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数字化渗透率将加速资本市场繁荣进程。中国互联网和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势必带来资金端和资产端的多项颠覆性发展。在资产获取、投资管理、分销及客户交互等各价值链关键环节促进改革创新,尤其对于以零售客户为主导的中国资本市场影响显著;
ESG投资在中国的发展将推动企业更加注重长期社会价值的实现,同时对资本市场起到良性调节作用。尽管当前中国ESG投资处于萌芽阶段,整体规模和市场渗透率较小,但增长速度可观。相信通过监管方、资金方、资产管理机构和第三方服务商的共同努力,前景可期;
外资资管将以更积极姿态布局中国资本市场,提升市场的有效竞争。部分全球资管巨头积极寻求与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合作,中国本土机构面临严峻挑战,但也势必将推动中国资管行业的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建设。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针对全球资产管理行业发布的第17份年度报告,旨在通过此文帮助资管机构厘清外部形势,找准发展定位。
自2008年起,全球资产管理行业在经历了几乎没有间断的持续快速增长后,终于在去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增长下滑。全球管理资产规模从77.3万亿美元缩减至74.3万亿美元,跌幅达4%。新增管理资产净流入(即资产管理机构获得的新增资金减去总流出资金)为9,440亿美元,远低于2017年的2.15万亿美元。不过,管理资产规模缩减主要是2017年创下历史新高后回归均值的正常现象,并非行业整体陷于困境的先兆。
北美的管理资产规模缩减幅度最大,一年中市值蒸发2万亿美元,占全球管理资产减幅的三分之二。欧洲资管机构所持有的资产市值亦呈下降态势,尽管跌幅好于北美地区。此外,亚洲的管理资产规模(无论是否包含日本和澳大利亚)也出现缩减。得益于巴西股市的强劲走势,拉丁美洲的管理资产规模增加8%,是唯一一个2018年末表现优于年初的地区。
图2 | 2018年除拉丁美洲之外,所有地区的管理资产规模都出现缩减
2018年,主动管理型产品继续承压,主动管理型核心产品的管理资产规模锐减1万亿美元(参阅图3)。这是长期趋势使然,股票和债券市场收益不佳只是部分原因。15年来,主动管理型核心资产的受欢迎程度大幅下降,大部分从主动管理型产品流出的资金流入了被动管理型产品。另类产品是2018年表现最强劲的资产类别。预计在2018年至2023年期间,另类产品将延续强势表现,不断扩大自己作为资管行业最大收入来源的领先优势。
图3 | 主动管理型产品的人气持续下滑......
2018年,管理费率持续走低导致收入利润率(资产管理收入与管理资产规模之比)进一步下滑,从2013年的30.1个基点降低至2018年的26.2个基点(参阅图4)。与此同时,相较于平均管理资产规模,资管机构的成本持平。截止2018年底,各资管机构的成本比2017年平均上升约5%,比基准年(2007年)平均高出34%(参阅图5)。
图4 | 成本控制不足以抵消管理费率下行的影响,因此利润下滑
图5 | 以金融危机前(2007)为基准的变化趋势
今年上半年,资产管理行业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复苏。许多市场的抛售压力有所缓解,股价回升,一些资管机构明显感到压力减轻。但我们确信下一个十年的不可预测性将更甚以往,唯有技术领先的机构才有可能在未来竞争中胜出。
下一个十年,资产管理行业可能出现更具颠覆性的巨大变革:科技巨头或领先的资管机构将消灭未构建差异化战略或试图争取新增资金流入的竞争对手。在我们看来,有两种方法或许可以避免被颠覆的命运:一种强调小而精,另一种注重大而全,其各自的特点如下。
追求α收益的精品店。持续不断创造卓越业绩在资产管理界并不常见,有此实力的资管机构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资管机构唯有具备必要的专业能力、深耕特定领域,才可能取得这样非凡的成就,否则难以吸引(和激励)顶尖投资组合经理和研究人员。
分销巨头。对于以规模见长的资管机构,其管理资产规模必须超过1万亿美元。通过提供全方位的产品(例如被动型基金、解决方案和另类投资等增长势头强劲的产品),此类资管机构得以在分销中占据优势,并构建远超同行的吸金能力。这些企业必须具备科技投入所需的规模、客户认可的品牌以及在飞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取胜所需的广泛能力。
部分资管机构早已在上述两条路径中作出抉择,因此不需要再决定采取哪种模式或提供何种价值。对于尚未选定最终策略的资管机构而言,下一个十年是他们确立特色服务,在竞争中博得一席之地的时代。
数据和分析被资管机构视作有望推动业绩增长的重要因素,因而广受业内关注。大多数行业领军机构认为数据与分析能帮助提高决策水平和运营效率。他们认识到,信息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有助于改善企业在方方面面的大量任务和流程,满足客户的复杂需求。
