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露年龄的,不只有逐渐后移的发际线,还有你嘴里的「牙龈线」。
作为当代人的新晋烦恼之一,“牙龈线后移” 在医学上有个专属名词:牙龈萎缩;常见的牙龈肿痛、牙龈出血都可能与它有关。
《生命时报》
(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
采访专家解读,教你正确应对牙龈肿痛。
健康牙龈呈粉红色,质地柔韧,表面有橘皮样的小凹陷。
一旦出现牙龈萎缩,可能会发生这些变化:
牙龈红肿,刷牙出血;牙齿变长,牙缝变大;牙根开始暴露;遇到冷热酸甜,牙齿敏感;牙齿松动
。
牙龈是怎么一点点萎缩的?一般分为以下4种情况。
这一类在临床最常见,一般由牙周炎导致,牙周组织遭到破坏,逐渐萎缩。
牙刷不符合标准、刷牙方法不正确、牙齿修复体不适合等,造成机械摩擦或压迫牙龈,导致牙龈萎缩。
随年龄增长,老人出现大部分或全口牙齿牙龈萎缩和牙槽骨吸收。
一般由于无对颌牙或偏侧咀嚼,导致牙齿没了咀嚼功能,牙周组织缺乏功能性刺激,处于长期废弃状态,于是渐渐出现牙龈萎缩。
临床上,牙龈肿痛是最常见的口腔症状之一,它不只是上火,还是牙齿及周围组织出现炎症的迹象。
牙龈炎、牙周炎如果不及时治疗,牙龈就会慢慢萎缩。
指牙齿周围组织出现了炎症,包括牙龈、覆盖牙根的牙骨质等部位。
早期阶段,可能仅出现刷牙出血,一旦疾病加重,可出现牙龈肿胀、牙齿松动、牙龈溢脓和口臭。
如果牙髓炎发展到晚期,组织坏死或出现细菌感染,可导致根尖周组织发炎,也会出现牙龈红肿,且常伴随咬合痛。
智齿萌出时,如果角度偏斜或与邻牙位置拥挤,牙缝很容易吸附食物残渣,难以清洁干净,导致细菌滋生,引发炎症。
炎症导致的牙龈肿胀是无法完全自愈的,只有部分炎症可被免疫系统压制,3~6天后进入慢性期,肿胀、破溃出现明显改善。
但只要因炎症坏死的牙神经、牙周炎等存在一天,炎症就有卷土重来的机会,想要彻底消除隐患,需尽早去口腔科就诊。
一般来说,
牙龈肿痛时建议患者立刻就诊,即使症状自行缓解了,也要及时就诊排查病因
;如果伴有明显疼痛、牙齿松动或肿痛反复发作、无法好转的情况,建议更早就医。
对于中重度牙龈萎缩并伴随严重牙周炎的情况,要想完全恢复,难度极大。如能早期发现和治疗,就有挽救的余地。
早晚刷牙时选用小头、软毛牙刷,正确刷牙。中华口腔医学会发布标准刷牙法——巴氏(Bass)刷牙法:
每次刷两到三颗牙,反复旋转、按摩8~10次,可多角度地对牙齿和牙龈进行全面清洁。
尽量让牙线清洁牙齿的所有区域,包括牙龈边缘。
美国牙科协会建议采用轻柔的摩擦动作,当牙线到达牙龈边缘时,把牙线滑入牙龈和牙齿之间的空隙,摩擦牙齿的一侧,接着让牙线在垂直方向上下移动。
6~12个月洗一次牙,是预防牙龈炎症的有效措施。已有牙周病症状的患者,更应及时接受系统的治疗。
不好的假牙不仅不易清洁,还易滋生细菌、产生刺激,使牙龈萎缩。
如察觉自己牙龈红肿、刷牙出血、牙齿松动、咀嚼无力,应及时就医,对症处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牙齿过早脱落。▲
右下角
点个
在看
再走
👇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