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视远惟明·惟视眼科
及时,权威的眼科资讯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视远惟明·惟视眼科

【惟视诊室】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提出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却没为我们解决这些麻烦……

视远惟明·惟视眼科  · 公众号  ·  · 2018-10-19 19:2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编者按:

2018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美国免疫学家James Allison和日本免疫学家Tasuku Honjo。以两位科学家的研究为基础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肿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天地。“大夫,请问这跟我的复视有什么关系呢?”,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年轻的患者吧。


病例特点


28岁青年女性,持续双眼水平方向复视,伴眼球转动痛和前部头痛1周,否认视力下降。


既往史: 6个月前被诊断为“会阴部黑色素瘤”,伴淋巴结转移,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pilimumab治疗。在第二轮治疗时,患者诉头痛。MRI示垂体轻度变大,故予静脉激素冲击治疗。2天后头痛消失,改为口服激素并逐渐减量。随后,患者再次出现头痛,并伴视物重影。MRI示垂体和垂体柄增大伴不均匀增强(图1)。此外,患者还出现了肝功能异常升高和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故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并停用Ipilimumab。1年前“右眼视神经炎”病史。


查体:

BCVA:右眼20/25,左眼20/20, IOP正常,双眼色觉检查正常,右眼RAPD(+),左眼RAPD(-)。双眼粗测视野正常。右眼外转、上转受限并伴转动痛。左眼运动正常。

马氏杆检查提示:内斜(向右侧注视时加重)以及轻度右眼上斜。眼前节正常。散瞳眼底检查:双眼C/D小,右眼视乳头颞侧轻度苍白,鼻下方可见一先天性视网膜素色上皮肥大。OCT示:右眼颞侧视神经纤维层变薄。Humphrey30-2视野检查正常。


图1.增强MRI示:A垂体和垂体柄增大,信号增强;B.右眼外直肌、下直肌增粗。


图2.OCT示:右眼颞侧视神经纤维层变薄。


根据患者发病前出现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和垂体炎,高度怀疑眼部病变为Ipilimumab引发的眼外肌炎。


治疗及预后


予患者甲强龙静脉冲击治疗。2天后,眼球转动痛消失,复视和头痛症状改善。改为强的松口服。1周后,复视症状进一步改善,MRI示垂体和右眼下直肌、外直肌恢复正常(图3)。6周后,复视消失,强的松减量。不幸的是PET-CT示:右侧骨盆和腹股沟区域多发淋巴结肿瘤转移。

图3.增强MRI示:垂体和眼外肌恢复正常。


“闹剧”的背后


Ipilimumab特异性地阻断T细胞的CTLA-4与抗原呈递细胞的B7之间的结合,从而使T细胞的CD28受体与B7结合,导致T细胞持续激活,发生内源性自身免疫而促进免疫系统对癌细胞靶向识别。2011年,FDA批准Ipilimumab治疗手术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全身副作用较多,通常发生在用药后的数周至数月,甚至可持续至停药后。Ipilimumab的副作用(IRAEs)与内分泌系统相关,以垂体炎最常见。大部分的IRAEs程度轻,可以继续用药。如果程度重,应当停药,并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眼部IRAEs往往伴发于全身免疫副作用,发生率约为1%,以干眼症、葡萄膜炎和复视最常见。复视可能是由于重症肌无力、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和眼外肌炎所导致。大部分的眼部IRAEs 可以使用局部或全身激素治疗。


结论



随着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增多,眼科医生应当注意该类药物的眼部免疫相关性副作用。

原文:



新版置顶方法


随着微信版本的更迭,大家的信息列表里变得混杂,希望新版置顶方法能让你在众多信息中一眼找到惟视眼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