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注意到,
截至1月20日,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
六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已悉数召开2025年工作会议,总结2024年工作,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
从会议内容来看,2024年以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家大型商业银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和经营管理,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运营稳健”“稳中有进”“持续改善”“成效明显”
等关键词频频出现在对过去一年业绩的总结中。展望2025年,多家大行表示,将继续围绕
“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的金融工作主线
,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国有大型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强国建设中承担重要使命。记者注意到,近期,六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2025年工作会议当中,均将
做好“五篇大文章”、服务实体经济放在重要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大行还根据自身业务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明确了金融服务具体着力点。
例如,工商银行2025年党建与经营工作会议强调,2025年,要
加大“两投”支持力度,加强“两重一薄”信贷投放,做深做精“五篇大文章”
。用好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动普惠金融增量扩面。
突出“工”和“商”主责主业
,提升制造业、科技金融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做好商贸金融、商户金融。
作为“三农”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农业银行披露,2024年,
该行“三农”和实体经济金融服务有力有效
。
县域贷款总量近10万亿元
,余额占全行贷款比重超40%。
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绿色信贷、养老产业贷款增速均超20%,“两重”“两新”、房地产、小微企业等稳增长领域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加大。
“2025年要以更实举措服务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保安全、提质效,
加快提升全球布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加快重点区域发展,扎实服务外交经贸大局;强化基础能力建设,做好差异化发展谋篇布局;夯实全球化业务优势,提升稳外贸稳外资服务质效。”中国银行2025年党建和经营管理工作会议强调。
“大型银行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
大型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189.3万亿元,占比43.1%;同比增长9.2%,增速比银行业平均增速高1.9个百分点。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在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采访时援引一组数据表示,尽管大型银行资产规模基数大,但增速仍然较快,这表明大型银行信贷投放较快,服务实体经济有力有效。
回顾2024年,经济发展的历程很不平凡,对银行业来说亦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记者注意到,
“稳”字成为各家大行在总结过去一年业绩的首要关键字。
例如,建设银行2025年党的建设和经营管理工作会议指出,2024年,全行服务大局更加有力,经营质效保持领先,风险防控有序有效,社会形象持续提升,经营管理各项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针对2025年经营重点工作,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均作出明确安排。记者梳理相关表述发现,
“转型”“升级”“增长”成为2025年经营工作的重要抓手和目标。
例如,
交通银行
2025年党建和经营工作会议强调,2025年要拓客户、优布局、强协同、促贯通,合力推动经营目标实现。其中提到,要拓展资产业务市场需求,加强服务模式创新,提升资产效益。要加大源头资金和结算资金拓展,多措并举推动负债补量降本。此外还要全面挖掘中收增长点,做大子公司贡献,提升价值创造。
建设银行
要求2025年经营发展积极向上,稳中求进,锚定市场,深耕客户,以“圈链群”经营为抓手,丰富多元化产品供给,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实施集约共享、高效融合、安全可控的研发和运营体系,为经营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邮储银行
2025年工作会议强调,要与时俱进推动战略优化升级,加快打造全功能现代化商业银行。加快塑造发展新优势,构建更稳健的收入模式、更均衡的业务结构、更协调的市场结构、更低成本的运营体系、更高质量的协同体系,打造更普惠、更均衡、更稳健、更智慧、更具活力的一流大型零售银行。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转型升级,利率水平较低并且可能延续,银行业也面临低净息差压力并且净息差仍有下降压力。面对外部环境和行业发展,需要推进转型发展,强化改革创新。从这个角度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对重点工作安排是针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针对性应对,也是为了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记者说。
当前,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稳健,资产质量稳定,
主要监管指标都处于
“健康区间”,
其作为“稳定器”的作用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