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诺亚精选
诺亚财富所属一站式理财资讯平台,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投资理财服务:公募基金、VC/PE、二级市场、房地产、类固定收益、保险及海外投资相关的最及时的市场资讯、最深度的原创干货以及最实用的投资配置建议。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奔腾融媒 都市全接触  ·  今起,呼和浩特开通临时公交专线! ·  23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诺亚精选

一周外部投研观点集锦(4.7-4.13)

诺亚精选  · 公众号  ·  · 2021-04-14 08:00

正文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一键预约理财师


宏观经济


GUO SHENG

国盛证券

信贷强、社融降,紧信用开始了吗?


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73万亿,预期2.3万亿,前值1.36万亿;新增社融3.34万亿,预期3.7万亿,前值1.71万亿;M2同比9.4%,预期9.5%,前值10.1%。我们认为,3月信贷社融数据显示实体融资需求仍然旺盛,但细节之处表明已经开始结构性的紧信用。


信贷方面,新增信贷超预期,总体上说明实体融资需求旺盛。其中,居民贷款同比多增,短贷和中长贷的新增规模都较为客观,这说明了消费改善和地产景气度较高;企业中长贷同比继续大幅多增,反映了中长期融资需求较为旺盛。3月新增信贷2.73万亿,较2020年同期少增1200亿,较2019年同期多增1.04万亿。具体来看,其中居民贷款新增11479亿,同比多增1614亿;企业贷款新增1.6万亿,同比少增4500亿;非银机构贷款减少270亿,同比少减1678亿。金融机构信贷余额同比增长12.6%,较前值小幅回落了0.3%。我们预计今年信贷增速整体较去年回落1-2个百分点。


从居民端来看,居民贷款连续三个月同比多增,这与消费修复和楼市的火热有关。3月份居民短贷增加了5242亿元,同比多增98亿元。一方面来看,居民短贷连续3个月都是同比多增,与下游消费的持续修复有关。根据数据显示,3月侠义和广义乘用车销量同比均增长67%左右,消费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另一方面来看,3月居民短贷同比多增量较1-2月有所减少,我们认为这与严禁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和控制居民杠杆率有关。3月份居民中长贷新增6239亿元,同比多增了1501亿元,连续三个月同比多增,这与楼市的依旧火爆有关。


从企业端来看,企业贷款同比少增,1-2月均呈现了短贷少,中长贷多的特点,结构尚优反映了实体融资需求仍然比较旺盛,但是票据较少或许与额度限制有关。3月份企业贷款新增1.6万亿,同比少增,其中表内票据融资减少,企业短贷同比少增,企业中长贷同比多增。企业贷款延续了短贷和票据同比少增,中长贷多增的特点,我们认为这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主要与基数效应有关;第二是体现了企业受地产、资本开支等支撑,中长期融资的意愿较强;第三是与贷款额度收紧,票据和企业短贷为中长贷腾挪额度,以优先满足中长贷融资需求有关。


社融方面,新增社融不及预期,主要从四个方面看:一是贷款仍然是主要支撑,社融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2.75万亿,同比虽然少增,但是绝对数值仍然很高,这反映了消费修复、地产火热和企业融资需求仍然强劲;第二是表外融资是主要拖累,其中表外票据、信托贷款大幅减少,我们认为信托贷款的减少与信托“两压一降”要求有关;第三是发债进度仍然偏慢,政府债券同比少增;第四是企业债券同比大幅少增,但总体看比较平稳,基本持平2019年。


从M1、M2看,M1与M2双双回落,负的剪刀差小幅收窄。我们认为,M1与M2的同比走低有基数上行的因素,也与社融和贷款余额增速下降有关。存款端来看,3月居民和企业存款同比少增,非银机构存款同比大幅多增。财政存款减少了4854亿元,虽然符合季初高、季末低的特点,但同比仍然多增了2499亿元,我们认为这反映了财政投放仍然偏慢。总体上来看,地产销售景气度仍然比较高、PPI回升可能对M1形成支撑,在“防风险、严监管、稳杠杆”的要求下,我们预计M2同比较去年回落1%-2%,部分月份可能降至9%以下。


展望后续,我们认为政策组合将表现为“紧信用+稳货币”,也就是说后续社融回落是大趋势,集中表现为房地产、去杠杆、信托等表外融资等三大领域趋于收紧;同时,信贷结构可能仍然不差,主要因为经济尚处顺周期带来的融资需求,以及给小微企业、制造业、绿色等领域的定向支持。我们推荐继续关注4月政治局会议的措辞变化。


股票市场


WAN  LIAN

万联证券

匹配盈利增速寻找结构性机会


通胀超预期,A股周内弱势震荡:本周深市主板和中小板正式合并,多家上市公司出现了业绩暴雷,同时叠加通胀数据超预期的影响下,本周A股弱势震荡,其中上证指数跌0.97%,深证成指跌2.19%,沪深300跌2.45%,创业板指跌2.42%,科创50跌2.19%。清明假期后,市场交易热度有所回暖,本周两市日均成交额为7059.24亿元,结束了这之前的连续六周下降趋势。主要宽幅股指数换手率出现低位回升。


