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哀艳这个词来形容张国荣的童年再贴切不过了。
从小,父母便一直在为工作忙碌,很少在家,常年居住在中环的一栋两层楼里,理由是方便看管工人。
所以他说:“
我的童年都不是和爸妈在一起住的”。
所以他说:“
我跟爸爸都不熟”。
因为爸妈无暇顾及家里,所以他无比渴求家庭的温暖和关怀。小时候的张国荣觉得被爸爸妈妈打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但是他连被打的机会都没有。失落由此开始蔓延。
父母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在家里和兄妹几个好好相处,但是彼时,要走亲访友,所以陪伴的质量又会大打则扣。有一次,张爸喝醉了,在家里睡了一天多,那是张国荣和爸爸相处的最长的一段时间,36个小时。
在”世上只有妈妈好”传唱的当下,如果我说有些妈妈天生不适合做妈妈,你是不是很诧异?但是张妈妈就是。妈妈完全没有耐性聆听他说话,很久以来,张国荣和妈妈连一句心里话也无法交流。很多年以后,张妈妈也意识到当年的做法欠妥,但是却再也无法弥补张国荣童年的缺憾。
亲身父母,都是既遥远又模糊,这种苍凉感之余童年,就是“哀”。
家里变成了一个独属于他们姐弟几个居住生活,父母偶尔过来看看的住所。但是即便没有父母,按理说姐弟几个也应该很热闹。如果张国荣能和哥哥姐姐们开心地打成一片也好,但偏偏他不仅没有,反而更孤独。
兄长和姐姐们,有的因为年龄相近,有话聊,而走的比较近,有的因为兴趣相投,而玩在一起,但是张国荣因为和他们巨大的年龄差,而无法亲密靠近。要知道,他最小的八哥也年长他八岁。
父母的爱疏离而稀薄,哥哥姐姐又年长他太多,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童年注定是孤寂,清冷,安静和寂寞的。这也造就了他内心的丰富和细腻,他肆意地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玩耍,此为他童年的“艳”。
“小时候很寂寞,我是不爱吵闹,没有声音的小朋友,任何人来我家,你在厅,
我在房,你完全不知道我的存在,婴孩时期已经是这样。”张国荣说。
年少的他,就像一根忧伤的羽毛,是轻也是重,是自由也是落寞,是自恋也是自卑。
回首童年,“
没有什么值得我去记忆,没有什么值得我去留恋
。”张国荣用这样的话作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