。
关于这个问题我还知道什么?
还有其他子问题吗?
★步骤4:查找原因要点(PoC)
现在,焦点集中在查找问题原因的实际要点上。你需要追溯来了解第一手的原因要点。问:
我需要去哪里?
我需要看什么?
谁可能掌握有关问题的信息?
★步骤5:把握问题的倾向
要把握问题的倾向,问:
谁?
哪个?
什么时间?
多少频次?
多大量?
在问为什么之前,问这些问题是很重要的。
第二部分: 原因调查
★步骤6:识别并确认异常现象的直接原因。
如果原因是可见的,验证它。如果原因是不可见的,考虑潜在原因并核实最可能的原因。依据事实确认直接原因。问:
这个问题为什么发生?
我能看见问题的直接原因吗?
如果不能,我怀疑什么是潜在原因呢?
我怎么核实最可能的潜在原因呢?
我怎么确认直接原因?
★步骤7:使用“5个为什么”调查方法来建立一个通向根本原因的原因/效果关系链。
问:处理直接原因会防止再发生吗?
如果不能,我能发现下一级原因吗?
如果不能,我怀疑什么是下一级原因呢?
我怎么才能核实和确认下一级有原因呢?
处理这一级原因会防止再发生吗?
如果不能,继续问“为什么”直到找到根本原因。在必须处理以防止再发生的原因处停止,问:
我已经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了吗?
我能通过处理这个原因来防止再发生吗?
这个原因能通过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因/效果关系链与问题联系起来吗?
这个链通过了“因此”检验了吗?
如果我再问“为什么”会进入另一个问题吗?
确认你已经使用“5个为什么”调查方法来回答这些问题。
为什么我们有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问题会到达顾客处?
为什么我们的系统允许问题发生?
★步骤8:采取明确的措施来处理问题
使用临时措施来去除异常现象直到根本原因能够被处理掉。问:
临时措施会遏止问题直到永久解决措施能被实施吗?
实施纠正措施来处理根本原因以防止再发生。问:
纠正措施会防止问题发生吗?
跟踪并核实结果。问:
解决方案有效吗?
我如何确认?
为什么一为什么分析法检查清单
为确认你已经按照问题解决模型操作,当你完成问题解决过程时,使用这个检查清单。
5WHY分析法询问与回答技巧
通常情况下,在询问为什么的时候,因为是发散性思维,很难把握询问和回答者的在受控范围内。
比如:这个工件为什么尺寸不合格?因为装夹松动;
为什么装夹松动?因为操作工没装好;
为什么操作工没装好?因为操作工技能不足;
为什么技能不足?因为人事没有考评
类似这样的情况,在5Why分析中,经常发现。
所以,我们在利用5Why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时,一定要把握好一些基本原则:
1)回答的理由是受控的;
2)询问和回答是在限定的一定的流程范围内;
3)从回答的结果中,我们能够找到行动的方向。
1、5W2H: 何时、何地、谁、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什么程度
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HOW ——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
WHY——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结果为什么?
WHEN——何时?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
WHERE——何处?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
WHO——谁?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
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审计人员归纳问题时:需要5W2H的思路是:好久在哪里谁(人或者环节)存在什么问题,原因是什么,多大影响。第1个层次:汇点成线,让看报告的人先知道报告的主要问题点:如果报告是一个个问题的归纳,把点连成线。第2个层次:整体评价。提出我们对被审计对象的综合审计主张,而不是拘泥于具体的问题点,对问题点进行综合归纳后的整体评价,这个很难、风险也很大。原来在原XX集团公司审计时报告都没到这个高度,在某民营企业的时候,选择捏的准的进行了该项工作。
这是我个人总结的审计工作中的一些思路和方法,有的可以在生活中用,比如:金字塔结构:说事情先说你的整体看法,再说你的判断依据。 但:5why 分析法,特别是朋友聊天,选择性使用。
文 韩建春 审计之家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