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拇指阅读
每晚22点22分,有趣、有态度、有温度地解读流行文化。让小众成为流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云南新闻网  ·  新政出台,事关每一位云南人,速戳→ ·  10 小时前  
春城晚报  ·  安踏宣布:永不合作! ·  昨天  
掌上春城  ·  最新房价出炉!昆明走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拇指阅读

王家卫的枕边书:跟着有趣的古人,做一个有趣味懂生活的现代人

拇指阅读  · 公众号  ·  · 2018-09-19 22:00

正文

今年,《阿飞正传》在内地上映了,时隔第一次在香港上映,已经28年。


很多观众感叹:“那部戏真的是留下了每个人最好的时刻。”


王家卫也凭借它在第10届香港金像奖上它拿下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5项大奖。



他早些年贡献的电影,包括《春光乍泄》,《旺角卡门》,《重庆森林》绝对可以载入香港电影史。


而相对于他的辉煌电影史,王家卫更被人关注的是拍电影时的严苛,几乎所有和他合作过的演员都被他逼疯过。


梁朝伟被NG到回家边做家务边哭,刘嘉玲一个擦地板拍了27次,还有无数演员实在合作不下去就跑路的。高要求难搞的王家卫,在娱乐圈也是出了名了。


但他却在一次微访谈中,反复提到这本书,并表示这是自己的枕边书。


并化用了 “凡情留不尽之意则味深,凡言留不尽之意则致远”“人了了不知了,不知了了是了了,若知了了,便不了” 等妙语。


这些颇有深意的话,都出自《小窗幽记》。


描绘理想生活时,很多人喜欢用这样两句话: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在匆忙的现代社会中,闲很奢侈; 在焦虑充斥的日常里,从容可遇不可求。


世俗的评判,现实的压力, 让人来不及思考与回味,匆匆上路,被生活裹挟而行。



明朝天启年间,有一苏州书生也遇到了类似的烦恼。 落榜后,流落京城的他,消沉、焦虑,看尽世间冷眼。


继续修习八股,博取功名?还是从心而行,绝意仕途?


书生选择了从心,并发愿: 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


数年后,书生的生活常态变成了“高山流水,任意所如……偕二三知己,抱膝长啸,欣然忘归。”


饱读群书的他,又顺便按照自己的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将五十余部经史子集中的好句好段摘录下来,集结成书,用以自娱。


因为书的内容,像把利剑“一扫世态俗情”,被命名为《醉古堂剑扫》。 因为《醉古堂剑扫》前的序言,书生的名字也被传了下来,陆绍珩。


好人、好书、好山水,更在这本书的文意中尽显。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素心。

“留七分正经以度生,留三分痴呆以防死。”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春光浓似酒,花故醉人;夜色澄如水,月来洗俗。”

“世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


醉意、古意、剑意、侠气, 大量的金句、美句,让书商们看到了商机。


到了清朝,为扩大传播度,书商们假托这是明代大儒陈继儒所作,改了新名字 《小窗幽记》。


这本书,也自此成为 “中国修身养性三大奇书之一”。


因为文美、意深, 数百年来,无数人将其视作写文没灵感时的救星。


长按识别二维码 立即购买


更有很多人,将其放在枕边。平时读一读,涵养心性。



无奈,作为一本畅销东亚圈百余年的书,《小窗幽记》的版本之多,也令人咂舌。


在流传过程中,改词换句也时常出现,产生了不少疑难争议处。


今天,小拇哥要为你推荐的这版《小窗幽记》,以日本嘉永六年星文堂《醉古堂剑扫》为底本。


疑难处辅校以国家图书馆所藏天启年间《醉古堂剑扫》七卷残本、乾隆三十五年《小窗幽记》十二卷刊本。


堪称最权威版本。



在内文编排上,这个版本按句读、节奏和喘息处,进行断行, 像诗歌一样自成篇章,竭力还原了本书的自然吟诵状态。



为方便携带,此版更是采用了进口瑞典轻型纸。虽是精装版,看起来有一种底蕴加持的厚重,拿起来却很轻。



最重要的是,这套书还集合了从古至今最能诠释 中国人生活美学的四大奇书。


长按识别二维码 立即购买


如果说《小窗幽记》是中国人处世与生活的理论菁华,能让人在浮躁与喧嚣中寻回安静与平和。


《浮生六记》、《闲情偶寄》、《随园食单》 则在同样极佳的文笔之外,从爱情、生活日常、美食等方面为世人详细阐述了什么是有滋有味的烟火生活。


《浮生六记》

“古今第一女子”的生活美学

穷日子也要过的有滋味


对于世间男女而言,人多是平平凡凡的,日子多是平淡如水的。


没有波澜壮阔,没有惊天动地,难道就必须是乏味?


两百多年前,一个苏州女子将布衣蔬食过成了很多羡慕的模样。


鲁迅说,他觉得她是中国第一美人。林语堂说,她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她温婉秀丽、懂诗书,同时也爱吃臭豆腐; 她情趣高雅、懂生活,用的餐具是自己做的梅花盒;她女扮男装,和丈夫一起外出游玩;


她眼中无贵贱,与烟花之地的女子也能义结金兰; 丈夫的朋友来了,她拔钗沽酒;家中无余钱,她还能挣钱养家……


待她去世后,她的丈夫思她甚深, 将二人婚姻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成书。


她就是陈芸,这本书是被人称为“晚清小红楼”——《浮生六记》。



自面世后,这本书便受到众多文人的极致推崇。


“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

“愿生生世世为夫妇”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书里有细水长流而又真挚而深沉的情感。


“少焉,月印池中,虫声四起,设竹榻于篱下。老妪报酒温饭熟,遂就对月光对酌,微醺而饭”

