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固收彬法
这里是孙彬彬带领的固定收益研究团队成果分享平台,我们致力于为市场带来最接地气的研究产品和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固收彬法

利率|财政加速与央行应对

固收彬法  · 公众号  · 股市  · 2025-03-23 20:0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25

作者:孙彬彬/隋修平/郑艺鹏(联系人)


重要提示


本微信号推送的内容仅面向财通证券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本微信号建设受限于难以设置访问权限,为避免不当使用所载内容可能带来的风险,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转载或使用本微信号的信息。


摘 要


本周市场表现与央行操作关联度上升,我们认为央行对债市利率调整风险的关注度上升,后续也会进一步加强与财政的配合,货币宽松只是时间问题,债市虽然还可能有短期波动,但可以适度逢高买入、提前布局。


央行行为大逻辑,一是关注基本面,二是关注中美关系,在两者没有发生大变化之前, 总量型宽松可能还需要等待 ,短期内倾向于通过支持信贷稳定经济,同时继续关注汇率风险。 但伴随利率反弹幅度较为剧烈、理财净值波动等情况出现,央行可能会加强债市维稳操作。


专项债“自审自发”的地方执行方案逐渐落地,后续政府债发行可能进一步放量,但央行的配合程度可能会加大。 但从实际情况出发,一是地方财政可能对“发飞”有所关注,所以3月部分发债计划推迟;二是央行配合在逐渐变化,比如3月以来发飞现象确实有一定减少。


积极布局,投什么? 建议保险、银行等配置盘增配长期限地方债和国债,券商自营,增配超长信用债;交易盘而言以2年以内中高等级信用为底仓,同时拉长利率久期。


本周债市复盘——调整放缓,曲线走陡


上周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前半周资金偏紧、周三尾盘开始转松。公开市场操作转为净投放并带动资金转松、调降LPR及重启国债买入传闻、地缘政治风险、央行提到各金融机构要用好降准释放的资金等因素构成利多。税期阶段性扰动资金面、市场担忧下周政府债放量冲击等因素构成利空。


机构行为——非银情绪显著回暖,银行、保险边际走弱


理财跟踪——理财规模小幅回落,赎回压力有限


理财赎回压力相对可控。截至2025年3月16日,按中国理财网口径折算,理财存续规模达到30.22万亿元,周度环比变化-1233.34亿元。


久期跟踪——久期回落、分歧度回升


本周公募基金久期下行,债市调整带动公募持仓久期回调。本周久期分歧度回升,市场一致性预期弱化。




报告核心图表(点击可查看大图,完整图表详见正文)



风险提示 :流动性变化超预期,经济表现超预期,历史规律可能失效


报告目录









01




财政加速与央行应对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转为净投放并带动资金转松,债市调整节奏随之放缓,后市怎么看?


1.1

如何理解央行表态?


央行行为大逻辑,第一关注基本面,第二关注中美关系。 当前货币政策基调仍然是支持性的立场,但节奏上仍然取决于内外部不确定因素,本次例会对海外通胀、政策的不确定性关注上升。一季度例会中央行再次提到“ 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 ,择机降准降息”。金融时报中强调 “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强 ,主要经济体经济表现有所分化,通胀走势和货币政策调整不确定性上升”。



在基本面和中美关系出现新变化之前,央行可能更多稳定信贷支持经济,一方面打击资金空转套利帮助资金流向实体,另一方面是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加大信贷投放,第三是提高政策传导效率。 一季度例会提到“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融资、促进消费和稳定外贸”,未来可能推出对相关行业企业的定向支持政策。例会中提到“加强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我们认为新增的“监督”可能代表着后续自律机制等执行效率会进一步提高,存款利率可能继续降低,从而拓宽货币政策空间。


央行依旧关注汇率贬值压力,我们建议以160bp 的中美利差倒挂幅度为货币宽松的阈值。 一季度例会中对汇率贬值的态度仍然“坚决”,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虽然再次暂停降息,但 放缓QT步伐,传递了偏鸽信号,对债市利好。 只是中美利差仍然处于深度倒挂,虽然近期德债利率上行推动美元指数回落,但人民币升值幅度相对有限,内外均衡仍构成扰动。


在美联储新闻发布会上调了2025年的通胀预期和失业率预期,下调了增长预期,维持年内两次降息预期不变,同时放缓QT步伐。鲍威尔认为,关税抬升了短期通胀预期,但中长期来看,远期通胀预期仍然较为稳定。“现在正确的做法是等待,更清楚的观察经济实际运营情况”,海外货币政策存在不确定性。



