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线上和线下的朋友接二连三的跳槽了,有的成为了其他家分行的副行长、有的去国企新成立的担保公司任职了、有的去本地区域的金控集团组建团队了。其中唯有一个朋友,他和我说是为了薪酬才跳槽的,去的那家银行的年薪是原来的两倍还多。
他的这次跳槽,是他以往比较要好的同事拉他去的。我对他有一定的了解,他一直很努力的工作,为人也很好,谦和有序不张扬,对待朋友尽心尽意,性格略微内向腼腆,大部分周遭的同事对他的评价就是:
他是领导心目中比较省心的员工,所有的事情只需要告诉他,你期待的结果,他一定会完成的;他也是让领导最挠头的员工,比较执拗,自己固有一套方法任何人又不能认为他坚持的就不对,但是有些确实不符合职场领导的路子。
托马斯·弗里德曼 在《世界是平的》书中写到:「当你获得了这些标准化的工作流工具的时候,别人一样会有。你仍然需要自己的独特的产品或服务。你必须找到一种利用信息技术的独特方法,以发扬光大你的核心价值,不管这种价值是什么。」很多人都说,三十五岁之前可以从事技术序列,三十五岁之后就不要刻意的去从事技术序列了,应该多从事一些管理相关的工作,为将来的能晋升到管理岗位打好基础,这个思路是好的,谁都懂。难道职场会按照我们自己规划的路径走么?大部分案例是不会的。
很显然,职场并不会按照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所以说,技术能力和管理思维参半发展也不失为是一种折中的办法,总之:「没有技术能力的管理是空洞的,没有管理经验的技术是茫然的。」
跳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流行的一种病毒,很多机构并不愿意接受应届生,虽然每年都大量招聘,但是那些进入行里的员工,大部分都被发配到一线岗位(未来需要你很努力才有可能晋升到中层),很多金融机构已经没有任何(没有完善的制度,根本不想培养)精力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了,赤裸裸的需要跳槽者是成手,需要大把的资源,尤其是互联网公司与银行业务的融合(混业经营的态势),本地化金控集团乱七八糟的中介公司也需要一些金融机构的专才、新设立的域外金融机构也在拼命的招兵买马,导致对银行业务\管理能手的需求与日俱增,其实跳槽经常潜伏在一些涉世未深(这里是褒义,你并不知道短期的行业形势)的员工身上,或者潜伏在性格具有重大缺陷(不会自身纠错)的员工身上、还有就是一些自我评估认为目前的整体局势对自己没有任何发展前景的。
社会上有一句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的话「树挪死,人挪活」,殊不知,人如果经常不断的挪窝,也难活。跳一次槽,算是尝试;跳两次槽,算是选择;跳三次槽,就要反思;跳四次槽,应该对自己做一下评估了。
经常跳槽的人,很可能会从马槽跳进牛槽,从牛槽跳进狗槽,从狗槽跳进猪槽,从猪槽跳进鸡槽,最后又跳回老槽。我身边有一位同事就是这样的情况,他从城商行走的,去了股份制,单挑团队模拟利润5000万,日均存款15亿元,薪酬工资包45万,经过了一年多的浴血奋战,最终他又回到了原来的城商行。
马只有卧槽的时候,威力大能量大,但马如果有槽不卧,跳来跳去,换来换去,即使你是千里马,也会很快颓废。宁做卧槽马,不做跳槽马;但是卧槽久了,也会容易出现懈怠,如果一个人没有强大的内生动力、不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是很难不受环境的影响的,很难持之以恒的。这山看的那山高,你不但爬不上那座山的高峰,而且会累死在爬山的路上,即使你能爬上那座山的高峰,爬上以后才发现,山于山之间的,高低差不多;甚至新山头,没有旧山高。
根据我这些年对周围人事的梳理和了解,从心里状态的角度出发去分析,跳槽的逻辑可能有这么几类:
一、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
跟着老大混的人,老大走了自然跟着走,这样的情况发生的也比较多,但是目前的金融行业发展瞬息万变,在面对情怀的时候要考虑到自身的情况,适当的评估自己所处的环境,新的平台给予你的不仅仅是成长空间,还有是你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环境下去承载的责任与担当所必须持续的薪酬。
二、顾此失彼,东施效颦
想争口气的人,觉得自己应该可以,「看得起」自己的人,通常这样的人企业归属感不是十分的强,企业文化并不会根植于他们的内心,你说他们好高骛远也不是,这样的人并不多见,但是职场中确实有。王明阳说过:「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
三、若隐若现的鸿鹄
各金融机构都存在这样的现象,最让领导犯愁的人,站着位置还不怎么来上班的人;上班吧,还不想付出太多的人。人生时光屈指算,总有难言若干天。这样的人可能有更高的理想吧,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四、攒经验捞资本换薪酬
这种人是非常聪明的,通常每个金融机构都有这样一种人,借用一些平台来营销自己,将自己从卢布包装成美元,首先的确是具备一定的能力,通过一种平台结交了一种人脉后,跳到另外一种平台后就吹嘘之前的人脉都是自身所拥有的,这样滚雪球法则将自己塑造的很成功,人脉广,资源多,可以美其名曰是资源套利者。
五、任劳任怨,对跳槽没概念
就我这样,我觉得挺幸福了,自我认知感特清醒,特知足,说不上进,挺努力;说没野心,真心没有。这样一类人金融机构要利用起来,将其薪资待遇提起来的同时要对其进行职业生涯晋升的有效培训,尝试分析这类人是否具备可塑造性,如具备,这是比较忠实的一撮儿人,为什么高薪聘一些外来和尚,他们就那么会念经么,没有忠诚度的员工一定不是好员工,但是什么样的企业能培养忠诚的员工,值得企业思考。
六、对跳槽情有独钟
这一类别的人内心是狂热的,通过工作履历可能会看出来,每个机构的各种工作岗位锻炼不一年,非常频繁的换工作。所以金融机构,看到这样履历的年轻人,从性格上品一下这类人,可能不太专注,沉不住气,尽管来到新的工作环境可能也不一定受到重用。
七、渴望高薪却有牵绊
职场上这样的人是比较多的,在平日付出的多,想法也很多,渴望内心的价值被重用,但是又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因为背后的关联因素也很多,比如长时间出差、指标压力、异地任职、孩子还小林林种种吧,终究有不如愿的时候,人生哪会都如你所愿,这就是心性的修行的重点。
职场上的初始化是最痛苦的,也是最历练人的;如果有个平台是吸引你的,确定未来有大空间,工资少一点也一定要去;如果有个平台仅仅是薪酬待遇吸引你(你去养老另说),那么你去之前应该深思熟虑,因为你付出的成本一定比你得到的薪酬要多的多。时常要劝诫自己:「我们不要浮躁,要自我改造;要戒掉恶习,努力学习;要少点杂务,精通业务;要少点抱怨,任劳任怨。」
我对跳槽的理解:平日蓄积力量,一旦有机会,必须有力量而且有高度的出去,从量变到质变才有意义。世间万事,不可求其绝顶;留一分不足,可得无限完美;物满则溢,强求必反;埋首努力之外,一切听其自然,届时自有机遇。
另外,最近沉迷于研究王阳明心学理论,喜欢的可以加微信(jlbank)一起交流,非喜一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