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央视财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e公司官微  ·  突发!抖音出手,增资30亿元!最新回应 ·  昨天  
徐文明  ·  刚刚,利好来了! ·  昨天  
e公司官微  ·  两大热门板块,走弱!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央视财经

【心酸】144公里、海拔3608米、零下39度...他们,默默护送你回家!

央视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1-15 22:10

正文

兰新高铁自2014年12月26日全线开通运行以来,成为了“一带一路”上最为便捷的交通工具。兰州铁路局武威工务段军马场高铁线路工区位于祁连山,管段内140多公里的路段平均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其中大梁隧道、祁连山隧道等路段海拔在3608米,是全线的制高点,被誉为“世界高铁第一高隧”。这里高寒缺氧,年平均气温只有-5℃,最低气温极值达到-39℃,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77%。


高寒缺氧,高铁检修员连夜检修高铁 分秒必争


2016年12月27日晚上十点,兰州铁路局武威工务段军马场高铁线路工区的会议室里灯火通明,此刻正在召开的是出工作业前的安全教育会。


兰州铁路局武威工务段张掖西高铁线路车间党总支部书记 李开林:春运期间不能有任何问题发生,我们要确保旅客 动车的安全,平稳有序的穿过我们的祁连山隧道群。




今天夜里,张掖西高铁线路整修工区、军马场高铁线路工区、军马场高铁桥路工区三个工区共70多个人将进行多班组联合作业。安全教育会刚结束,驻站联络员杨海明就第一个跑出办公室。每次出工,他都必须是第一个到达工作岗位的人。因为高铁有明确规定,必须提前一个小时前到达。


在海拔3100米高原漆黑的夜里,气喘吁吁的杨海明一个人飞快地走向军马场车站进行签到。




杨海明:我的主要职责主要就是跟车站行车这边沟通,然后正确掌握列车运行的时刻,现场是看不到的,直接把这个信息转达现场,保证现场作业人员人身安全。


就在杨海明为今晚的任务办理登记申请的时候,现场的作业人员也在清点着测量和维修轨道所需要的各类仪器设备,做着各项准备。


今晚是多班组联合天窗作业,再加上又是站外作业,线路养护工们必须乘坐轨道车进入作业点。天窗,就是指铁路局为线路工施工和维修作业预留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不安排列车通行。因为高铁都是白天运行,因此对于这些高铁线路养护工们来说,他们的工作时间就只能是在夜里。晚上十一点四十分,所有的工作人员和各类仪器设备都已经装运、准备完毕,等待着调度室的指令。


杨海明:现场防护员4号杜明华,人员都上轨道车了吗?供电的轨道车放出来以后,紧接着咱们的轨道车就要跟上出来。


杨海明仔细的和各班组的现场防护员逐一联系着,今天夜里,除了高铁线路养护工的工务部门之外,还有供电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配合作业。杨海明手里拿着对讲机,眼睛紧盯着屏幕,紧张的忙碌着,一刻也不敢放松。零点十分,轨道车缓缓驶出,载着所有的高铁线路养护工们前往作业的地方。


杨海明:时间0点10分到6点30。限6时30分前到军马场站。


杨海明一遍一遍的和现场防护员核对着今夜天窗作业的时间。对于杨海明和他的这份工作来说,时间,就是生命。



杨海明:人家限你6点30分到到达军马场站,假如说6点31分到达,那就绝对是不行的。你像一分钟的话,车速要跑多少米的距离,但是万一,你假如说有作业人员,一分钟的话,说不上多少人的生命就没有了,那是相当重要的。


满载着现场作业人员的轨道车已经驶出军马场车站,因为这里的工作环境都在海拔3100以上,因此轨道车里还常备着氧气瓶。


今年28岁的王正龙,是军马场高铁线路工区最年轻的线路养护工,自兰新高铁开通两年来,一直在高海拔的军马场工区工作,两年来已经锻炼成为副工长。说起两年前,刚开始夜间工作的时候,王正龙说,只有一个字,困。