此外,央行可能关注利率过快上行风险。


首先是表述上,虽然一季度例会相关表述与3 月6 日一致,但背景已经发生了变化,利率已经由快速下行变为剧烈反弹,而且宏观审慎的涵义本就是避免单边预期和超调,因此央行短期内会针对利率剧烈波动进行维稳。 3月17日晚《金融时报》就理财下跌发文可能体现了央行对赎回反馈风险的关注。


结合近期市场表现来看 ,上周五晚《金融时报》发文进一步降低了短期宽货币的可能,本周一债市出现显著调整,可能是市场进一步修正宽货币预期的体现。本周公开市场操作自周二转为净投放,既有对冲税期扰动的作用,可能也体现央行维稳市场、防止预期进一步发散,周五税期扰动结束,逆回购转为净回笼,债市出现调整。


最后,央行保持支持性态度, 保障政府债券顺利发行是货币与财政加强配合背景下的应有之义,而前期政府债发飞较多并不符合宏观政策协调配合的要求。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当前市场的宽货币预期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修正,紧货币阶段基本结束,短期内资金可能相对均衡,等待宏观层面进一步变化后转向宽松。


1.2

政府债发行可能进一步提速


2024年底,《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24〕52号)确认了11个专项债项目“自审自发”试点地区,包括: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含宁波市)、安徽省、福建省(含厦门市)、山东省(含青岛市)、湖南省、广东省(含深圳市)、四川省及雄安新区。


但从国办发布顶层意见到底层具体方案落地实施有一定时间差,导致了前期新增专项债发行较慢,后续可能逐渐提速。 根据公开信息,2月21日,广东省会议提到贯彻落实《广东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自审自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月24日,湖南省通过了《湖南省推进地方政府债券项目“自审自发”试点实施方案》;2月28日,厦门市公告前一日通过“自审自发”的专项债成功发行落地。


从各地发行情况来看,“自审自发”可能也推动了试点地区的专项债发行。 如福建作为试点地区,原计划2月中旬发行新增专项债292亿元,但厦门市在下旬通过“自审自发”额外发行了166.15亿元;广东省原计划2月下旬发行新增专项债300亿元,实际发行383.95亿元;山东3月原计划发行新增专项债600亿元,目前已经发行1047.46亿元。


政府债加速,央行如何应对?


首先,频繁发飞可能导致地方发债积极性下降,对财政落地产生影响。如四川原计划3月中旬发行新增专项债300亿元、广西原计划3月上旬发行新增专项债约405亿元,均未如期落地。


其次,央行配合程度也可能提高。 2月中下旬地方债发飞比较显著,但进入3月以来,发飞现象是在缓解的。


我们预计,在货币与财政加强配合的背景下,央行至少需要为政府发债提供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资金面可能保持均衡。



1.3

什么品种占优?


无论对于利率债还是信用债,利率点位均已经回到去年12月以前。


从保险、银行等配置盘角度,考虑票息已经调整至“适度宽松”交易以前,从静态和税收等角度考虑,建议以长久期利率债为主,地方债和国债优于政金债。


对于券商自营,超长信用债具备配置价值。


对于交易盘而言,建议哑铃型配置,2年以内中高等级信用为底仓,同时拉长利率久期,提前布局未来的货币宽松。







02




调整放缓,曲线走陡


3 月17 日-3 月21 日,10Y 活跃国债(240011.IB )收益率震荡上行。 估值方面,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1.41BP至1.85%,10年国开债收益率上行2.77BP至1.88%。1年与10年国债、国开债期限利差走扩。1年与10年国债期限利差扩大1.91BP至28.79BP,1年与10年国开债期限利差扩大5.34BP至22.6BP。


本周每日复盘:


上周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前半周资金偏紧、周三尾盘开始转松。公开市场操作转为净投放并带动资金转松、调降LPR及重启国债买入传闻、地缘政治风险、央行提到各金融机构要用好降准释放的资金等因素构成利多。税期阶段性扰动资金面、市场担忧下周政府债放量冲击等因素构成利空。期间权益市场表现也有一定扰动。


周一,央行逆回购净投放3845亿元,MLF到期3870亿元,资金边际收敛,早上公布的1-2月经济数据基本符合预期,消费和投资增速回升,叠加权益市场表现较好,早盘债市利率震荡上行,午后局部赎回压力增大,利率加速上行,全天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6.40bp至1.90%。


