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明源地产研究院
明源地产研究院被客户誉为“中国地产百强背后的管理大师”,深度致力于房地产行业的管理研究、咨询服务、专业培训、解决方案四大领域。 微信内容:政策解读、行业趋势、市场动态、名企战略、名人韬略、管理前沿、干货收藏、图说地产、大数据等方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小小菜进步了。 ... ·  昨天  
杭州发布  ·  1700余套!杭州最新推出,抓紧申请 ·  昨天  
财宝宝  ·  港姐@财珊珊33 -20250219120944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明源地产研究院

90%的区域地产龙头,将被千亿房企消灭。只在一个地方深耕很危险!

明源地产研究院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7-08-25 07:27

正文


明源君之前曾认为,大浪淘沙之后,未来房企会有2种:一种是千亿级的全国巨头,另一种则是几十亿、百亿级别的区域龙头,二者长期共存。但经过这2年的观察和思考后,明源君的看法发生了很大变化……


明源君现在认为:

虽然目前,在一市乃至一省内布局,通过“深耕”做到几十亿、100亿乃至200亿的区域龙头不少。

但未来几年内,如果他们不能做更大范围的布局,成为全国性房企。那么,90%以上的区域龙头,将逐步被边缘化,最终被收购或被迫退出地产行业。


为什么呢?主要有2方面的原因:

1、只在一个地方发展,到一定规模将出现众多企业病,很难治疗;

2、因为时代变化、巨头进击,区域龙头的众多优势,未来几年将逐渐转为劣势;

下面明源君详细来说。



只在一个地方发展

房企到一定规模就会生病




明源君发现,房企只在一市或一省深耕,规模过30亿之后,会感觉越来越顺。但是一旦规模超过100亿,就会出现众多问题,而且无法解决。具体说来有以下一些:


一、与本地别的龙头贴身肉搏,自己的项目彼此竞争


区域龙头通常都不止一个。一旦有2个龙头,就会出现“互害”式的贴身肉搏。比如某市拍卖一块地,起拍价格1000,有且只有当地2家龙头去竞争,互相不让步。最后,虽然只有2个买家,却把价格叫到了3000。


为什么呢?这2家叫价的时候,都有2个想法:

1、先不管项目赚不赚钱,打赢对方就是胜利;

2、自己在当地项目很多,高价拍下这块地,新项目有可能亏本,但地价高了,之前的项目都涨价了,总体算下来也不算亏。


于是,2家“互害”,最终拍到这块地的区域龙头,白白多付出了2000的楼面价。


还有一种更极端的状况,是区域龙头自己的项目彼此竞争。

一个区域龙头在一个市里有8个项目,财务成本很高,都认为这半年是窗口期,最终在6个月里先后开盘,其中3个项目定位类似,彼此竞争。最后搞得3个项目总剑拔弩张,经常到老总哪里去“打官司”。



二、产品观念严重落后,而且自己意识不到


明源君曾经先后和内地2家同规模的房企交流,其中甲房企在5个省做了广泛布局,乙房企则只在一个省内的三四线城市布局。

在谈到产品的时候,甲房企能谈出高科技住宅、几十个人性化细节、绿色住宅、全生命周期等众多概念,其中很多新概念已经在产品中应用。

而乙房企侃侃而谈的,是住宅朝南、大阳台、专用空调位、全明厨卫等在明源君看来,已经属于标配的东西,而且乙房企认为这些很“先进”。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明源君后来思考过。原因可能有2:

1、多省布局的房企,通过不同区域客户需求和产品之间的对比,对产品有了更深的认识,能博采众长。

2、多省布局的房企,必须要创新,才能在新的区域打开局面。而只在临近城市发展的房企,不断复制过去的经验就能成功,从上到下都没有创新的动力。


当然,也不是所有区域布局的房企产品都有问题,沿海和一线城市的区域房企,产品都不差。


三、在获取资金方面形成路径依赖,无法降低融资成本


明源君和众多房企交流过,发现许多区域房企的融资思路,和巨头的思路完全不同。

区域房企一般会告诉明源君,“我们融资很简单”:

1、老板有很多朋友,他们都很有钱,随便都能找几个亿;

