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能决策(Smart Decision Making)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比如与合同、回款、费用、库存、现金、产品、客户、投资、设备、产量、交货期等,这些数据通常为结构化数据,能够多维度地分析与预测。同时,利用这些数据也可提炼企业KPI并将其和预设目标相比较。
2. 智能管理(Smart Management)
制造企业核心的运营管理系统包括人力资产管理系统(H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能源管理系统(EMS)、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SRM)、企业门户(EP)、业务流程管理系统(BPM)等。实现智能管理和智能决策,最重要的条件是基础数据准确和主要信息系统无缝集成。
3. 智能物流与供应链(Smart logisTIcs and SCM)
制造企业内采购,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都会伴随有物料流动,所以越来越多制造企业开始关注生产自动化,物流自动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自动化立体仓库、无人引导小车(AGV)以及智能吊挂系统都得到了广大的采纳和使用;并且在制造企业及物流企业物流中心中,智能分拣系统,堆垛机器人,自动辊道系统等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WMS(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仓储管理系统)和TMS(Transport Management System,运输管理系统)也受到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的普遍关注。
4. 智能研发(Smart R&D)
研发对智造企业来讲至关重要。企业要开发智能产品,需要机电软多学科的协同配合;要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需要深入应用仿真技术,建立虚拟数字化样机,实现多学科仿真,通过仿真减少实物试验;需要贯彻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的思想,以支持大批量客户定制或产品个性化定制;需要将仿真技术与试验管理结合起来,以提高仿真结果的置信度。
5. 智能产线(Smart ProducTIon line)
自动化生产线是一种智能产线。许多行业中的公司都对自动化生产线有着极大的依赖性,如钢铁,化工,制药,食品饮料,烟草,芯片制造,电子组装,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等等。自动化生产线可分为刚性自动化生产线与柔性自动化生产线两种类型,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业机器人,吊挂系统等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自动化生产线中。
6. 智能车间(Smart workshop)
一个车间通常有多条生产线,要实现车间的智能化,需要对生产状况、设备状态、能源消耗、生产质量、物料消耗等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进行高效排产和合理排班,显著提高设备利用率(OEE)。因此无论哪个制造行业,制造执行系统(MES)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7. 智能工厂(Smart Factory)
一个工厂通常由多个车间组成,大型企业有多个工厂。作为智能工厂,不仅生产过程应实现自动化、透明化、可视化、精益化,同时,产品检测、质量检验和分析、生产物流也应当与生产过程实现闭环集成。
8. 智能产品(Smart Product)
任何一个制造企业应考虑如何为产品增加智能化单元以提高其附加值。典型智能产品有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无人机,智能汽车,智能家电,智能售货机。
9. 智能装备(Smart Equipment)
智能装备也是一种智能产品,可以补偿加工误差,提高加工精度
10. 智能服务(Smart Service)
智能服务实质上是大数据技术的一种应用:它依赖于传感器和物联网(IoT)来感知产品的当前状态,进而实施预防性的维护和修理,以便及时协助客户更换备用零件和备件,甚至还能通过对商品运行状况的了解来帮助顾客获得商机。也可收集产品运营大数据来帮助企业制定市场营销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