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alink的脑机接口名为Telepathy,这是目前第三款接受长期人体测试的商用脑机接口。另外两款分别是附着于大脑血管内壁和直接位于头顶的电极阵列。Telepathy是一个硬币大小的电子中枢,被置于受体颅骨上开的一个洞内。64根柔性线从这个中枢穿过包裹大脑的液体和膜,进入受体的皮质。
Neuralink设计的一个手术机器人将这些线嵌入运动皮质,这里是控制运动的脑区。Neuralink的联合创始人、总裁Dongjin Seo在播客中表示,整个过程用时20-40分钟。
每根线有16个记录位点,一共能产生有记录神经活动潜力的1024个电极,并通过蓝牙将信号传给一个外部装置。
全世界第一个植入Neuralink脑机接口的受试者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Noland Arbaugh,2016年的一次潜水事故使他颈部以下瘫痪。他现在能用这个脑机接口控制电脑屏幕上的一个光标来打游戏等。
但在Arbaugh植入脑机接口一个月后,其85%的用来记录神经活动的柔性线从他的大脑缩回,影响了这个脑机接口的能力
,“非常痛苦,”Arbaugh在播客中表示,“如果在我看到山顶景象的一个月后让一切轰然倒塌,这样的转折太残酷了。”
为此,Neuralink的工程师改变了记录算法,这种算法能将神经数据转换成能传输给电脑的指令。
原始算法能记录个体神经元的活动,但修改后的版本只记录每个电极周围神经元的平均活动。
虽然这种平均信号的分辨率更低,但效果是即刻的。
Sheth问道,“如果用更少的线也能达到效果,甚至有更好的效果,我们为何还要冒这么大的风险,植入这么多线呢?”
7月10日,Neuralink的神经外科主管Matthew MacDougall在X的一次直播中表示,
首个手术中留下了一个气囊,可能导致了后来的电极脱落。
他说植入第二个脑机接口的手术团队将努力防止气囊的出现,而且会用另一种方式打洞,让电极中枢位于颅骨更下方,让柔性电极穿过皮质的更深处。
对不同受体的脑机接口植入手术做这么多改变并不常见,Sheth说,“但我认为好处在于能从第一次手术中吸取经验,让第二次手术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