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毕业多年后的自己,肚子一层层的赘肉、稀疏的头发、脸色蜡黄还冒着油光...不知不觉竟变成了一副“油腻大妈(大叔)”的模样。
不仅是我,身边许多朋友也都随着年龄的增大,外貌开始变得油腻,这是为什么呢?
中医里有句古话叫“湿性黏浊,如油入面”,即湿气的特性是黏糊糊的,感觉就像油脂混到了面团里一样。
因此当湿气过盛,停滞于体内,身体便会表现出油腻、黏腻的感觉,比如:
1.
头油很重,早上才洗的头发,到下午就油成一缕一缕的;
2.
脸上的油也很多,甚至长痘痘;
3.
舌苔厚腻,经常感觉嘴里黏黏;
4.
嗓子里总黏着一口痰,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
5.
大便黏腻,感觉拉不干净,而且很难冲干净;
而且身体的浊水多了,排不出去了,充斥在你的肌肤之下,整个人看起来就是松松垮垮的,可能体重没有涨多少,但是视觉上就大了一圈,尤其是腰腹那个地方,也一下子松了。
但其实外貌油腻、身材走样,只是湿浊内蕴带来的其中一个小小的影响,若不及时祛痰化浊,任由湿浊一直藏于体内,对身体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
湿聚成痰,这些痰湿会随着经脉游走,在五脏六腑间的某一处聚结,越聚越多之后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结节,比如常见的淋巴结节,甲状腺结节,肺结节,乳腺结节等。
另外,在中医的理论里,脂肪肝就是一种痰湿内阻于肝脏的状态,长期的脂肪肝会让肝脏受到毒素伤害,容易引发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身体疾病,甚至有生命危险。
首先要讲的就是饮食习惯。
《黄帝内经》里面就有讲“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即当脾虚不能运化水液时,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
那生活中最直接攻击脾胃的东西是什么?就是我们每天吃进去的食物。
中医认为,肥甘厚腻碍脾,生冷寒凉败胃,所以像肥肉、烧烤、油炸、甜品等食物要少吃或不吃。
另外盛产的各种水果,比如芒果、菠萝、榴莲、葡萄、荔枝等,含糖量也不少,平时吃的时候要注意控制摄入量,多了就容易生湿。
还有广东人必备的祛湿降火凉茶,其实喝不对,反而会让你湿气越来越重!
例如,清热解毒类的凉茶(如癍痧凉茶、廿四味凉茶等),性味比较寒凉,频繁饮用会导致脾胃虚寒。
相对而言,薏仁祛湿茶、五花祛湿茶没那么寒凉,但如果天天都喝,也对脾阳有损,反而越祛越湿。
其次就是现代人喜欢坐着,不想动的习惯。
有多少人每天不是在办公室里坐着,就是在家里瘫着,可能为数不多的运动时间就是赶公交车、出门买菜、下楼搬快递的时候。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动得少了,自然阳气就不足,内湿无法借助阳气排出体外,同时体表的阳气也不足抵御外湿,故身体内就是一片湿盛的景象。
最后一个就是,大家普遍存在的熬夜习惯。
有的人是加班到深夜,有的人是玩手机追剧,还有的人则是经常睡不着。不管是哪种,都会导致人体的阳气不能潜藏五脏六腑中休养生息,从而出现脾阳不足,湿气不化。
所以许多熬夜的人,第二天都会出现头面浮肿,口中黏腻等湿气重的现象。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种习惯,生活中还有许多因素,比如房事过度,肾气不足,导致水液气化不利;情志不畅,导致气机阻滞,也会引起水湿内停;甚至饮水过多等等,这些都是导致湿气重的原因。
人到中年,想要避免成为油腻的大叔大妈,最关键的是要学会把身体里的湿浊赶走。
湿浊少了,皮肤与身材变得紧致,摆脱掉臃肿感,人看起来清清爽爽,不说是逆龄吧,轻轻松松甩同龄人几条街是没问题的。
同时也能降低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脂肪肝、心脏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除水湿呢?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即使暂时利用汤药、针灸等方式把湿气送走了,但生湿的习惯不改,水湿痰饮便还是再次出现。
中医里面有很多祛湿的方子,《伤寒论》里面就有苓桂术甘汤、真武汤、五苓散等方子,后世也有平胃散、参苓白术散等等经典的方子,不过用药需谨慎,建议还是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其实从这些经典方子中,不难总结出,祛湿离不开健脾,当脾胃运化的能力增强,水湿便得以顺利排出体外。
想要养好脾,就要把握好即将到来的长夏时节。
在中医看来,长夏五行属土,主“化”,正是吸收水谷精微,强壮脾胃的好时节。
此时用艾灸给脾胃加一把火,让脾胃得到更多的能量进行运转,把身体陈积的寒、湿、痰瘀赶走。
下面给大家介绍两个艾灸的穴位。
1.
阴陵泉
阴陵泉是脾经合穴,脾在五行中属于土,而阴陵泉五行属于水,此穴为土中水穴,水道通畅,则土能安稳,能正常吸收水里滋养物质,且水道通畅,才能正常清理水湿。
因此通过艾灸阴陵泉,能够激发脾经经气,调和气血,使得脾运化得健,进一步来说还能清理脾经中储流积聚的水分。
定位:
在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
教大家一个简便的方法,翘起二郎腿,用手扣住胫骨内缘,手沿着内缘朝膝盖方向上推,推到推不动的地方,就是阴陵泉位置。
2. 地机穴
本穴是足太阴脾经的郄穴,为脾经气血聚集的关键之地,因此艾灸地机,能够鼓动脾经的气血运行,避免痰湿阻滞于体内。
定位:
位于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艾灸操作:
(以左足为例)朝着足大拇指,向内逆时针旋转,灸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