周二,央行逆回购净投放2356亿元,资金边际收敛,今日央行逆回购转为净投放,早盘市场情绪较好,债市利率震荡下行,午后税期扰动下资金再度收敛,利率转为上行,全天1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0.72bp至1.89%。


周三,央行逆回购净投放1205亿元,资金边际收敛、尾盘转松,央行维持净投放,早盘市场情绪延续较好,债市利率震荡下行,午后资金进一步转松,市场传闻次日LPR将调降,利率迅速下行,全天1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1.77bp至1.87%。


周四,央行逆回购净投放2326亿元,资金边际转松,前一日晚美联储继续暂停降息,早盘债市情绪较好,债市利率下行,午后资金转松、股市转跌,叠加央行恢复国债买入等传闻,利率加速下行,全天1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3.99bp至1.83%。


周五,央行逆回购净回笼877亿元,资金均衡偏松,早盘债市利率先上行,随后权益市场走弱、市场传闻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利率转为下行,午后央行提到各金融机构要用好降准释放的资金,但市场担忧下周政府债放量冲击,利率再度上行,晚间央行政策委员会召开一季度例会,全天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1.49bp至1.85%。




下周(3 月24 日-3 月28 日)债市关注点:


• MLF续作情况(3月25日)

• 美国四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环比终值(3月27日)





03




非银情绪显著回暖,银行、保险边际走弱


本周净买入机构以货基、基金、其他产品类、保险等为主,主要卖出机构是银行。


对比过去几周来看,主要变化有三:第一,基金情绪显著好转,货基全面增持CD和短利率,基金则全面增持中长利率、中短非金信用、中长二永;第二,券商净买入力度加大,主要做多1-3y、5-10y利率、超长二永;第三,伴随利率回落,银行、保险情绪转弱,大行继续大额减持,缺负债现象延续,城农商则大额减持CD,利率回落后,农商行对利率债转为净卖出、保险净买入额度逐渐走低。


大行负债端不稳、债市还要承受一定短期波动,但资金面从紧平衡走向稳定,各类机构都在寻找自己的“确定性”,总体上我们建议适度逢高买入,提前布局把握二季度的债市机会。对于负债端稳定的机构,强推久期策略;对于负债端不稳定的机构,建议目前以中短端逐渐过渡。


具体来看,与上周全周相比,基金由净卖出转为净买入(-573亿到1988亿),主要增持1-10y政金、7-10y地方债、3y以内非金信用、5-10y二永等、CD,小额增持5y以内、7-10y和20y以上国债;小额减持5-7y和10-20y国债、超长非金信用、1y以内二永等。



保险公司延续净买入,但规模有所下滑(1403亿元到900亿元),主要增持超长地方债、20y以上国债,小额增持1-3y政金、7-10y非金信用、1-3y二永等。


国有大行延续净卖出,但规模有所下滑(-1769亿元到-1722亿元),主要增持5-10y国债、1y以内地方债;主要减持3y以内和20y以上国债、5-10y政金债、5y以上地方债、5y以内非金信用、5y以上二永等。


股份行延续净卖出,但规模有所下滑(-1323亿元到-1152亿元),主要增持7-20y国债、5-7y政金、5-7y二永等、CD。


城商行延续净卖出,规模有所增大(-1980亿元到-2788亿元),主要增持7-10y国债、3-7y地方债;主要减持CD、1-3y国债、5y以内和7-10y政金等。


农商行由净买入转为净卖出(195亿元到-1704亿元),主要增持1y以内国债、5-20y地方债;主要减持CD、政金债。


外资行延续净买入,但规模有所下滑(272亿元到250亿元),主要增持3y以内国债、CD。


理财延续净买入,但规模有所下滑(421亿元到237亿元),主要增持1y以内政金、5y以内和10y以上非金信用、1-5y和7y以上二永等;主要减持CD。


券商延续净卖出,但规模有所下滑(-316亿元到-188亿元),主要增持3y以内和超长国债、5-10y政金、3-10y地方债、超长二永等;主要减持CD、3-10y国债、超长地方债、1-5y非金信用,小额减持10y以上二永等。


货基延续净买入,规模有所增大(1945亿元到2463亿元),主要增持CD、1y以内国债和政金。


其他产品类延续净买入,规模有所增大(815亿元到1043亿元),主要增持CD、5-20y政金、1-5y非金信用、5y以内二永等;主要减持5y以上二永等。


其他延续净买入,但规模有所下滑(911亿元到674亿元),主要增持1-7y国债、CD;主要减持1y以内国债、1y以内和3-7y政金。











04




理财规模回落至30.22万亿元


上周理财规模回落,赎回压力有限。 截至2025年3月16日,按中国理财网口径折算,理财存续规模达到30.22万亿元,周度环比变化-1233.34亿元;3月10日-3月16日,新发理财规模共计329.04亿元,其中城商行11.92亿元,农商行7.99亿元,理财公司301.09亿元。


