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开两会,
汪洋对2000多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PPCC)的与会代表做了讲话,并强调在中美竞争日益激烈之际,中国面临严峻的挑战。
想一想,划线部分用英语怎么说呢?
拿出纸和笔,写一写。
可能很多人的版本是这样的:
Wang Yang
delivered a speech
to more than 2,000 representatives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PPCC), and
emphasized
severe
challenges
China was facing
as competi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intensified
.
这么说没问题,但和「地道英语」比起来还是有很大差距。我们看一下香港的《南华早报》是怎么写的:
Addressing
more than 2,000 representatives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PPCC), Wang Yang
highlighted
the
headwinds
China was facing
amid increasing rivalry with the US
.
接下来我们对比一下外刊版本和我们自己的版本有哪些区别:
1. 首先,宏观结构上,我们的版本是
由 and 连接的两个独立的并列句
,这是表达多重意思时最容易想到的结构,但也是最啰嗦、冗杂的,就像小学生写的流水账作文。而《南华早报》则
把这句话的关键信息“强调中国面临严峻的挑战”放到了主干的位置上,把“对...做了讲话”这一附属成分写成了"V-ing"的结构,放到了状语的位置上。
主次分明,结构层次更为清晰。
2. 背景部分“
中美竞争日益激烈
”,我们写成了句子,用 as 连接:
as competi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intensified
;而《南华早报》则用名词词组表达了出来:
increasing rivalry with the US
(我们也可以说
growing / rising competition / rivalry
)
,然后通过介词
amid
连接(amid 常用来引出背景),相比之下,外刊版本更加简洁、清爽。
3. “
进行讲话
、
发表演讲
”,我们用的是
deliver a speech
,三个词;而《南华早报》则用一个词
address (sb)
就表达出来了,更加简洁有力。
4. 表示“
强调
”,我们用的是
emphasize
,而《南华早报》用的则是
highlight
。两者虽然都表示“强调”,但各有侧重,emphasize 的英文释义是:to say something in a strong way;而 highlight 的解释是:to make a
problem
or
subject
easy to notice
so that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it
.在文中语境下,highlight
显然更合适一些。
5. 最后一个,也是我们今天要重点讲的地方:在表示“
挑战
、
阻力
”时,我们最先想到的有
obstacle
,
challenge
,阅读量大的同学也会想到
hurdle
,对,就是“110米栏”的那个 hurdle. 而《南华早报》用了一个我们怎么也想不到的词:
headwinds
,接下来我们就重点讲一讲这个词的用法。
headwind
,顾名思义,吹向头顶的风,也就是“
顶风
、
逆风
”的意思,常用来比喻“
逆境
、
挑战
、
阻力
”等,非常形象、生动,比如,逆风翻盘、向阳而生…拜拜甜甜圈、珍珠奶茶方便面…哎???跑题了…
Headwind 是可数名词,常用作
复数
。在写作或汉译英时,遇到“困难”、“问题”、“阻碍”、“挑战”时,除了用
difficulty
,
problem
,
obstacle
,
challenge
等词汇,还可以用 headwind,让表达更有画面感。
我们举个例子,
近几年,“我国经济面临结构上的挑战”,外交部的译文是:
China's economy faces
structural challenges
.
而《经济学人》是这么说的:
Structurally
, China’s economy faces
headwi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