“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


书里有对月听风的时光散漫、兴之所致的诗酒田园。


“芸以麻油加白糖少许拌卤腐,亦鲜美;以卤瓜捣烂拌卤腐,名之曰双鲜酱”

“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纵然陷入困窘,依然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简朴而精致。


也不怪林语堂要大赞:“我真诚地相信,一个谦卑渺小的生命能快乐地过一辈子,是宇宙间之至美”,并多次推荐,广传于世。




这版的《浮生六记》,在保留原文的基础上,还特别邀请了超人气作者张佳玮以白话文精心译述,并作长文译记为读者导读。


张佳玮: “知乎大V”,“豆瓣红人”,以一手古今皆通的文笔独树一帜,因其性情不拘、摒弃俗流,备受读者推崇,被称为“张公子”。


2004年4月被《南方都市报》列为“80后实力派五虎将”之一。


他翻译的这本《浮生六记》更是长期占据京东商城和当当商城图书文学榜第一名。于两年内,畅销一百万册。


此外,本书还独家收录了“沈复三十年游历图”、“沈复的一生”(年表),并附“光绪三年初版序”“潘麐生题记”“光绪三年初版跋”,便于大家更好读懂东方古典文学,从中获益。



《闲情偶寄》

懂生活之美,享生活之乐

按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就是最大的成功


成功没有标准答案,找到让自己开心的生活方式比什么重要。


400年前,有一个人吃喝玩乐无一不精。


他是一流的美食家,会吃会做懂养生。


他是一流戏剧家,自组戏班,自编自导自演,有《风筝误》、《凰求凤》、《玉搔头》等多部戏剧作品传世(包括至今还是禁书的《肉蒲团》)。


他是一流的出版人,组织编绘了《芥子园画谱》,问世百年来,风行于画坛,是学画必修之书。


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无以数计的中国画名家,都以此开启绘画之门。


他是一流的旅行家,“三分天下几遍其二”,“名山大川、十经六七”,“四海历其三”,中华大地的奇山秀水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他还懂美容造型、精通室内设计,还能主持修建园林建筑,业余搞些发明……


生活中每一个细节都极致风雅。


有人说,他是400年前的冯唐、马未都,是中国女人心目中最完美的男人。


他是李渔,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的李渔,东方古典休闲文化的集大成者的李渔。


一本《闲情偶寄》,则汇总了他毕生的生活经验,记下了他对生活的真正理解和毫不妥协。



o 秋读

读书,最乐之事,而懒人常以为苦;清闲,最乐之事,而有人病其寂寞。就乐去苦,避寂寞而享安闲,莫若与高士盘桓、文人讲论。何也?“与君一夕话,胜读十年书。”既受一夕之乐,又省十年之苦,便宜不亦多乎?


o 秋海棠

秋海棠一种,较春花更媚。春花肖美人,秋花更肖美人;春花肖美人之已嫁者,秋花肖美人之待年者;春花肖美人之绰约可爱者,秋花肖美人之纤弱可怜者。处子之可怜,少妇之可爱,二者不可得兼,必将娶怜而割爱矣。相传秋海棠初无是花,因女子怀人不至,涕泣洒地,遂生此花,名为“断肠花”。


林语堂说:《闲情偶寄》是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


冯唐则评价李渔:“作为一个艺术家,你自编自导自演了许多迎合尔时世俗的戏剧……作为一个对于品质有真正理解和毫不妥协的人。


你写了一部《闲情偶寄》,编了一部《芥子园画谱》,如今,还有人看。


你在《闲情偶寄》中谈居室、器玩、饮撰、种植、颐养……后世做会馆的,创造享受清闲氛围的,都该向你学学。”



堪称中国古代生活美学之典范的书,理应好好挑选版本。


这个版本首次采用最接近李渔成书时间的底本勘校, 即《续修四库全书》中收录的《闲情偶寄》清康熙刻本(现珍藏于吉林大学图书馆)影印本。


同时参校中国台北广文书局影印的清康熙十年翼圣堂刻本, 又考以德国国家图书馆藏清雍正八年芥子园《笠翁一家言全集》本。


尽力修正了目前市面上流行各版本中多处存疑, 努力还读者一本美好而纯粹的《闲情偶寄》。



《随园食单》

对食物有热情的人

永远不会对人生绝望


生活没有“容易”二字,美食是最治愈的方式。


古往今来,无数人写过美食,但从没有人像袁枚这般,写出学问,写出享受,写出幸福。


袁枚,清乾隆年间江左三才子之一, 12岁中秀才,23岁中进士,34岁急流勇退、离开官场,买了曹雪芹家在南京的旧宅,改名“随园”,开启欢乐人生!


虽然文字上混得与纪晓岚同名,合称为“南袁北纪”,也是当时的诗坛盟主,袁枚给自己的定位却是 吃货。


他给自己列了九大爱好,第一是 “吃饭”, 读书排最后。


且用40年的美食实践,写出了《随园食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云南新闻网  ·  新政出台,事关每一位云南人,速戳→
10 小时前
春城晚报  ·  安踏宣布:永不合作!
昨天
掌上春城  ·  最新房价出炉!昆明走势……
3 天前
经典短篇阅读小组  ·  这个世界,有力量的人,才能谈公理
8 年前
经典短篇阅读小组  ·  这个世界,有力量的人,才能谈公理
8 年前
糗事百科  ·  美女护士手抖,彩蛋别错过
8 年前
编剧帮  ·  编剧如何应对“跨媒体叙事”?
8 年前
大爱狗狗控  ·  有了个智障主人,天天都是愚汪节!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