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鼓励考研学生在备考最后阶段坚持并调整心态,面对复习中的漏洞和知识盲区,不要过于慌张,应看到这是学习和提升的机会。文章提到考研题目的综合性强,需要发散思维,同时给出了应对心态的建议,如不需要掌握100%的知识,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可以学习别人的经验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考研备考最后阶段的心态调整
面对备考过程中的困难和漏洞,考生应调整心态,看到这是学习和提升的机会,曙光就在前方。
关键观点2: 考研题目的综合性强
考研题目往往综合性强,需要考生具备发散思维,能够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解决问题。
关键观点3: 应对复习中的漏洞和知识盲区的建议
考生不需要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应重视查漏补缺,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并可以学习别人的经验。
关键观点4: 应对考研压力的建议
考生应注重心态平和,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行。
正文
距离考研初试这最后10多天的时间,每天都是两点一线的枯燥备考生活,累是真的很累,压力也是成倍的增加,但无论如何,已经走到了这里,请再坚持坚持,曙光就在前方!
最近,有一些考研的小伙伴跟我说,在现阶段的复习备考过程中,即使先前已经经过这么多轮的复习,但还是能发现很多的漏洞,
就会有一种越学越多、没完没了的感觉。
导致自己的内心愈发慌张,本来是想查缺补漏的,结果发现怎么越补越多?
其实有这种感觉是很正常的,尤其进入到考研的后期,我们开始进行大量真题、模拟题的练习,随着题目数量及难度的增加,可能就会不断地发现自己存在的知识盲区。这种盲区或许是知识点的欠缺,又或许是做题技巧、方法的不足等等,总之就是感觉自己越学越多。
尤其是最近很多同学开始做肖八,发现自己只能拿20来分、30来分,心态就很崩溃,感觉政治没救了。但事实上,政治后期提分真的是最快的,小谭自己当时一刷也就平均30分左右,最后政治不都考了83分,所以别担心,注重查漏补缺就行,政治最后阶段能提高很多的!
另外,无论是哪一种困难的情况,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即使到考前的最后一刻,大部分考研人都很难做到“完全掌握”所有的知识点,都可能会存在“漏洞”。
所以,在我看来,越学越多其实是一种不断进步的现象,不是得过且过,而是你通过道题目发散思维而来的对知识点及考点的思考和探究。
考研当中的绝大部分题目综合性是比较强的,可能很少会单独考察一个知识点。尤其是对于考研数学来说,一道题目的解题过程,可能就会用到很多的公式、定理,只要有一个点我们卡住了,可能就会影响到整道题目的解答。这时候就会展现出我们一些的知识点漏洞,随着我们做题量的增加,这种问题发现的概率也就会变多。
其实到后期的复习过程中,我们在面对一道题目可能很容易就会有一种发散思维,不仅仅限于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而是还有与这个知识点相关的内容。就比如说,当我们做到一道定积分的应用时,虽然它考察的是曲线旋转体的体积,但你可能也会不自觉地去设想如果它求表面积或者换轴转该怎么解答,而这个过程可能就会让我们有很多“意外的收获”。这其实就是我们在潜意识当中的一种发散思维。
考研大纲当中的内容是很多的,但其实并不需要我们全部都掌握。跟大家说这个,不是给大家泄劲的,也并不代表你现在可以不用努力了。而是为了让大家在后期的备考中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行,欠缺什么就补什么,发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将心态放平和。我们如果最后能将考研所有的知识掌握到80%~90%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了。更何况,就一张试卷来说,也很难做到在有限的篇幅内将所有知识点都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