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的文化民宿模式
核心理念:有历史的乡村,有文化的民宿。
一个乡村就是一个乡土文化博物馆,一个民宿讲述一个乡村历史故事。
①村落历史厚重,文化特色突出;
②村域内拥有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如名宅大院、寺庙宗祠等;
③村落传统肌理尚存,并保存一定数量的具有历史感的传统民居院落。
①对村落内文化遗存进行系统普查,确定保护红线与可利用等级;
②筛选村落的主题文化元素,并与村落的公共景观、体验活动、建筑风貌结合,营造村落浓厚的文化氛围;
③设计个性化的文化民宿,并创意文化休闲业态,如文化集市、博物馆、民俗餐厅等;
④部分历史价值较高的院落,可由外来艺术家、文艺青年等时尚群体精英经营,打造具有带动和示范效应的民宿标杆。
高端化的度假乡居模式
核心理念:一个乡村就是一个度假综合体。
体现在闲置农宅的整体改造与度假化利用。
①村落生态优良,环境幽静,拥有天然的度假条件;
②一般为“空心村”或新村搬迁之后的废弃旧村,房屋空置率较高;
③村落民居建筑多为传统老院落,风貌特色突出,改造价值较高。
①由村集体对村内空置民宅统一租赁回收,通过引入外来企业资本或自筹资金,进行整体度假化改造,并塑造独立度假品牌;
②民居改造讲求文化性、乡土性与品质感兼顾,追求外旧内新、外质朴内奢华的效果;
③可通过探索村民房产、土地入股等多种方式,实现社区居民持续参与;
④当地村民可被返聘为度假村(区)员工,推动村民就地就业。
趣味化的休闲聚落模式
①一般位于热点游览线路上,交通可达性较好;
②村落可利用的休闲资源丰富,如河流、湿地、果林、山地等;
③具备一定的可建设用地条件,便于引入游乐设施或项目;
④村集体发展旅游积极性较高,且具有较超前的发展思路。
①由村集体牵头,对乡村休闲资源进行系统化整理,构建乡村休闲产品体系;
②策划春耕节、亲子课堂、丰收狂欢节等丰富多彩的乡村活动,创造乡村持续旅游吸引力;
③通过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组织村民开展旅游接待,为到访游客提供食宿服务;
④建议可采用“村集体企业”的模式,吸引部分外部资金,用于投资较大但盈利性较休闲项目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