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孔夫子旧书网
网罗天下图书,传承中华文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PChouse家居APP  ·  被crush一万遍的绝美中古风,这电影感我真 ... ·  昨天  
厦门市消保委  ·  划重点!@想买家具的你,这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即 ... ·  23 小时前  
PChouse家居APP  ·  白墙+原木,法式自热风美到我不敢认! ·  3 天前  
清单  ·  可以不用,但必须要有的人生物品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孔夫子旧书网

慕古 |《幽梦影》:古人的朋友圈评论区是什么样子?

孔夫子旧书网  · 公众号  ·  · 2019-10-06 17:25

正文

明末清初,是随笔小品文盛行的时期,诞生了《婆罗馆清言》《小窗幽记》《菜根谭》等优秀的小品文集,它们大都采用格言、警句、语录的形式,篇幅不长,语言机智风趣,温和隽永。

张潮的《幽梦影》也是清初小品文的代表作之一,然而与别家小品文集不同,张潮的文集并不只收录他的个人杂感,而是将朋友们读后的评论保留在每一条格言下面,就像今天的微博或是朋友圈的评论区。因此读这本书,就仿佛窥屏古人的朋友圈,那些插科打诨、嬉笑怒骂的大文人,与我们竟丝毫没有距离感。古代知识分子的性情、志趣、幽默都凝练在那些短短的句子里。正如周作人所说, 《幽梦影》“是那样的新,又是那样的旧”。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古代文人的朋友圈究竟是什么样子吧。

△ 点击购买《幽梦影》

“彩虹屁”


正如今日朋友圈内互膜上瘾,张潮的格言下也从来不缺“彩虹屁”,而且不愧都是文人,夸的姿势千姿百态,角度无奇不有,让人大呼酣畅。

如一日,张潮读书有得,感慨道:“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张潮依据四时节令,认为冬日无事,宜读经,夏日长,宜读史,春日生机盎然,宜读集,秋日风致独特,宜读诸子。评论区庞笔奴夸道:“读《幽梦影》,则春夏秋冬,无时不宜。”

张潮评论地上、画上、梦中、胸中山水分别妙在丘壑深邃、笔墨淋漓、景象变幻、位置自如,评论区周星远便顺势夸道:“心斋《幽梦影》中文字,其妙亦在景象变幻。”心斋,乃张潮的字。

张潮评论 《水浒传》是怒书,《金瓶梅》是哀书,友人们便夸他的《幽梦影》是快书亦是趣书。

张潮写“发前人未发之论,方是奇书”,本是客观论述什么样的书可称之为奇书,友人活学活用,就说这样的书(发前人未发之论)恰恰“是心斋著书本领”。

张潮叹息不能亲眼看到惠施、虞卿的书,说“我不见古人,安得不恨”,友人对答曰:“我独恨古人不见心斋”,颇有些辛弃疾“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矣”的味道。

“黑粉”


尽管吹捧为主,但张潮的评论区也有几个“黑粉”,作为诤友的典范,不时“黑”张潮几句。

一日,张潮不知为何心情低落,叹息道:“为月忧云,为书忧蠹,为花忧风雨,为才子佳人忧命薄,真是菩萨心肠。”别的好友都纷纷附和,如黄交三评论:“‘为才子佳人忧命薄’一语,真令人泪湿青衫。”江含徵说:“我读此书时,不免为蟹忧雾”,独有尤悔庵不客气地评论道:“杞人忧天,嫠妇忧国,无乃类是?”简单地解释一下就是:无病呻吟,别矫情了。

张潮常列举风雅事,如“月下谈禅,旨趣益远;月下说剑,肝胆益真;月下论诗,风致益幽;月下对美人,情意益笃”,袁士旦偏偏反其意,列举了一些非但不风雅,反而糟心的情景,如“溽暑中赴华筵,冰雪中应考试,阴雨中对道学先生”,说罢还反问一句:“与此况味如何?”可以说很煞风景了。

张潮曾经说过自己平生有十大恨事,其中之一是“松树多蚁”,其后隔了许久,又开始吹捧松树的诸多好处,一位朋友便来煞风景:“君独不记得曾有松多大蚁之恨哉?”

张潮说:“宁为小人之所骂,毋为君子之所鄙”,评论区陈康畴先生与江含徵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一个说“世之人自今以后,慎毋骂心斋也”,一个则说:“不独骂也,即打亦无妨,但恐鸡肋不足以安尊拳耳”,是黑是粉,实在难说。

“皮”


每个人朋友圈都有几个“皮”友,张潮也不例外。如一日他发感慨:“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

张潮本是各美其美,各个佳节情境不同,适合与不同气质风格的朋友喝酒,友人们也都很配合,有人夸张潮“在豪与韵之间”,有人认真补充:“除夕须酌不得意之友”,谁知偏有朋友想要兼而有之,如徐砚谷就说:“惟我则无时不可酌耳”,一人能兼豪、丽、韵、淡、逸,可以说相当有自信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