两融方面,两融交易连续回暖:截至本周五,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为16,633.56亿元,较上周末环比大幅增长110.62亿元;两融周交易额为2549.82亿元,占A股周成交额比例连续两周回升。同时北上资金较上周末环比净流出了53.26亿元,连续两周净流出。


我们认为,从本周末统计局公布的3月通胀数据来看,CPI同比由降转涨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PPI同比上涨了4.4%,环比上涨1.6%则明显要好于市场预期。当前来看,上游部分行业工业品价格在海外输入型通胀的影响下持续高升,导致了中下游制造业利润承压。当前市场在没有政策刺激前提下或迎来窄幅震荡期,我们推荐配置上倾向于估值与盈利增速匹配度较高的结构性机会,应重点关注一季报业绩有望超出预期的公司,以及估值逐步回归均值的机构持仓股。行业板块方面,我们认为可以关注:银行等低估值金融板块;半导体等景气度上行板块;餐饮、旅游、航空、酒店、汽车等消费板块;“碳中和”主题背景下长期收益的相关板块。


YU HE

禹合资产

盈利上行,估值承压,结构行情


国内方面,沪指累跌0.97%,深证成指跌2.19%,创业板指跌2.42%,粮食长焦总额2.82万亿,较上一周减少6887.1亿。从行业表现来看,靠前的有钢铁、煤炭、有色金属;表现相对靠后的行业有电力设备、食品饮料、餐饮旅游。从市盈率估值方面看,沪深300为15.03倍,中证500为26.91倍,上证指数为15.27倍,创业板指为60.25倍。


海外方面,恒生指数跌0.83%,日经指数跌0.29%,道琼斯工业指数涨1.95%,标普500指数涨2.71%,纳斯达克指数涨3.12%。


我们认为,短期来看,在去年同期疫情造成的低基数效应的影响下,一季报预计将呈现比较多的盈利增长。同时,流动性拐点的到来意味着A股趋势性上涨的结束,当核心资产估值扩张相对困难的时候,短期相对低估值的成长价值成为新的方向。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我们推荐持续关注中国经济社会长期转型的方向,例如消费转型,老龄化医疗。


债券市场


ZHONG YUAN

中原证券

震荡格局短期或难打破


跨季后流动性宽松,存单发行热度恢复:本周货币政策延续了之前的稳定,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也继续维持小额投放,每天投放100亿,总体回笼100亿。资金跨季后进一步的宽松,但市场杠杆大幅跨季短暂上行后又大幅下降,我们认为这或是源于理财季末时点性加杠杆。清明小长假过后,本周仅有四个交易日,资金全周平稳宽松,波动较小。隔夜加权全周1.75%上下震荡。存单一级方面来看,本周存单募集整体规模回升,与上周相近募集主要集中在1Y,周二三3M也有所表现。发行收益率稳定略有回落,股份行1Y回落至3.04%附近,3M品种回落到2.50%附近。


利率债方面,跨季周后利率债供给逐步增加,招投标情绪尚可,现券收益率僵局延续。具体来看,周二国开、周三农发发行结果相对较好。全周利率债发行回升,到期下降,净融资也回升。地方债接近每日发行,但量不大。利率僵局延续,长端全周先上后下倒V形小幅震荡,全周小幅上行。


信用债方面,净融资有所恢复但仍清淡,回升至1500亿附近水平,与跨季前基本持平。本周共发行229支信用债,规模3458亿元,净融资额1465亿元。


我们认为,债市震荡格局难以打破,预计短期仍会维持,推荐近期内关注四月缴税大月和随后的利率债供给放量是否带来资金波动,而基本面二季度以后的变化方向重要性正在日渐上升,可能在三季度驱动利率选择趋势性方向。


HE SHENG

合晟资产

利率策略


上周宏观数据多数对利率债形成利空,但利率跌幅有限,主要由于稳定宽松的资金面以及这些利空基本已经是明牌,市场预期较为充分,展望本周来看,市场波动预计会加大。具体政策来看,目前维持短期看空,中期看多的观点,交易主线仍围绕10年国债3.2%的中枢,交易盘来说偏离10BP以上均可积极参与交易;配置盘来说,中枢以上就可逐步配置,中枢以下则可暂停配置。


信用债策略


4月从经济基本面看,随着疫苗接种的持续推进,经济内生增长势头延续,预计海外需求扩张速度快于产能恢复速度,因此将出现海外通胀预期抬升和美债收益率持续爬升的组合。对国内的影响一方面是出口企业需求拉升强于出口替代减弱,至少再未来一个季度,出口产业链条景气度仍然较好,对国内经济有较好的支撑。


信用债中部分商品资源行业收益于商品价格上涨和下游需求走强信用基本面处于改善过程中,4月又是年内城投债到期的一个小高峰,需要警惕估值波动风险。债券存量规模小,平台等级较高的品种仍有较好的投机价值。



- 本文结束 -



精选原创

牛市 | 资金池 | 贬值 | 上市IPO
谈钱 | 汪静波 | 2019年楼市 | CRS | 邱国鹭 | 邓晓峰
科创板 | 资管新规 S基金 保险 | 并购 股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