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嘉祥锦江中学
展现师生风采,分享教育资源,提供最新资讯,彰显先进理念,放飞自由思想,建设人文校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嘉祥锦江中学

那个教你说话的人,正在等你给她打电话

嘉祥锦江中学  · 公众号  · 初高中  · 2017-10-05 19:12

正文



夜里10点了,出租屋外万家灯火,我如同这个巨大城市的蜉蝣,整日奔忙,才想起已经快半个月没有给家里打过电话。


拨通电话,妈妈一秒就接起,有些吃惊却依然温柔:“这么晚了,宝贝有事吗?”


“没事,就是想你们了。”


任时光匆匆流去青丝变白发,感激和爱,我不舍得留在最后的时光才说出口。


所谓父子母女一场,只不过是渐行渐远。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这是港中文微情书大赛一等奖作品《你还在我身旁》,短短几行字,几乎把我看哭。


正如《山河故人》中一句台词,“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人总是要分开的”。


这天下所有的感情都是为了相聚,只有父母和孩子,最终要分离。




别烦教你妈用手机,她曾教你用勺子。


别烦妈妈在电话里唠叨,她曾教会你说话。


上大学时,一直是保持一周给家里打两个电话的频率。


有时候一打就是半个多小时,父母在电话那头无非是多叮嘱几句:好好吃饭,早点睡觉别熬夜。


只有父母,才有耐心听我絮叨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毕业后,独自在北京打拼,时间不再充裕,烦心事更多了。跟父母打电话的频率越来越低。有时候在加班,或者跟朋友在一起,只能匆匆挂断。


后来有一天,微信上接到一个微信加好友申请,点开一看,竟然是我妈。我很吃惊,一直只用老年机的她竟然也开始用微信了。


她听说现在年轻人都用微信,几乎不打电话了,所以换了新手机,想要跟上我的节奏。


因为长大,父母努力靠近,我们却无意中把父母推开。




知乎上有个话题:“你为什么不喜欢给父母打电话?”


有人说:“讲真我给父母打电话的动机99%都是父母想念我,要求我打电话。我自己极少思念父母。”


有人说:“我妈一发火就跟我埋怨我从来不关心她,从来都不打电话给她。对于这个情况,我一直都是鸭梨山大。越埋怨,就越来越不想打电话。”


还有人说:”每次爸爸妈妈打电话来,爸爸永远都说‘我希望你回家工作’,妈妈说‘我希望你回来做个小学语文老师’。但是明明跟他们说过好几次了我不想。”



无外乎是代沟问题,嫌父母唠叨,不理解自己;或是自己没有达到父母所期盼的样子,心有不甘又无能为力,也不愿跟父母谈起。


代沟,是时间和经历带来的矛盾。父母和孩子成长于不同的年代,身上有不同的烙印。这种两代人思想上的本质差异,是无法通过任何形式彻底消解的,唯一可以缓和关系的,是包容。


都说人老了就会变成小孩儿,我们就试着像对待小孩儿一样,给父母多一些包容。


季羡林在《我的母亲》中说:直到耄耋之年,我仍然频频梦到面目不清的母亲,总是老泪纵横,哭着醒来。


而人到了一定年纪,才发现很多苦苦追求的东西都如梦幻泡影。精力、梦想、欲望、物质、还有亲人,都会像梳子豁了齿一样,从手中滑落下去。



人生,无非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


如微博网友 @印乘 所说:


“我吃东西越来越清淡,对待人情世故越来越宽容,不乱发脾气也学会了忍让,慢慢地有了一颗成长的心。也开始害怕听到任何与病痛有关的事,最大的心愿变成了全家人身体健康。


相比一两年前迫不及待要去看远方的心,我更希望花十分之九的时间在温柔灯光下和妈妈吃完的一餐饭。”


不要吝啬那点时间,不要嫌弃妈妈的唠叨。


那个教你说话的人,正在等你给她打电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