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赛柏蓝器械
紧盯重点对象
20位厅级以上干部被查
9月5日,中纪委官网发布题为《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的文章,从多维度剖析腐败的内在成因,并明确要深化整治医药领域腐败。
文中明确,紧盯
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对象
,把严惩政商勾连的腐败作为攻坚战重中之重,深化整治金融、国企、能源、烟草、
医药
、基建工程和招投标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
丰富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有效办法,建立腐败预警惩治联动机制,强化快速反应、联合处置
。
文中提到,
从政治层面看,“七个有之”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党内政治生态还需持续净化;从经济层面看,
“围猎”者和“被围猎”者的不当得利远高于所付成本,利益诱惑巨大
;从制度层面看,
一些制度规范尚不完善,给权力设租寻租留下空间。
坚持正风反腐一起抓,既“由风查腐”,防止“以风盖腐”,
深挖不正之风背后的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腐败问题
;又“由腐纠风”,细查腐败背后的享乐奢靡等作风问题。
深化受贿行贿一起查,完善对重点行贿人的联合惩戒机制
,坚决查处那些老是拉干部下水、危害一方的行贿人,
加大对行贿所获不正当利益的追缴和纠正力度
。
开年以来,医疗反腐高压态势不减,针对关键人物惩治力度持续加大。据赛柏蓝不完全统计,今年医疗领域至少20位厅级及以上级别干部通报被查,覆盖卫健、药监、医保等多部门,具体占比情况如下:
此次中纪委文章提到多项深化整治举措,也在近期医疗反腐的实践中有了充分体现。
医疗反腐系统性升级
全链条监管趋严
在全覆盖的监管体系下,针对行贿行为的惩治力度迎来升级。
今年3月起,《刑法修正案(十二)》正式施行,共计七处修改,其中四条涉及惩治行贿犯罪,
医疗领域行贿被列入从重处罚范畴。
具体到医
疗领域商业贿赂,目前多省已发布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商业贿赂行为定义,以及
相应处罚。
基于管理规则完善,行贿惩治追责链条延长。例如山西的文件明确,
经营者在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中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的,对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终身禁止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
。
针对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中纪委在《丰富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有效办法》一文中提到,
要强化协同联动,持续深化和市场监督管理、税务、司法、审计、金融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健全问题线索移送机制,对发现的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问题及时预警、快速处置
。
5月,国家14部门联合印发《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其中提到
强化医疗监督跨部门联合执法,针对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治理
。
2023年,
审计署正式成为医疗纠风成员单位
,医疗反腐整治端口再度前移。截至目前, 北京、浙江、山东等地均开展过专项医疗审计调查,揪出多项隐性腐败问题。
2024年,
最高人民法院加入医保基金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
,医保监管中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进一步有效衔接。
医疗反腐已经迈入全新阶段,行政部门、医疗机构、药械企业均在严管范畴内,合规已迫在眉睫。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做分享,文章中观点仅代表原平台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如若本文有与贵平台发布原创内容有重合之处,或未经授权使用,系原平台行为,本平台仅转载。
您可以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文章
,我们会立即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