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留几手
我觉得我像一个艺术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谭丁带队现场督导长沙市工人文化宫原址新建项目 ·  2 天前  
潇湘晨报  ·  突遇交通意外,知名专家去世 ·  2 天前  
潇湘晨报  ·  25℃!湖南即将升温,但冬装先别收! ·  3 天前  
新闻株洲  ·  制造名城走进上海交大 ·  3 天前  
潇湘晨报  ·  杨幂,申请强制执行!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留几手

为什么你的朋友圈谣言横行

留几手  · 公众号  ·  · 2019-04-04 17:25

正文


━ ━ ━ ━ ━

前言


四月一日,首先这一天在最广泛的认知里是愚人节,人们通常在这一天互相捉弄开玩笑,当然也有一些怂货,把这一天当成情人节来过。


而你可能更惨。

但是当一些玩笑开得太大,或者当玩笑经过太广泛的传播,总是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而且有一个比较恐怖的事情就是,严格意义上来说,玩笑和谣言其实是没有太大的差别的,而在不同的受众感受起来可能会变成完全不同的东西。



比如说,我说我长得像吴彦祖,我会觉得这是个玩笑,我女朋友就会觉得我是在造吴彦祖的谣。


周淑怡跟她爸打电话说她要跟孙笑川领证,周淑怡的粉丝知道这是个玩笑,但是孙笑川可能不一定乐意。


某主播说他会回俱乐部打比赛,在他心里这可能是个玩笑,但是在他的前队友眼里他可能就变成了谣棍。


蔡徐坤说他像李小龙,ikun会觉得这是个事实,但是很多人可能会在心理上受到伤害。


━ ━ ━ ━ ━


如果说前言里的话题都还仅限于玩笑的范畴,还不至于构成谣言,那么你真的了解什么是谣言吗?


在开始关于谣言的讨论之前,我们先来看一起典型的案例。


下面我们来看一张图片

如果你看不懂这张图片,或者觉得这张图片很陌生,那么你应该很年轻。

我们再来看下一张图片

这张图片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了,这是宝洁公司目前使用的logo.

而前一张图,是保洁公司的旧版logo。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宝洁公司的logo发生变化的呢?这要从宝洁公司遭受的一起谣言说起。

如上图所示,宝洁旧版logo上画着一个形如弯月的男子侧脸,该男子凝视的繁星和胡子都成“666”的魔鬼撒旦之数。


于是有人传谣,称宝洁公司与魔鬼撒旦截成缔约,将其10%的利润交付给信奉撒旦的教派。


这则谣言对当时的宝洁公司造成了巨大伤害,虽然最后宝洁公司在名誉侵权诉讼中胜出,但是宝洁公司最后不得不做出更换logo的举措来降低谣言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谣言呢?

某百科释义: 谣言,指的是没有相应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受众未被明确或暗示虚构的前提下,被捏造及传播的与事实不同甚至相反的言论即是谣言。


事实上谣言是更加复杂的东西,下面我们就从各个方面来详细地了解一下谣言。


从谣言的结构上来讲,一则谣言需要一个源头,在这个源头消息经过传谣者传播之后,才会成为一则谣言。



一、谣言的根本属性


①通过非官方\秘密 渠道发布


这点其实很好理解,谣言之所以为谣言,在于其内容的非官方属性。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款俗称“吃鸡”的游戏《绝地求生》。


由于其游戏模式的特殊性,这款游戏自2017年3月面世以来,直到今天,在历时两年多的时间里,陆陆续续地传来国服即将到来的小道消息。

然而直到本文最后一次编辑,依然没有来自官方的消息。



②传播速度极快


有一个关于谣言的比喻,说: 谣言跟黄金一样有它的价值 ,但黄金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贬值。


其实谣言的要素和新闻有相似之处,新闻三要素包含 新(New)、事实(Truth)、报道(Communication) ,而谣言与之相比,缺失的可能只是事实。


信息的传播是有时效性的,而传播谣言就是趁信息尚有价值的时候,获取这种价值。



③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


这一条可能不是很好理解,因为我们通常会有认为谣言即为假的误解,而事实上,判断真假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