数据与分析领域的创新有望产生深远影响(参阅图6)。投资方面,先锋机构利用另类数据并通过提高模拟和分析的精确度来辅助决策。此举提高了研究数据分享和使用的效能和效率。交易方面,数据与分析有助于改善执行效果,实现成本节降。同时,深化分析可帮助分销和营销部门设计更加个性化的产品、改进资源部署,将资产管理收入提升5%—10%。新的建模方法为发掘和挽留客户以及营销提供思路。最后,技术可帮助企业识别和管理瓶颈问题,促进运营自动化,推动效率提升15%—30%。
图6 | 资管机构可将数据与分析应用于整个资管价值链
未来五年,掌握数据与分析将成为在投资管理行业立足的先决条件。高管们在衡量各个选项时应重点关注三大核心领域:
数据与分析。技术过剩是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当前的现状是数据来源过多,初创企业纷纷推出号称能改变竞争格局的技术。在此背景下,资管机构必须在深入了解的前提下妥善利用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的生态圈。在实施阶段,资管机构必须拥有可靠的数据架构,招募有能力将解决方案整合到日常工作流程和决策工具中的技术专家。改进遗留平台加大了这项任务的复杂性,但这是可以实现的,多家领先机构目前已在该领域加速布局。
人才。若要增强数据与分析能力,专业人才必不可少。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对数据科学专识的需求日渐增多。然而,资管机构难以吸引技术精英,因为他们大多更青睐科技企业或初创企业。如何招募和留住所需人才?如何规划能有效激励绩效的职业路径?这些都是资管行业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变革管理。过去,资管机构能在不使用高级数据和分析的情况下,仅倚赖投资组合经理和销售团队的直觉来推动业务发展。但现在,是时候该重新思考如何促使这些人才与时俱进了。机构需要通过培训,教会他们使用新工具和指标,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虽然部分销售团队和投资组合经理乐于接受新的工作方式,但也有人持怀疑态度;还有一些人则永远跨不出转型的那一步,令高管层左右为难。
数据与分析正逐步走向资产管理行业的舞台中心,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要素。尚未开启转型征程的机构应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除了周密规划、加大投入和确保落地之外,管理层需着重转变理念。数据与分析转型不可一蹴而就,它是通向新运营模式的必经之途,将随着创新步伐的加快而不断演进。尽管难以逐一预测数据与分析未来究竟会给资产管理行业带来哪些影响,但观望不前的资管机构将面临被时代淘汰的风险。
2019年全球资产管理报告
资产管理行业下一个十年:能否续写辉煌?
摩根士丹利董事长戈尔曼说“资产管理将成为金融服务业的单一最大领域”,这其实几乎成为金融业的共识。
在过去的二十年内,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已经历经公募基金主导(1998-2007)、银信合作主导(2008-2012)、 多元化跨步前进 (2013-2016)、规范稳健发展(2017 年以来)四大阶段,形成了当前百花齐放的局面。
在资管新规带来的功能监管体系下,监管套利空间逐渐消除、各类机构重新处于同一起跑线。中金公司发布研报预计2025年我国资产管理行业规模有望达到139 万亿元(剔除通道口径), 较2018年底的72万亿元增长近一倍。
大资管中规模最大的银行理财更是一直处在风口浪尖,转型之路在哪里?未来银行资产管理面临的风险变化趋势,如何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培训时间: 2020年1月11日-12日(周六、日) 1月11日【9:00-12:00,13:30-16:30】
1月12日【9:00-12:00,13:30-16:30】
培训地点:上海市(报名后具体通知)
A 老师 现任某商业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拥有多年银行和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实践经验,对中小银行资管业务转型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多次受邀为金融机构作专题培训。B 老师 上海某会计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上海某资产管理中心董事长。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中银协《2018 年理财业务发展报告》编写组,中国基金业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特邀讲师,常年受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财政部、人民银行、国有股份制银行等邀请授课。14 年银行资产配置与风险管理经验,多年来为多家银行提供全面风险管理研究、监管维度与量化研究、 投研决策系统与风险管理系统建设,监管政策解读等多项服务。
培训费用:
② 单位团队价:3人≤X(报名人数)<10人 4500元/人; ③ 10人以上省内法人金融机构自己联系组团价:4000元/人 (*含参会费/资料费/午餐/简易茶歇,往返路费/住宿/餐饮等均需自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