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传感器技术
制造业的未来是智能化,智能化的基础就是传感器; 互联网的方向是物联网,物联网的基石也是传感器; 关注传感器技术,获得技术资讯、产品应用、市场机会,掌握最黑科技,为中国工业导航。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成都本地宝  ·  全部免费!成都6个室内遛娃好去处! ·  3 天前  
成都发布  ·  年底通车!成都多个项目最新进展→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传感器技术

作为工程师,既懂硬件又懂软件就行了吗?在这行,你错了!

传感器技术  · 公众号  ·  · 2017-06-23 06:16

正文

导读:智能照明是伴随物联网而诞生的一个全新行业,是互联网影响下物联化的一个细分体现。智能照明不仅仅具有传统的照明功能,而且还能够实现自动交互,提供更加方便,更加安全,更加舒适的体验。照明之外,智能照明还可应用于通讯、定位等更多领域。


传统照明产业需转型


传统的照明是以LED灯具厂商为主角,整合LED光源模组、驱动器及散热模组,提供给工厂进行建置。

而智能照明是伴随物联网而诞生的一个全新行业,是互联网影响下物联化的一个细分体现。智能照明不仅仅具有传统的照明功能,而且还能够实现自动交互,提供更加方便,更加安全,更加舒适的体验。


传统的照明供应链体系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自成体系,与其他品类交集不太多,发展到如今的物联网,智能照明系统急需与其他智能设备构建一个整体的系统,与其他设备联动。传统的照明产业链,早已不适用需要高度系统整合的智能照明产业。未来传统的照明应由现在照明灯具开发的商业型态,转型升级为系统商业型态。


下游LED照明企业将注意力放在智能照明上,上游的企业自然紧紧跟上,未来智能照明需要满足更多环境情景的要求,在体积、成本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照明系统体积限制下,LED驱动晶片与封装业者已将整合驱动电路及光源的光电一体化LED设计视为布局重点,紧锣密鼓开发新的LED驱动IC,以及DOB(DriveronBoard)和COB(ChiponBoard)等封装方案。



整合式系统架构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也将驱使智能照明业者之间的跨界结合与购并态势。飞利浦照明和华为签署合作协议,旨在保障飞利浦Hue家居智能照明系统和华为Ocean Connect物联网平台之间的无缝对接。此前华为与欧普照明就曾签署过智能家居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LED企业要做好智能照明,必须跨界。而对于物联网企业来说,智能照明是智能家居、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环,微软、IBM、阿里、华为、小米、腾讯等众多国内外品牌知名企业纷纷跨界进入智能照明领域,抢占智能照明行业风口就是最好的见证。也就是说,只有通过跨界的交互合作,实现照明与硬件和物联网的结合,才能实现真正人性化的智能照明。



室外定位已颇为普及,精准度亦日益提升,渗透率最高者为GPS,但室内定位却才刚起步,且精准度不佳。最常被应用于室内定位的技术,当是WiFi,但其精准度仅到5至10公尺;智慧照明可进行室内定位的原理,在于每颗灯泡皆有地址,其精准度将可提升至1公尺内,大幅降低误差机率。


除了照明、通讯、定位,智能照明的另一功能,则是应用于保健、治疗,又被称为人因照明,或“光治疗”。昔日,照明技术方向为明亮,未来,方向则是让使用者感觉舒适,并可促进其健康,关于人因照明,着力于情绪障碍治疗、睡眠障碍治疗、骨质疏松症治疗等领域,未来希望可同时切入商用、家用市场。


以光进行治疗,自古有之,如婴儿黄疸,晒太阳、照射灯光即可痊愈。早年,人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经科学家研究,发现蓝光是黄疸的天敌。当下,罹患黄疸症的婴儿不必再以强光照射,以适量的蓝光照射,即有相同的疗效,也不再需要忍受强光照射所产生的不舒适感。


情绪障碍、睡眠障碍、骨质疏松症等3种疾病,都是透过日照可以舒缓病情,但目前尚不知何种光线为治病关键。重点即在于透过科学的方法,找出可治疗此3种疾病的光线,以此调整LED灯,“光治疗”的最大优点在于,疗程与待在室内无异,且可在医师指导下,自行在家实施,病友接受度颇高。


情绪障碍起因甚为繁杂,病友数更有增无减,在美国,其用药量更已跃居众多疾病的次席;另外,长年缺乏充足日照的北欧国家,患病率也远高于其他国家。飞利浦已针对北欧市场,推出与阳光相近的白光灯泡,尝试提供新的治疗选项。


国际大厂都积极投入研发智能照明新应用,主战场除了医院,未来也将锁定学校及家用,可确定的是,在数年之后,智能照明新应用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照明产业、ICT产业前进与获利的新引擎!


越来越多的智能照明应用探索已经出来了,比如利用灯光在博物馆导览 ,提供室内导航,室内地图等等。结合商业智能的应用越来越火,也越来越接地气。

比如针对某一个店铺,利用照明物联网的数据,分析优化后可以提升门店运营效率、收益率与投资回报率,提升市场营销有效性。


1. 掌握消费者的活动轨迹与消费偏好,便于精准、个性营销,提升用户体验;


2. 提高预测(活动举办、营销方式、广告投放)等的可靠性,进行更好的资源分配;


3. 监控销售业绩、客户满意度、销售趋势与员工利用率;


4. 使销售计划与企业战略、客户需求保持一致;


5. 对部门、门店、商品和员工进行绩效高低评估;


6. 根据季节、周期等循环因素,调整资源与活动,优化获利运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