王正龙:刚开始睡不醒,坐这都能睡觉,尤其是在现场上,那立在墙根上都能睡着。


轨道车上的其他班组开始陆续下车,只剩下军马场高铁线路工区班组,他们负责的是距离最远、海拔最高地方,凌晨1:50分,终于到达军马场工区负责的作业地点。


兰州铁路局武威工务段军马场高铁线路工区工长 龚贤斌:这个隧道是大梁隧道,现在咱们所处的位置,是全世界高铁里头最高的点,这个位置的海拔是3608米,我们军马场养护工队也叫3608养护工队。


两年多来,军马场养护队一直承担着兰新高铁上下行144公里线路的养护维修任务,其中包括大梁隧道、元山隧道等祁连山隧道群的7座隧道。这里高寒、缺氧,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77%。这些夜行者们整夜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呼吸困难使他们面临的第一道挑战。


龚贤斌和王正龙他们正在对轨道桥梁的封闭层进行仔细的检查,因为天气寒冷、含水量高,水泥封闭层很容易发生裂纹。


龚贤斌:这个是封闭层,它这个水泥有这种变化,会产生裂纹的,这种裂纹拍照之后要记录回去,要安排修理的把这些缝都补住防止它渗水,造成病害。


病害,是指铁路轨道和路基因为天气气温的热胀冷缩、列车长期运行、自然灾害等原因,使轨道容易产生偏移或者下沉、路基造成裂纹等问题。养护队的工作职责最主要的是查找线路的病害,并及时加以维修,保障列车安全运行。小到一个螺丝钉,大到一条裂缝,他们都认真、严谨地检查着,因为事关安全,他们不敢有一丝的马虎。


王正龙:我们高铁严检慎修,高铁这一块速度比较快,如果检修不好的话小的一个螺丝钉,大到一个连接零件都会对列车的行驶安全产生很大的影响,有可能会导致列车出轨,影响行车的安全也对这个旅客的乘车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注意到,因为天气寒冷,钢笔和圆珠笔的笔芯都会冻住,工作人员只能用铅笔来记录检查数据,等第二天回去以后拿橡皮擦掉再拿中性笔写上去。


此刻,户外的气温已经达到了零下27度,刺骨的寒风吹得记者直打哆嗦,可是为了能够测量的更精准,王正龙却摘下了手套,用手指小心的校对着仪器。不到半个小时,龚贤斌帽子两边已经结了一层白白的霜。


由于天冷,用来接收轨道测量参数数据的电脑突然死机,龚贤斌和同事两个人一个把电池捂在怀里,一个把电脑捂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来给冰冷的仪器取暖。龚贤斌说,春运期间这里的最低气温极能达到-39℃,用自己的体温来给电池取暖是常有的事儿。


龚贤斌:我们这个地方一年只有两个季节,一个是冬季,一个是在大约在冬季。


电脑终于重启启动,龚贤斌和同事继续在线路上测量着轨道,而在军马场车站的运转室,杨海明每隔半小时,都要跟每个班组的现场防护员通过对讲机或者专用电话进行沟通,确保现场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杨海明已经在铁路部门工作了21年,兰新高铁开通后,他就来到了军马场工区做驻站联络员。基本上每个通宵,都要精神高度紧张,眼睛一刻也不能离开他眼前的这几个几乎一成不变的屏幕。


杨海明:有一种力量,就是别人的安全掌握在你的手里,你心中有一个信念,有一个信仰,你绝对不能睡觉。


凌晨三点多,杨海明指挥现场开始陆续撤离。龚贤斌和王正龙他们还在现场紧张的忙碌着。冰冷的夜,已经让他们浑身都冻透了,手和嘴快不听使唤了。在轨道两边记下的数字,就是王正龙调制出来的要在这段轨道两边垫高的毫米数,这样调整之后,将会提升轨道的安全度和平顺度,避免了这段轨道病害的发生。


