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在家看了几部关于教育的纪录片,中央电视台拍摄的《我不是笨小孩》把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通过这部纪录片,我更深入的了解了“阅读障碍症”,看到一部分孩子和家长的无奈与无助,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会因为孩子们取得进步而为他们开心,也会因为他们的无助而流泪。
观看过程中,我就在想,在我们身边,有多少人知道阅读障碍症呢?咨询了身边好多朋友和老师,发现听说过的人少之又少,更别说理解他们了。不知道有多少这样特殊的孩子,被他们的家长和老师认为是不认真学习,不够努力,甚至是贴上“笨”的标签。
决定写下这些文字,希望有更多人了解“阅读障碍症”,给予患病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更多的理解、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本就茫乱无助的生活,多几分色彩。
什么是阅读障碍症
今天和大家谈论的阅读障碍症不是那种因为智力低下而引起的阅读障碍症,而是智力正常的孩子,甚至有很多患者是智商极高的,但他们的
大脑综合处理视觉和听觉信息的能力不能协调,从而引起阅读和拼写的障碍。
这里有一个可怕的数据:在适龄儿童中,阅读障碍症的发生率约为5%-8%,这个数据是很惊人的,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学校,每间教室里可能都坐着一两个患有阅读障碍症的孩子,只是症状轻重不同而已。
他们往往被认为是笨小孩、不努力学习,贪玩,老师不喜欢他们,家长不理解他们,甚至还要承受来自同学的嘲讽 。但,他们只是有些特殊而已,正如纪录片中所说:“他们的问题最初出现在识字上。无论看很多遍,写很多遍,依然记不住,读不出,更写不对,他们可以绘声绘色地口头描述一件事情,但是却没有能力将它们变成文字,因为识字困难,语文成绩很差;因为读不懂题,数学成绩不好,因为记不住字母的顺序,英语成绩也上不来……”
在看纪录片的同时,我就一边回忆自己曾经教过的那些孩子,小王出现在我脑海中,他在当时被我们老师认为学习有困难,学不会写字,拼音一塌糊涂,手把手也教不会,每次考试别人都九十多一百分,他永远在六十分左右徘徊。在我们的教室里,他永远是老师们的重点关注对象,他的妈妈带他去看过多动症,甚至为陪他学习,也办理了提前退休,只是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他依然“学不会”。将一切对号入座之后,我怀疑他有比较严重的阅读障碍,可惜我那时还不了解,如果我早点知道,一定会给孩子更多的宽容和爱。
所以,我希望更多的家长和老师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看到这部纪录片,可以真正去理解这些特殊的孩子。
阅读障碍症孩子的无助
1、怎么也学不会。
《我不是笨小孩》这部纪录片,记录了三名典型的患有阅读障碍症孩子的生活。在上小学前的六年,他们都是非常幸福的,与其他孩子的生活并无异处,一切的改变就从小学开始。
他们记不住字,学过的汉字、拼音、字母总会立刻忘记,即使重复书写30遍也没有帮助;他们在阅读时,文字变成跳动的符号,跑来跑去,怎么也读不对;作文更是他们的大忌,不管他们能如何声情并茂的讲述一件事情,一旦动笔写下来,就完全变了样;汉字学习尚且如此困难,英语就更不必再提,一个个字母组成的单词,在他们眼中就是可怕的小怪兽,跑来跑去。
2、没有人理解。
目前对这种症状的社会关注度还不够,大部分家长和老师还不了解阅读障碍症为何物,而我所在的城市也没有专门的研究和辅助治疗机构,对于大部分特殊的孩子来说,他们会一直处于被忽视和误解的痛苦中,甚至被贴上各种标签。家长不理解他们为什么学不会,同学会在周围嘲讽他们,甚至随着年级的增高,他们会被同学排挤,缺少朋友。
在《我不是笨小孩》这部纪录片中,校校的妈妈说:“在没有接触到学习的时候,他完全正常,非常可爱,和人沟通都非常好。上学一考试,全班下90的都没有,人家全是双百双百,他65!”
群晓的妈妈说:“孩子学习痛苦,我们教他也很痛苦,最痛苦的是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
若汐的妈妈说:“我问老师,她是不是笨啊?学习很费劲,真的是没有办法。老师说哪有笨的,就多努力吧!”