2、我们和本地几家银行分行的行长关系很好,他们会非常配合我们;


巨头们的思路则完全不同,他们的融资思路是:

1、通过规范财务、让报表好看,提高国际信用评级,在国内外发债,来获取资金;

2、持有一些固定资产,比如商业、酒店,做好流水,通过金融化来变现;

3、上市获取资金;

4、通过金融创新来获取资金,比如内保外贷等等;



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巨头们的融资成本,许多低于5,最少的3.5左右,而区域房企的融资成本,都在8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3、15。

当然,即使区域房企有类似思路,其融资成本可能也无法和巨头相比。而如果连类似思路都没有,这种财务成本的差别就将成为巨大的劣势,比如:

1、遇到行业下行,巨头们可以等2年再说,而区域房企则将被迫贱价出售项目。

2、巨头们可以用比较长的周期,做高端产品,获取溢价同时获得品牌和美誉度;而区域房企永远在快周转。资金成本导致的问题还有很多……


四、区域房企老板喜欢亲力亲为,而个人能力最大上限就是200亿


区域龙头之所以能成为区域龙头,一般就是因为老板或总裁的能力很强。因为在同一个区域,管理半径比较小,老板一般喜欢亲历亲为,而不太注重管理体系的培养,甚至不喜欢用强人。

但是,一个人的能力、精力都是有限的。

明源君认为,如果老板要参与每一个项目的决策,那么房企规模的上限,就是200亿。


当然,有人会说,区域龙头虽然有各种问题和瓶颈,可是也有各种优势啊。这个确实,不过明源君认为,区域龙头的很多优势,在未来几年将转化为劣势……



时代变化、巨头进击

区域龙头的许多优势,未来几年会转为劣势




优势为什么会转化为劣势?当然是因为各种变化,具体来说有以下一些……


一、区域龙头的特色产品,将被巨头更先进的完整产品线击溃


之前,区域龙头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更懂所在区域的客户,所做的产品更符合他们的想法,比如:


1、更符合当地的气候和习惯。

比如北方房子的窗户要小,有的城市要防震防风沙,三线的喜欢大客厅,有的地方是男人做饭所以要把厨房操作台升高,等等。而外来巨头做的产品往往没有这些细节。


2、更能抓住细分的市场需求。

比如一个城市现在85—90平的改善三房最好卖,当地的区域龙头就能发现并且迅速推出这种产品,等到外来巨头跟进重新设计的时候已经晚了。


但是情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1、最新的住宅产品从一线流行到三线的时间越来越短。

随着人口、信息流动加快,全国对住宅的需求,逐渐趋同,目前一线流行的产品,半年后在二线受欢迎,一年后在三线受欢迎。

明源君相信此后这个周期将越来越短。以后全国喜欢的,可能是类似的产品。


2、巨头们将有非常完整的产品线,能迅速满足任何需求。

随着巨头们布局越来越广,他们的产品线将非常完整,可以满足从刚需到豪宅的所有细致需求。发现进入城市有特殊需求之后,找一种匹配的产品组合就可以,不用重新设计。


3、高科技住宅能满足任何地方的需求

以前,北方的房子要抵御冬天的严寒,南方的房子要抵御夏天的酷热,可是未来,恒温恒湿恒氧的高科技住宅,能满足任何地方的需求。



二、巨头也会大量做“深耕”,“深耕”对“深耕”时,区域龙头将失去所有优势


当巨头规模在1000亿的时候,他在一个城市可能没有或者只有1个2个项目,而区域龙头在当地可能有9个项目,这个时候,区域龙头在当地更有优势:


1、区域龙头在当地项目多,所以在当地群众中的口碑和品牌,不次于千亿巨头;

2、在拍地的时候,区域龙头更敢叫高价,因为他是10个项目一起算帐。而千亿巨头不敢出那么高的价格。

3、区域龙头在当地规模比较大,有区域规模的优势,其采购成本等,可能和在当地只有一二个项目的巨头差不多。毕竟有很多东西是只能当地采购无法全国采购的。


可是以后情况可能就变了。

如果巨头规模到了2000、3000、6000、10000亿,他们要深耕的城市,必然越来越多:

首先,到了一定规模之后,不做广泛深耕,就无法再扩大规模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