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命科学产业观察
聊聊生命科学产业那些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史事挖掘机  ·  从秦朝到清朝 各朝代机构官制示意图 ​​ ·  昨天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河南一项目入围! ·  昨天  
天都新闻  ·  武王墩一号墓入选“中国考古新发现” ·  2 天前  
史事挖掘机  ·  1949年叶剑英请傅作义吃饭,对方多喝了几杯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命科学产业观察

大S死因更正为败血症,早诊早治是关键

生命科学产业观察  · 公众号  ·  · 2025-02-06 19:13

正文

有观点,有态度


关于大S在日本病逝的消息已经在网上发酵了3天,消息可谓铺天盖地,众说纷纭。随着调查的深入,台媒引述知情人士说法称,死因为肺炎引发的败血症。有国内临床医生表示,很多人在异国他乡旅行时,可能因为怕麻烦或语言不通而抱有“扛一扛再治”的侥幸心理。对于一些轻症吃点药“扛一扛”可能还能过去,但碰到重症时,如不及时救治可能危及生命。


我们 从诊断的角度来看看败血症是什么,我们普通人面对败血症该怎么做?


01: 血流感染/败血症/脓毒症是什么?


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是指血液中存在病原微生物,伴或不伴有感染的症状和体征。血流感染可以是继发于其它部位的感染,如肺部感染、腹腔感染等,也可以是原发性感染,是危及人类生命的全身性感染疾病。


败血症(septicemia)是指病原菌入侵血液并生长繁殖,产生大量毒性代谢产物,从而引起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


随着脓毒症(sepsis)概念的提出和推广,传统败血症的概念越来越被淡化。脓毒症是针对感染的失控宿主反应所致的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休克(sepsis shock)定义为脓毒症合并严重的循环、细胞和代谢紊乱,其死亡风险较单纯脓毒症更高。


结合大S病逝事件,流感导致的肺炎是脓毒症的诱因,再加之基础疾病因素,没有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极易引起脓毒症甚至是脓毒症休克。


02:脓毒症/血流感染有多流行?


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4890万例脓毒症病例,导致约1100万例相关死亡。 在美国,脓毒症是住院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超过三分之一的住院死亡归因于脓毒症,2017年相关费用超过380亿美元,使得脓毒症成为住院死亡的常见原因,也是住院费用最高的原因。


目前,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800万例血流感染,平均每分钟约有14人死于血流感染 [1] 欧美国家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在113-220例每10万人,血流感染诊治费用位列美国医疗总费用首位,同时增加住院时间 [2,3] 。根据最新的研究数据,2021年在中国,全国范围内共报告了新发血流感染病例486万例 [4] ,这一数字显示了血流感染的高发病率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此外,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我国从2010年至2019年,BSI的总发生率为6.50‰ [5] ,表明这一感染性疾病在我国的普遍性和严峻性。


03:脓毒症/血流感染为什么可怕?


脓毒症/血流感染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 治疗窗口期短,时间紧迫性高。 有研究表明每延迟治疗1小时,死亡率增加7.6%,延迟治疗6小时,死亡率增加58% [6,7] ,因此临床上有黄金6小时这样的说法。而目前临床上对于血流感染/脓毒血症的诊断手段主要采用血培养进行鉴定,传统的方法往往由于培养周期长(2-3天),阳性率低(10%左右)等原因不能满足临床病原体快速鉴定需求,进而导致该疾病的高死亡率。


04:中国创新方案助力血流感染快速诊断


如何快速、精准地检测血液中病原体是目前全球医生和患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领航基因近日获批的“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盒(数字PCR法)”,成为 全球首款基于数字PCR平台的血流感染辅助诊断试剂 。这一突破性的产品,可为院内血流感染的精准诊疗提供技术支撑,实现血流感染/脓毒血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抗生素滥用,为无数患者带来新春的希望与生命的曙光。



我们相信,随着数字PCR 平台的血流感染试剂盒的获批上市,该创新性方案将优先应用于国内血流感染患者,同时随着企业海外业务的推广,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该中国创新方案将会造福更广大全球血流感染/脓毒血症医患群体。


参考文献:

[1] 李莎.临床全自动血培养新思路[J].中华检验医学志2014(6):1.DOI:10.3760/j.issn.1009-9158.2014.06.017.

[2]Clin Microbiol Infect. 2020

[3]National Inpatient Hospital Costs: The Most Expensive Conditions by Payer, 2017 #261

[4]金君, 孙仁华, 呼邦传. 血流感染的分子诊断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医生, 2020, 58(36):182-187.

[5]Cui J, Li M, Cui J, Wang J, Qiang X, Liang Z. The proportion, species distribution and dynamic trends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 cases in a tertiary hospital in China, 2010-2019. Infection. 2022 Feb;50(1):121-130. doi: 10.1007/s15010-021-01649-y. Epub 2021 Jun 28. PMID: 34184182; PMCID: PMC8803777.

[6]Kumar A., et al., Crit Care Med. 2006 Jun;34(6):1589-96

[7]Liang SY, Kumar A. Curr Infect Dis Rep. 2015;17(7):493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