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民谣在路上
像音符一样苏醒,整片天空做背景,背起行囊的这个剪影,旅程孤独而坚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春川大  ·  抢票啦!水木年华进川大,与你相约! ·  3 天前  
青春川大  ·  抢票啦!水木年华进川大,与你相约! ·  3 天前  
金融八卦女频道  ·  有多少人去KTV,压根不是为唱歌 ·  6 天前  
金融八卦女频道  ·  有多少人去KTV,压根不是为唱歌 ·  6 天前  
译中人  ·  2024草莓音乐节志愿者招募 ·  1 周前  
BlueNote爵士乐俱乐部  ·  明晚上海|金曲缔造者、横扫三项格莱美大奖的美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民谣在路上

没有主唱真的只能玩后摇吗?这张专到底是啥求鉴定

民谣在路上  · 公众号  · 音乐  · 2017-08-21 21:30

正文


话说,对于那些不吭声就发新专的乐队,总有点偷偷藏了什么好东西的意思,尤其沉寂6年之久突然来了这么一张《大气压》的理想后花园乐队,相比之前果然是增添了不少值得推敲的地方。



这要追溯到今年的五月份,《大气压》以一种沉稳历练的姿态浴火重生,音乐中表现的不再是“小我”的情感琐碎,而是架高了视野,开始以一种局外者的冷静视角聚焦社会话题,这可能会一改理想后花园以往给听众的印象。



严肃不失细腻,大气不失细节,在音乐的张合呼吸间,处处彰显出一种成熟睿智。只要稍许听过早期理想专辑的人,都会迅速地判定这是一张决心和“前身”彻底决裂的专辑。



据说整张专辑的格局主要靠编曲,不如我们先来看看这张专从编曲上有什么抓人的地方。


由于鼓手早期涉足重型音乐,鼓风凶狠老辣,性情化的鼓组编配基本上奠定了专辑的整体气质。


从《intro-wajing》暴风骤雨式的暗黑华丽,到《发条城市》的跳动吉他;从《蓝》的迷幻音墙,到《28》的肃穆鼓点;从《瓦解》里的金属浪潮,到《这个时代》里的复古英式声场,变幻多端,不一而足。而这些变幻如果仅是为了呈现编曲本身,难免会误入炫技的窠穴,但仔细聆听,就会发现,每一种编曲风格,都恰如其分的为每首歌的内涵塑造了一个最贴切的氛围,使得整张专辑即丰饶,又饱满大气。



初听《大气压》时,一首开场曲足以让许多人一耳朵听上去就觉得格外惊艳了。



《intro-wajing》以一种暗黑、紧迫、华丽的编曲铿锵推进,中间穿插神谕性质的地名说白,一笔一画地点绘出了一幅北京房山区星罗棋布的村庄图景。这首短曲之所以能引起诸多共鸣,正是源于其间的仪式感,这种庄重的氛围也暗暗触发出了人们对蛮荒大地的敬畏。尤其最终推至高潮时,众人齐喊的一声瓦井,简直摄人心魄。



说到歌词,《28》的讲述方式,就像一个人下班回到晦暗的单人间,对着窗外车水马龙的街道自言自语,疲倦中透露着一种落寞的自省。这种感觉也被描述在《给一个焦虑症的朋友》中。



贝斯手二飞在专访中提到,专辑之所以叫做《大气压》,主要是指涉一种生存的压力氛围。


相信很多乐迷都是通过这张让他们名声大噪的首专《这儿不缺理想》,才开始知道理想后花园的。主唱英式优雅的嗓音就曾迷倒众生,毫无疑问,一支英式乐队中,主唱的特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之后随着主唱退出,乐队也屡遭困境,期间乐队经历了几次关键的“换血”,甚至一度濒临“难产”。原本觉得难以为继,反而却在艰苦的摸索中发现了一种更开放的音乐可能性。


最初起乐队名字“理想的后花园”属于无心之举。现在,他却终于领悟到,其实世界上本没有理想的后花园,它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存在,目的地一再变的虚无缥缈,但在靠近的过程中,却得到了比“目的”本身更重要的东西,即发现了那些被掩藏的,未知的,却是最真实的自我。


文/音左 责编/冷酷的回避


民谣在路上

近期动态



民谣先锋演唱会

【大麦网】和【民谣在路上官方微店】均已开票

扫码购票


2017新乐府小私塾音乐节

精彩回顾 Day 1

精彩回顾 Day 2



众筹


苏紫旭&The Paramecia 

首张录音师专辑《飞出迷楼》

在乐童平台开始众筹


黄雨篱新专辑《温暖的苔藓》

在乐童平台开启众筹

支持温暖的“小苔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