然而我们在传播消息的时候,特别是我们认为是重要的消息的时候,我们往往都是抱着真情实意,想要分享这个消息。


这也是导致我们的亲戚长辈的朋友圈画风鲜明的原因。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一些曾被官方证实为谣言的消息,却真真切切地发生了。


二、谣言的常见来源


①看似专业的发言


其实把这个小标题再说得狠一点,可以是来自专家的发言。


前面的关于宝洁公司logo的谣言案例里面,谣言的源头之一就是美国南部原教旨主义派的神学专家对logo的解读和“破译”。



②私房话


私房话指的是人们私下里交谈的一些话语,被一些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的地传播。


而从心理学上讲,人们更倾向于把无意间听到的他人谈话中的消息当做他人观点的真实反映,进而将内容内容识别为真实的。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公关公司越来越擅长通过假装不经意的交谈故意泄露消息以达到快速制造谣言的目的。



③扰乱人心的事实


当我们目睹了一些事件的片段,但是当获取的信息不全或者无法解释所目睹的事情的时候,会脑补出很多匪夷所思的论调以补全事件的全貌。


这点多出现于科幻类的谣言,比如尼斯湖水怪和UFO。



④错误而不自知的见证


这一点不同于前面一点的地方在于,人们在见证目击一些在情绪上和感官上会出现剧烈波动的事情的时候,人的认知会出现一些偏差。


让·诺埃尔·卡普费雷 在《谣言》中这么写到: 一个绝对准确的见证是极为罕见的,证人在提供错误的证词时和他在提供准确的证词时怀着同样的自信心,两者都是出于同样的真诚。


所以当一个人指着一个谣言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跟你说“我亲眼看见的”的时候,那不一定是他胡说八道,那可能确实是他看见的。



⑤幻想和浪迹四方的神话


完全凭空捏造的谣言源头,凭借造谣者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细节的极致描述,会让谣言如同有生命里一般在人们的脑海里扎根,成为各种都市传说。


早些年,在还是“网上冲浪”的年代,相信不少人对这样的谣言记忆犹新。


并且这样的谣言下面不会缺乏这样的评论



还有类似这样的谣言

这则谣言的流传之广,让我都不用细述这则谣言,只通过上面的几行字,你就能知道这个谣言的具体内容。



⑥误解


对某些名词和条纹的错误解读,也会成为谣言的源头。


例如最广为人知的狂犬病,我相信时至今日也依然有人会对狂犬病解读为“被狗咬了才会得狂犬病”或者“狂犬病发病会像疯狗”。



⑦故意认为散布的谣言


前文说过,谣言像黄金一样有他的价值,而传播谣言会给某些人带来利益。


最令人难过的是谣言过后总会出现类似于“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无风不起浪”这种论调。


正如同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所说的那样: 诽谤吧诽谤吧,总会有什么留下



⑧无恶意发表的未经证实的信息


谣言是有时效性的,如同新闻一般。

比如这则新闻之前,曾有过少年因母亲杀狗而弑母的消息被大肆转载。


事实上现在很多谣言的源头就是新闻,越来越多的媒体只顾新闻的时效性而不顾新闻的真实性,媒体只顾发布信息而不顾核实信息。当越来越多的连当事人都没采访过的新闻稿凭空诞生的时候,谣言自然也就越来越放飞自我。




人们喜欢研究谣言的诞生,其实这是一件很有趣但没什么意义的事情。


因为使得谣言成为谣言的,大部分时候都与源头无关,而是大量的转发传谣,人群的参与和动员,才是塑造谣言最本质的动力。


而我们热衷于研究谣言的源头,是因为我们在试图找到一个始作俑者,把一个大众化传播的现象简化成一个个人病态的问题。

简而言之就是——甩锅。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传播谣言和相信谣言呢?


