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前夕,浙江杭州39岁的程女士(化姓)确诊感染了
甲型流感病毒,并伴有轻度肺炎
。考虑到家中子女正备战期末考试和年前亟需处理的工作,她拒绝住院治疗,选择回家观察并自行口服药物治疗。
3天后,程女士在工作会议中
持续咳嗽,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体温高达39.7℃
,同事见状将她紧急送医。检查结果显示,
程女士的好几叶肺都出现“白肺”现象
。经过医生救治,程女士7天后康复出院。
据国家流感中心最新数据,2025年第5周(1月27日至2月2日),我国南、北方省份哨点医院门急诊病例中
流感样病例占比明显回升
,分别为7.4%和5.5%,高于前一周,
且高于2022至2024年同期水平
。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
流感每年在全球可导致
300万-500万重症
和29万-65万死亡
为何流感可能致命?
哪些人群需格外警惕?
得了流感怎么办?
↓↓↓
流感,也称为流行性感冒,
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疾病
。它通常表现为突然发病,伴随着高烧、头痛、全身肌肉疼痛、疲劳以及轻微的呼吸道不适。
流感并发症有哪些?
-
肺炎:
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典型表现是咳嗽伴呼吸困难、呼吸急速、缺氧和发热。
-
心脏并发症:
主要包括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约占成人流感的12%。
-
神经系统并发症:
包括脑炎、脑病、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儿童多于成人,急性坏死性脑病更为凶险。
-
中毒性休克:
在最近几年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暴发期间,既往健康儿童和成人中出现了中毒性休克样综合征,多跟继发产毒葡萄球菌感染有关。
-
合并感染:
包括肺炎(其他病毒、细菌、真菌)、菌血症、脑膜炎和曲霉菌病。
对于平素身体健康的年轻人(15-65岁),如果在流感季节突然出现发热、咳嗽、肌痛或无力症状且身边有流感病例时,临床可以疑诊流感。
图/科普中国
-
无并发症的流感:
成人的发热和呼吸道症状
通常持续约3天,随后大多会改善
,完全康复可能需要10-14日,部分患者的乏力症状会持续数周。
-
出现并发症的流感:
有
脱水(口渴、疲倦、尿少黄)、心肺功能受损、精神状态改变
的情况,通常属于重症,应住院治疗。
-
并发症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流感,无论症状轻重、病程是否超过2天,都建议抗病毒治疗。
-
高危人群接触者:
非高危人群流感,但会接触到高危人群(比如家里有小孩、老人等),无论症状轻重、病程是否超过2天,也建议抗病毒治疗。
-
流感持续或重症:
流感样症状持续进展,超过3天,或出现流感并发症、重症时,建议遵循医嘱选用对应抗病毒药物及时治疗。
1.年龄<5 岁的
儿童
(年龄<2 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65 岁的
老年人
。
3.
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抑制等。
4.
肥胖者
。
5.
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
-
病程在48小时内
,可根据自身生活、工作或学习等需要,跟医生沟通后决定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因为轻症流感可以自愈,药物可以缩短病程,但同时有增加耐药风险。
-
病程已经超过48小时
,又不符合上面三点需要用药的情况,不建议抗病毒治疗。
1. 接种疫苗:
每年10-11月打流感疫苗(6个月以上人群都能打);60岁以上可加打肺炎疫苗,实现双重防护 。
2.日常防护:
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流感季出门戴医用外科口罩 。
3. 增强免疫力:
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均衡营养,充足休息,适量运动,保持自身免疫力。
来源 | 国家应急广播 央视新闻 央视网 央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