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中国邮政已经完整地发行了三轮生肖票,第四轮生肖票已发行了四套,第五套的“庚子鼠”邮票发行在即。从第一轮的“庚申猴”票,到第三轮的“乙未羊”票,都受到了集邮者的欢迎和喜爱,所不同的就是在偏爱程度、持续时间、溢价幅度和博弈层次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的固定或者转换,才使得生肖票无论是在集邮层面还是投资层面都演绎了非常精彩的自我,在市场行情层面更是如此,不少品种直到今天都令人津津乐道。
1980年发行的“庚申猴”票堪称经典之中的经典,正是这套票所演绎的无与伦比的博弈之举,才奠定了生肖票在市场中牢不可破的经济地位,将邮票从单纯的收藏工具提升到投资工具的战略高度;就是这样一个美轮美奂的集收藏和投资为一身的板块。
生肖票已经从一个微型之身发展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大型之身,在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这既体现在消费层面,更表现于投资层面,能将两者完美地展现出来的板块,它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绝非仅有“庚申猴”这一套票,它是一个整体,并非某个个案,这正是它们最为宝贵的价值所在,这也正是其它品种或者板块都无法比拟的。
记得在“壬辰龙”大版票上市之前,人们就对高高在上的期货价争议颇多,因为溢价幅度如此之高的期货价,在新邮中乃是从未有过的,进而得出这样高的期货价业已完全透支了它的基本价值,而这样一来必然会出现暴跌,它对于市场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冲击,不少投资者因此忧心忡忡。
但它上市之后不仅没有出现人们先前所预期的重挫,反而是不断跃上新的台阶,几乎令所有投资者大跌眼镜,尤其是那些抱定它必大跌的投资者顿足捶胸,但这些人面对这种情况不是积极的悔改,调整自己的思路,而是对“壬辰龙”大版票继续采取了继续攻击的态度,甚至将它说得一文不值,它没有一点可取之处。
市场就是市场,它在有的时候是深不可测的,它往往会朝着大家相反的预期方向一路走下去。“壬辰龙”大版票上市当天的成交价就达到了180元,小版张和小本票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而当初“辛卯兔”大版票、小版张和小版票上市的时候完全不是这样,弱势尽显,没有看到一点资金的力量,而“壬辰龙”大版票的超强走势,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资金博弈的价值所在。
市场弱,并不意味着所有品种都弱,更不意味着新邮将会更弱,新邮的操作价值将是荡然无存,因为新邮在以往的运行态势中给人们的印象就是这样,它似乎已经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壬辰龙”大版票也不会改变这种状况,而它在上市之前期价的暴涨,无疑给市场埋下了一颗瞬间就能起爆的“炸弹”。但是,人们所预期的东西并没有因它的上市而颓废,反而是走出了一波令人称奇的盈利点多多的行情,但面对这种盈利行情,那些失败者不是反思自己的过错,而是仍在叫嚣“壬辰龙”大版票处处危机四伏。
像诸如“壬辰龙”大版票这种暴涨之后还在飙升,的确有着浓重的投机色彩,但博弈资金的力量往往可以改变这一切,这种改变可能是长久的,也有可能是暂时的,如何把握长久与暂时这个度,那是投资者自身驾驭市场能力高低的问题,我们来市场的目的不是为了辨别哪个行为是投资,哪个行为又是投机,最大的目的就是盈利,当然能攫取暴利更佳,这就要求投资者在该敏捷的时候坚决不能迟钝,该迟钝的时候坚决不能敏捷。在应该敏捷的时候不能迟钝,否则就赚不到钱,甚至还会输大钱,这种情况在“壬辰龙”大版票、小版张和小本票上得到了充分地显现。
迟钝是邮市投机和投资的大敌,价格低的时候你觉得它不值这个钱,价格高的时候你又认为它是危机四伏,你来这个市场还干嘛呢!其实,博弈资金的运作者正是非常巧妙地利用了这种心理差异,将某个品种或者板块在敏捷与迟钝之间做加法或者减法,投资者的操作方向一旦反了,必然会掉入陷阱而不能自拨,可一旦正确的话,就会是光明大道,那些坚决在“壬辰龙”大版票上做多的投资者无疑是最大的赢家,至少从现在的角度看是这样。
有的时候,价值投机甚至到了经被妖魔化了的地步。许多投资者对于被妖魔化的东西的第一态度就是嗤之以鼻,其实大可不必,被妖魔化的品种越多就表明这个市场的机会越多,这其中的风险或许并不高,不要将自己把握不了的或者根本就不敢参与博弈的品种乱扣帽子,可是,这种现象在市场中还比较普遍,似乎只有投资是对的。
而投机或者过度投机都是错的,偏激者甚至还认为它们是万恶之源,对市场百害而无一利;这种看法确实有着其合理的一面,但是,人们不是在闭门造车的环境中长大的,而是在真刀真枪的实战中成长起来的,这才是最为重要的,才是问题的核心要害;市场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充满了大家所不可预知的东西,一个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在有些时候我们是不能按常理出牌的,资金的博弈价值正在于此。
从以往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一波大行情还是一波小的行情,最终的成果保持者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转换好应有的角色,自己的角色总是与当时的市场趋势或者品种趋势背道而驰,不能面对现实,总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却考量市场或者品种,往往是买在顶部,却抛在底部,总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将本来优质的资金变成了废铜烂铁。(周凤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