一、我们为什么会传播谣言


①谣言一般是一个新闻


如同之前所说的谣言的源头,当一家媒体发布了一则未经证实的消息,这家媒体将会借助他的社会影响力,把这个具有现实意义的消息大范围传播。


同时这则具有现实意义的消息可能意味着如果别人对此一无所知,则可能会受到伤害。这也就让我们传播谣言的时候可能是带着人文主义关怀。

比如自然灾害类的谣言。



②谣言是最简单的社交货币


如同这篇文章可能会成为读者茶余饭后的谈资一般,谣言是更简单的社交话题。


曾经有一个研究指出,单纯由陌生人构筑的社会没有谣言。


这也就引出一个问题:密切的关系会促进谣言的传播。


当人和人私下的交流变多,变得不仅仅是信息的交流,而是情感的共鸣和个人意见的表达,谣言这种最简单的社交货币会变成加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



③为了求证真相


有一些谣言的传播的初衷本不是传谣。

当我们听到一则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是问身边的人:你听说那个事了么,那是真的么?

然而消息通过口耳相传的特殊属性,一般情况下人们只会记住“你听说那个事了么”然后忘记“那是真的么”。



④为了说服他人


当我们需要说服他人的时候,我们总是需要一定的论据作为支撑的,而很多谣言就会成为这样的论据,而这种论证的过程也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谣言传播的途径。


比如一些家长为了要小孩多吃菠菜,会说出一些菠菜补铁会变聪明的话。以及还有更多的类似“以形补形”、“吃什么补什么”之类的,为了不引起过多不必要的争论,我在这里就不多作举例。



⑤为了减少焦虑


一些很夸张的谣言,例如自然灾害一类的,会引起群众的恐慌和焦虑。

而当这一类的谣言传播开来被广泛讨论的时候,焦虑将会被分散。


从心理学上说,当我们谈及一件谣言的时候,我们会认为我们对这件事情进行了干预,当这则谣言最终被辟谣,我们会觉得自己对这则谣言的控制和消灭作出了贡献。


说得通俗点就是——自嗨。



⑥觉得有趣


愚人节的大多数玩笑被大肆转发,并不是因为传谣者对其坚信不疑,而是纯粹地觉得有趣,并乐于与别人分享欢乐。


但架不住总会有人信,然后就变成了谣言。



二、我们为什么会相信谣言


有时候也不一定是我们非要相信谣言,只是我们更不愿意去核实。

我们不愿意辟谣有时候是因为没有动力、没有能力、显得合群。


以上面那个企鹅起飞飞跃南极过冬的视频,我们能总结以下几点。


①谣言号称的来源让我们觉得可靠 (提及了BBC)

②谣言存在成真的可能性

③谣言异想天开挑战常识

④挑战常识的同时伴随着看起来经得起考验的证据 (附带视频)


⑤谣言被重复提及,并在反复提及中产生互相印证 (他们都信了,该不会是真的吧)


比如最近这个关于捐血被血站强制多抽的新闻,在新闻下面有很大一部分人,在分享着自己曾经类似的经历。他们都急于用他们曾经的经历,来印证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当然还有一些别的点,例如:


⑥谣言看起来无关利害

如果一些言论存在十分明显的利益倾向,比如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的时候,人们就会轻易地觉察出这并不会是一个靠谱的消息(脑残粉除外)。


但是当一则消息无关利害,只是站在看起来中立的角度,发表看起来只有利他主义者才会发表的言论,人们相信起来会更加没有心理负担。


⑦谣言的内容是一个我们所期待的信息


《吕氏春秋》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视其颜色,窃斧也;听其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其行动、颜色、动作皆无似窃斧者也。


简单地翻译就是,有个人丢了斧子,怀疑是领居家小孩偷的,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怎么看这个小孩都像是偷斧子的人。但是当他找回斧子之后,怎么看这个小孩又都不像偷斧子的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湖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谭丁带队现场督导长沙市工人文化宫原址新建项目
2 天前
潇湘晨报  ·  突遇交通意外,知名专家去世
2 天前
新闻株洲  ·  制造名城走进上海交大
3 天前
潇湘晨报  ·  杨幂,申请强制执行!
4 天前
金融行业网  ·  干货|银行贷前调查四大步骤
8 年前
半导体照明网  ·  国际第三代半导体论坛征文通知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