3、孩子失去自信。
这些特殊的孩子,长期得不到家人、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不管自己如何努力,依然学不会,考试永远倒数。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孩子眼中的光就逐渐消失了,他们会接受自己“差”的事实,因学业落后、同伴嘲笑等造成的自卑、失望等心理创伤,会让他们失去改变命运的机会和勇气。
纪录片中,三个孩子都有很让我心痛的片断:
校校对着镜头说:“我有病啊,你有药吗?”
群晓抱着头,痛苦的自言自语:“别人很快就学会的,我为什么得记四五十遍。”
若汐在学校从没得到过任何奖状,她心里最期待的就是可以得到一张属于自己的奖状。
4、严重影响家庭生活的质量。
我们每天面对一个正常的孩子,学习起来尚且鸡飞狗跳,家里有一个这样“怎么也学不会”的特殊孩子,更是一地鸡毛。若夫妻二人能够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达成一致还好,倘若意见分歧,一人坚持孩子必须克服困难,反复学习,另一人则接受孩子现状,结果就是不尽的争吵。
校校的妈妈说:“最严重的的时候,基本快离婚了。”
群晓的妈妈为了孩子,辞去了原本不错的工作,带着他离开家乡到处游学,寻找适合他的学习环境。
若汐的妈妈身体不堪重负,生病住院,爸爸为了照顾、陪伴若汐,辞职在家。
我们在纪录片中看到的只是这三个特殊家庭的生活,但它应该是一个缩影,一旦家中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对生活的影响会非常大。
面对阅读障碍症,我们怎么办?
1、家长要勇敢的去接受、面对、解决。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被这个特殊的孩子选中,那就勇敢的接受,积极面对吧。如果怀疑或确定孩子有阅读障碍的问题,家长应该积极的了解相关知识,寻求专业人士的支持,采取科学的方法来帮助孩子缓解症状。阅读障碍是会伴随孩子一生的,但随着年龄增长,会有好转,尤其进入初中学习后,对孩子的影响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2、主动帮孩子选择学习的环境。
对于严重阅读障碍的孩子来说,普通义务教育会是一种煎熬,特殊的情况注定了他们不能像同龄孩子一样轻松掌握必备知识。纪录片中,群晓妈妈为了帮孩子选择一个能让他真正开心的环境,能更好接纳他的学校,辞去北京的工作,离开家,离开家人,跟着孩子一起来到山西。在这所学校,也从群晓脸上看到了久违的笑容。
3、带孩子更多的融入集体生活。
有阅读障碍的孩子,他们在其他方面完全正常,走出校园,他们同样可以表现出色。家长一定要创造更多的机会,通过组织活动,带着孩子和他的同学们一起游玩,让同学们更多的去了解他学习之外的方方面面,和他成为好朋友。同伴之间的友情,会带给孩子更多的信心和勇气。
4、发现孩子的优点。
说出来大家可能不信,很多阅读障碍症的患者智商极高,像达芬奇,爱迪生,爱因斯坦,肯尼迪等,在儿童阶段学习成绩都很差,但最后科学家发现他们都属于阅读障碍症的典型例子。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所擅长的领域,引导他们在擅长的项目上表现自己,从而树立起自信。
5、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
患有阅读障碍症的孩子,不论在学习上如何努力,都很难得到老师和同学的鼓励,想在学校获取一张奖状更是不可能之事。家长首先要做到,每当感受到孩子的进步,一定要给予孩子及时的鼓励,让他感到被认可;其次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如果孩子能够在校获得老师的鼓励甚至奖状,对于他们的自信心来说,一定会有极大提升,从而更加努力的去和阅读障碍做斗争。
一言以概之:温柔而坚定!
最终,若汐经过努力,取得了七十多分的成绩,虽然还是班里的最低分,但这是她第一次及格。妈妈亲自帮她写了一份奖状,并盖上了自己单位的公章,这是若汐的第一张奖状,从妈妈手中接过奖状时,她有点紧张的不知所措。
家长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就是治愈的力量,治“病”的良方,是孩子面对这个世界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