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糖尿病的定义、如何判断血糖水平、哪些人群容易患上糖尿病,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和建议。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糖尿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病情。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糖尿病的定义和危害
糖尿病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控制不良的糖尿病可导致多种慢性并发症,包括视网膜、肾脏、周围神经及大血管病变等,严重的可能导致失明、肾衰竭等后果。
关键观点2: 如何判断血糖水平
可以通过空腹血糖、随机血糖、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等方式来检测血糖水平,达到一定的数值即可确诊为糖尿病。
关键观点3: 哪些人群容易患上糖尿病
有家族史、年龄增长、超重肥胖、久坐少动、有高血压史以及有糖尿病前期史的人群容易患上糖尿病。针对这些高危因素,文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建议。
关键观点4: 糖尿病的预防措施和建议
文章提出了针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一些预防措施和建议,包括管理体重、定期运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日常做好血糖监测和定期体检等。
正文
市卫健委介绍,目前,全球有近5.4亿糖尿病患者,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约1.3亿,但其中超过半数的患者不晓得自己的血糖水平。那么问题来了,你知道自己的血糖水平吗?什么是糖尿病?哪些人群容易患上糖尿病?快跟着专家了解一下!
糖尿病,是多种病因引起的,
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控制不良的糖尿病可导致包括视网膜、肾脏、周围神经及大血管病变在内的
多种慢性并发症
,并导致失明、肾衰竭、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截肢等严重后果。
空腹血糖≥7.0 mmol/L,或随机血糖(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11.1 mmol/L,或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 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6.5%,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了。
糖尿病有很强的家族聚集性。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其患糖尿病的风险是无家族史的3.43倍。
如果直系亲属中,有人患有2型糖尿病,就需要提高警惕。
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也越高。
建议≥40岁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血糖检查,
越早发现糖尿病、越早控制血糖水平,就能减小对靶器官的损伤,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BMI,即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BMI介于
24.0-27.9为
超重
,BMI≥28为
肥胖
。
中心型肥胖,
即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与糖尿病关系更为密切。
通过饮食控制能量摄入、运动促进热量消耗来管理体重。
久坐少动,
容易造成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因此长期适量运动有利于血糖控制。
建议每星期应进行至少150至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活动,
久坐的办公室人群最好每隔1个小时起来活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