龚贤斌:所有的这个列车只要出现很多的病害的话,就会限速运行。一定要保证旅客的人身安全。我们也期望能够让旅客安安全全顺顺利利地回家过年。




凌晨五点多,天窗时间结束,轨道车再次驶进隧道,军马场工区的工作人员们准备上车,结束这一夜的工作。一进入温暖的车厢,他们就开始不停地搓动着双手。


起初他们还有说有笑,可没过多久,脱去厚重的工服的这些铁路卫士们,带着一身的疲惫,在回程的车厢里东倒西歪的、沉沉地睡去。这一张张倦容,换来的是列车运行的安全和旅客归途的平安。


工作21年、分居21年,14岁女儿只盼望父亲能上学接送一次


兰新高铁开通以来,运力不断增加,开行对数由2014年的12对增加到2016年的24.5对。2016年春运期间,兰新高铁发送旅客28.01万人次,2017年兰新高铁预计发送旅客101.2万人次,增长73.19万人次,增幅261%。而兰新高铁安全畅通的背后,有孤独、有泪水、还有奉献。




马上就要过元旦,因为春运时间紧任务重,军马场工区的线路养护工们更忙了,元旦的三天假也不能与家人团聚,龚贤斌在宿舍里跟家人通过手机视频互相传递着思念。看着龚贤斌和家人连着视频,王正龙有些着急,因为高海拔、信号不稳定,他和妻子连了好几次都没有连接成功。


王正龙:这都结婚三、四个月了。没在一块过个节,心里挺愧疚的,说实话。婷,终于连上了,我说你干啥呢?信号还是不行,说着说着又断了,她能看见我,我看不见她。


和新婚的妻子视频通话刚连上,没说两句又断了,王正龙的情绪显得有点低落。他的家住在兰州,结婚后的这几个月,小俩口就只见了一面,此刻的王正龙对妻子充满了思念和愧疚。




王正龙:她最近也怀孕了。每次检查我都去不了,心里挺愧疚的,也挺难过的,作为一个男人,没有一点担当。


王正龙他们所在的军马场工区,在山丹县境内的祁连山脉脚下,偏远、幽静,在这一望无际的河套平原上,除了一些放牧的牧民,就是成群结队的牛群、马群,四周找不到一丝现代都市的气息,对于年仅28岁的王正龙来说,这里的生活显得过于单调。然而孤独并没有使王正龙望而却步。


在军马场工区工作的两年时间里,他利用休息时间苦练基本功,甚至还在晚上不出工的情况下,仍然在户外寒冷的环境下,练习对仪器的操作。不管是设站接收数据,还是精调维修方案,王正龙的技术都是一把手,为此,他还得了个外号,叫“王大拿”。




王正龙:睡上个四五个小时,起来我就倒腾数据,在精密仪器室,不懂的我就问厂家,或者问同行,问朋友之类的,把它学好,我就相信一句话,别人干好我同样能干好。这个兰新高铁有一份我的付出我是比较高兴的,心里美滋滋的。就是安全运营了,旅客出行安全了,这是对我工作的一份肯定。


2016年的最后一天,龚贤斌的妻子魏海英带着女儿来到工区,想给龚贤斌一个意外的惊喜。和妻子和女儿有两三个月没见面了,对于她们的到来,看得出,龚贤斌很开心。因为心疼丈夫工作辛苦,每次来到工区,魏海英都要帮着龚贤斌打扫宿舍的卫生,洗洗衣服。龚贤斌在铁路上工作21年了,自从他们开始谈恋爱的时候,就开始了两地分居的日子。


魏海英:习惯他不在家的日子,习惯我一个人处理问题的时间,我自己都习惯了,你要说一个女人不想依靠他,那是假话,但是他的工作性质是这样,我们也就没有办法的事情,所以只能自己靠自己了。