固收类规模出现回落。 按产品类型划分,3月理财产品规模变化:现金管理型962亿元,固收类-494亿元,混合类-58亿元,权益类-2亿元,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4亿元;


受固收类影响,中低风险产品规模回落。 按产品风险划分,一级(低风险)产品规模1825亿元,二级(中低风险)产品规模-1261亿元,三级(中风险)产品规模-184亿元,四级(中高风险)产品规模1亿元,五级(高风险)产品规模-5亿元。


截至3月20日,3月理财产品累计净值破净率3.6%,月度环比上升0.36个百分点,单位净值破净率4.71%,月度环比上升0.38个百分点。


截至3月20日,364只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1.34%;260只现金管理类产品样本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1.53%。









05




久期回落,分歧度回升


本周公募基金久期延续回落,债市调整带动基金久期持续回调。 3月17日-3月21日,公募基金久期较3月14日下行0.02至2.31,周度平均值2.29,期间3月18日录得最低点2.26,周内久期先下后上。


本周久期分歧度回升,市场一致性预期弱化。 3月21日公募基金久期分歧度较3月14日上升0.06至0.53。








风险提示

1、流动性变化超预期:由于机构和央行行为存在不确定性,市场流动性变化可能超预期,导致部分分析结果不适用。

2、经济表现超预期:经济如果超预期回升,可能意味着资金放松的必要性降低,可能导致流动性进一步收紧。

3、历史规律可能失效:市场在不断学习、进化,且宏观环境和事件驱动可能有变化,市场历史走势不一定重现。

END

证券研究报告:《利率|财政加速与央行应对》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3月23日

报告发布机构: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孙彬彬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160525020001

隋修平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160525020003


评级说明及声明

Ø  分析师承诺

作者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具备专业胜任能力,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本报告清晰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力求独立、客观和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作者也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收到任何形式的补偿。


Ø  资质声明

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Ø  公司评级

以报告发布日后6个月内,证券相对于市场基准指数的涨跌幅为标准:

买入: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大于 10%;

增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 5%~10%之间;

中性: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5%之间;

减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小于-5%;

无评级:由于我们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A股市场代表性指数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中国香港市场代表性指数以恒生指数为基准;美国市场代表性指数以标普500指数为基准。

Ø  行业评级

以报告发布日后6个月内,行业相对于市场基准指数的涨跌幅为标准:

看好:相对表现优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

中性:相对表现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持平;

看淡:相对表现弱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

A股市场代表性指数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中国香港市场代表性指数以恒生指数为基准;美国市场代表性指数以标普500指数为基准。

Ø  免责声明

本报告仅供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

本报告的信息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邀请或向他人作出邀请。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

本公司通过信息隔离墙对可能存在利益冲突的业务部门或关联机构之间的信息流动进行控制。因此,客户应注意,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或期权并进行证券或期权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的员工可能担任本报告所提到的公司的董事。

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仅作为客户作出投资决策和公司投资顾问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的参考。客户应当独立作出投资决策,而基于本报告作出任何投资决定或就本报告要求任何解释前应咨询所在证券机构投资顾问和服务人员的意见;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

Ø  法律声明:

本文节选自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财通证券”)已公开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内容,请具体参见财通证券发布的完整版报告。本微信号推送的内容仅面向财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若您并非该类客户,请勿订阅、转载或使用本微信号的信息。本微信号建设受限于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财通证券不会因您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本微信号推送消息而视为我们的当然客户。

本微信号旨在及时分享研究成果,并不是我们的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所载资料与我们正式发布的报告相较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且本微信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财通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我们推送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必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为避免投资者不当使用所载资料,提示关注以下事项:(1)本微信号所载资料涉及的盈利预测、投资评级、目标价等,均是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特定的评级标准、相对的市场基准指数而得出的中长期价值判断,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时点的判断。(2)本微信号所载资料涉及的数据或信息均来源皆被财通证券认为可靠,但财通证券不对前述数据或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3)不同时期,财通证券可能会依据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或投资观点。

为控制投资风险,投资者应仔细阅读本资料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由于上述所列风险提醒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的全部风险,投资者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指导。

本微信号版权仅为财通证券股份公司所有,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投资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转载和发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