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消费升级,截至2017年度,中国人在餐饮消费领域达到了3万亿元,但细观资本市场,却依然没有几家上市的餐饮企业。其中,西安饮食营业收入微降至4.91亿元,同比下降1.35%,这也是西安饮食扣非净利的连续五年亏损。从成立到现在,西安饮食历经60多年的风风雨雨,满足了几代“吃货们”的味蕾,可以说功德无量。然而,如今的西安饮食却处于在夹缝中生存的窘境。
年报连续5年下降公司净利承压
3月27日,西安饮食发布的2017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94亿元,同比下降1.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25.29万元,同比下降191.11%。其中,餐饮服务业务营收达3.84亿元,占总营收的77.76%,生产制造业务营收约为5071万元,占总营收的10.27%。针对净利下滑,西安饮食表示,由于受市场大环境的冲击,加之场地租赁、历史原因和人员负担重等问题,公司所属老字号企业面对当前餐饮市场及客源结构发生新变化,目前经营仍显艰难。
报告期
|
营业收入
|
净利润
|
每股收益(元)
|
每股净资产(元)
|
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元)
|
净资产收益率(%)
|
营业收入(元)
|
同比增长(%)
|
净利润(元)
|
同比增长(%)
|
2017-12-31
|
4.94亿
|
-1.35
|
-1125万
|
-191.11
|
-0.0225
|
1.33
|
0.03
|
-1.69
|
2017-09-30
|
3.68亿
|
-3.12
|
-399万
|
-121.86
|
-0.008
|
1.34
|
0.01
|
-0.59
|
2017-06-30
|
2.52亿
|
0.37
|
-109万
|
-105.22
|
-0.0022
|
1.35
|
0.01
|
-0.16
|
2017-03-31
|
1.20亿
|
0.07
|
-860万
|
31.09
|
-0.0172
|
1.33
|
0.01
|
-1.26
|
2016-12-31
|
5.01亿
|
0.31
|
1235万
|
139.03
|
0.0247
|
1.35
|
0.05
|
2
|
据了解,目前西安饮食的主要业务分别为餐饮服务和工业化食品生产及销售。其中餐饮服务业务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餐饮企业,拥有西安饭庄、同盛祥饭庄、西安烤鸭店、大香港酒楼、大业食品公司等15家分公司。随便哪个名字,都能让老陕们垂涎欲滴。
民以食为天,依靠着巨大的市场和饮食名城西安的核心地位,西安饮食在1997年就登陆深交所,成为目前上市最早的餐饮上市公司。然而名气再大、菜做得再好吃、生意再好,公司不赚钱,也还是令人心塞。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营业收入
|
5.86亿元
|
5.46亿元
|
4.99亿元
|
5.01亿元
|
4.94亿元
|
净利润
|
1479亿元
|
1106亿元
|
-3165亿元
|
1235亿元
|
-1125亿元
|
扣非净利
|
-736万元
|
-2713万元
|
-3912万元
|
-2295万元
|
-1298万元
|
由此可见,2013年以来,西安饮食已经连续5年扣非亏损。
低毛利+人工成本或为影响因素
2017年,在营业收入仅下降1.35%的情况下,公司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下降了6.46%、6.38%和72.62%。最近几年西安饮食一直亏着钱,公司也在努力控制成本,希望通过“节支”的方式挤出一点利润。
但是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公司控制成本的效果并不明显。西安饮食长期亏损的原因在于——低毛利率的背景下,公司的人力资源成本居高不下,且年年上涨。有券商分析,目前影响西安饮食的主要因素为低毛利+人工成本的逐年上升,也西安饮食长期难以盈利的主要原因。而究其根本,可能还是公司缺乏变革,原来的老路已经走不下去了。
正如西安饮食年报中称,餐饮的“年轻化、白领化、轻食化、体验化、外卖化、单品化、数据化”是未来几年战略发展的转型方向,由此可见公司已经注意到再这样按部就班地卖羊肉泡馍和葫芦鸡,也不会有起色。
有业内分析认为,西安饮食目前经营压力较大,需要通过重组优质资产实现老字号的转型升级。在整体餐饮大环境回暖的情况下,西安饮食持续走亏,与近年来一直原地徘徊、缺乏像样的转型举措有直接关系。
来源:新浪财经
点“
阅读原文
”进入“
田广利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