可是,龚贤斌还没顾得上和妻子、女儿说上几句话,就又得出门忙活了。




龚贤斌:主要还是就是最近春运的病害连续要进行整修, 要把所有的这些病害尽量的都安排妥当,所以就是包括车间的我们工区的都互相协调,把这个时间要安排紧凑,我们的进度还有一半任务。


龚贤斌的家在离工区100多公里的张掖市,是同事中离家最近的一个。但是,作为工区的工长,他总是把轮休回家与家人团圆的机会让给其他的同事,而他就成了离家最近但却回家最少的人。


魏海英说,自己生孩子的时候,丈夫不在,平时生病住院的时候,他也不在。对于这些,善解人意的魏海英从来没有过埋怨,可虽然嘴上说着习惯了,但在魏海英的心里,她多么希望能在自己最需要丈夫的时候,龚贤斌能够陪在自己的身边。


魏海英:有一次小孩晚上发烧,我就半夜都是两三点钟,小孩发烧又厉害,所以我就一个人必须要抱着她去医院看病,我自己也特别害怕走夜路,路上特别黑,但是还要自己壮着胆子,抱着孩子往医院赶,我觉得这个时候心里就想着要是他能够在身边,最起码能够给我壮壮胆。


女儿龚君怡今年已经14岁了,从小在只有妈妈的陪伴下长大,听着妈妈跟我们诉说着这些,懂事的龚君怡有着说不出的心疼。


龚君怡:发烧特别难受,然后妈妈晚上抱我去医院的时候,我也很难过。因为觉得妈妈也不容易,爸爸也不在身边。


虽然爸爸不经常陪伴在她身边,但龚君怡说一点也不怪他,每次和爸爸见面,她都有说不完的话。她说她经常幻想着能像其他同学一样,有爸爸接送她放学,她说她无数次的晚上睡觉时,都能梦见爸爸陪着她。




龚君怡:就自己晚上睡觉的时候,有时候做着梦也会想爸爸。


母女俩的微笑中带着泪水,这泪水中,有习惯、有无奈,更有她们对丈夫、对父亲无限的依赖和期待。而一直在忙碌着的龚海滨对家人更是有着深深的愧疚,今年春节他又不能回家了,已经5年没有回家过过春节的龚海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一家老小的在一起过个团圆年。


龚贤斌:我就想领着我媳妇,小孩,上我妈那个地方一块过个三十,过到初三,陪着她,这都好多年没有了。经常都是我媳妇领着孩子去上我妈那个地方去过一下,我都不在。


2016年12月31日的下午,军马场工区的食堂里,大家开心的在厨房里准备着过元旦的晚饭。龚贤斌的妻子魏海英和杨海明师傅也过来一起帮厨,今天晚上,他们打算一起喜迎新年。龚贤斌张罗着大家一起挂起了红灯笼,想给这个仍然坚守岗位的节日,增加一点喜庆的氛围。


龚贤斌:来咱们干一杯。这新的一年来了,咱们工区还是团结一致,为春运的,春运做好战斗准备,咱们新的任务也下来了,明天咱们继续齐心协力,把2017干好。为荣誉而战。




吃完这顿饭,晚上十一点,龚贤斌、王正龙就又开始准备着今天夜里的天窗作业了。


这个跨年夜,他们仍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度过,这是兰新高铁开通两年多来,他们在这里度过的第三个元旦。这个春节,他们也将依然坚守在岗位上。作为高铁线路的忠诚卫士,他们用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勤付出,默默守护着旅客回家团圆的平安之路。


龚贤斌:我们其实在这个地方春运期间坚守岗位,就要保证他们顺利的回去。我们回不了家,我们就要努力让能回家的人准时回家。

你会喜欢


▶【震惊】"V手势"拍照真的会被盗指纹 !? 赶紧看看吧...


▶【干货】解决这10个问题,你可以存更多钱!(看到绝对赚到)



来源: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

本文编辑:李天路


为铁路一线工作者点赞!↓↓↓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