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GIJN
全球深度报道网(GIJN)致力于整合并分享深度报道资源,包括报道手册和书籍、国内外公开数据库、数据新闻工具包和深度报道的前沿探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GIJN

史书华:不会搞研究、写代码的设计师不是好记者

GIJN  · 公众号  ·  · 2017-08-05 08:5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恰逢周六,训练营迎来了第二位业界讲师,来自 FT中文网的数据编辑史书华老师 为大家介绍了数据新闻的日常。史老师作为FT中文网唯一的数据编辑,集记者、研究员、设计师和程序员多种角色为一身。



业界讲师:史书华

这位就是我们亲爱的 史书华老师,目前是 FT中文网数据编辑。她从 纽约大学(NYU)新闻所毕业, 当过财经记者, 写过书, 运营过新闻网站,还 教过数据新闻。迄今为止,她 曾获得国际SND多媒体设计奖、SOPA(亚洲出版协会)最佳数字新闻、infographics、解释性新闻等奖项。

在史书华老师眼中,国内数据新闻是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起步的。计算机辅助报道的辅助记者作为编辑的支援角色开始发生转变,这开始改变只有文字能主导新闻的状况。

1

FT中文网团队的工作和方向

FT的团队在做哪些工作呢?史老师介绍说,FT团队主要做三方面的工作:

多媒体报道

结构性故事

News applications/ data vis


史老师介绍了几个特色的FT产品,具体有FT data, Visual Journalism (multimedia), chart doctor, Visual Vocabulary。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研究表明:"只有63%的美国成年人看得懂散布图(scatter chart)"。但下面的这张图却获得了较多的阅读量。这说明了"Education is important." 媒体也起到了教育读者的作用。

FT的方向主要有三方面:

故事优先

不追求无谓的互动效果

与社交媒体整合

上面呈现的中国经济一图览也是由FT数据新闻团队一直维护运营的,通过一些操作能够实现数据自动抓取,图表随之根据数据自动生成。

2

数据新闻报道如何产生?

史老师利用特朗普的twitter案例,为大家分享数据新闻报道是如何产生的。通过twitter上的数据,进行整理,贴标签,然后分析数据,得出了以下的结果。

史老师给我们分享了选题该怎么准备:

1. 故事角度 :一句话讲出来

2. 为什么要现在写? 为什么不下个月,未来?

3. 预计数据来源? 哪些地方可能提供数据?  不要依赖单一数据源。

4. 预计采访谁? 预计采访对象。

5. 其他媒体曾经怎么报道? 参考其他媒体用什么角度、素材,我的为什么比其他媒体做得更好?

3

技能和工具

然后史老师给大家分享了一系列的技能和工具:

1.分别 利用photoshop和command line制作gif的方法

2.日常工作最常使用工具(找数据、爬取数据、可视化)

1) 在哪儿找数据:政府、高校、智库、自己搜集

2) 转档工具: OCR, Google Spreadsheet, Tabula, Mr. data converter


Tips:每个人的工作习惯都不一样,能找到自己最适合、花最少力气的工具都是好工具。

4

Q&A | 学员感受

Q:您从财经记者转成数据编辑,您都学习了什么技能?


A:我主要是自学,还有零星上课。编程相关变化太快了,永远跟不上。跟国外同行聊天的感受就是,随时都在更新,你没办法停下来。

现在的人才主要分为通才和专家。要做哪一种要看个人能力和兴趣。

陈丝丝儿

今天老师教的gif很有用。因为我自己有公众号,之后肯定会用到。

我觉得这个老师非常平易近人,我很喜欢她的个人风格。今天学到了很多非常好用,又不需要coding的工具,觉得收获很大。

苏土土

小橙子

从入门了之后,我们现在开始进阶了。渐渐了解我们常用的工具,比如Photoshop,Tabula等等,非常实用。有助于我们之后做进一步的工作。

文/梁轶琳 贾雨朦 陈明 陈章琦

编辑/叶霄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