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丹阳论道推出了一款节目,叫丹阳品三国。拍摄了大概46集。效果还可以!我也出版了一本书,叫《三国大军师》。里面详细介绍了46位军师的谋略及其生平,其中魏国是20位,蜀国、吴国各13位。有兴趣的同志可以看一下!
今年呢,三国贴吧里举办了一个活动,三国粉丝们把古往今来有关谋略类的书籍,做了一个汇总和排行,叫古今十大谋略奇书榜!在这个榜单里,因为第一、第二的名次问题,大家争执不休。
有些人说,应该把《反经》排在第一!有些人说,《鬼谷子》第一。的确,反经和鬼谷子都很厉害,如果从实用性来说,两本书不相上下。但是如果论境界高低,鬼谷子应该是略胜一筹。
为什么这么说,鬼谷子是 术道兼用,既有招式,也有心法。鬼谷子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叫阴符经七术,一部分叫捭阖一十四技!阴符经主要是帮我们养性育德、化育心力的。其中的名篇有《养志法灵龟》《实意法腾蛇》《盛神法五龙》等等,一共七章。等到你修养提高、心力强大、精神旺盛了以后,才开始教你计谋,就是教你捭阖一十四技。这14招,既可以用于人际交往,也可以用于商业谈判,更可以用作政治博弈!
鬼谷子是“心——道——术”三位一体,一以贯之,堪称完美。
相比之下,《反经》则术法太重!反经一书,只有术,没有道。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反经,这本书的作者是赵蕤。有些人听到这个名字比较陌生,不知道他是谁!但是我们不知道赵蕤,赵蕤有一个徒弟很有名,叫李白,大诗人,这个人是街知巷闻的!
李白就曾经学习过反经的部分理论,但是没能学以致用。
反经视野开阔,包涵广袤,着力于培养人的逆向思维,它这本书里囊括了64道计谋,比三十六计还多28道!八八六十四道计谋通着易经妙理,可谓穷尽天下之玄机,真是机关算尽!
但是它有一个重大缺陷,只有计谋,没有心法。说白了,就是只有招式,没有内功。
它好比一把锋利的宝剑,但是没有剑鞘!容易伤着敌人,也容易伤着自己!
所以说,古往今来,通过反经谋求成功的人,在昙花一现之后,都销声匿迹了!很少有能善始善终的人!
反经里面缺少把控内心、修身养性的东西!这是致命的!
有人说不对,赵蕤这个人在修身养性上很有一套!他能够做到不为外物所惑!当初反经问世之后,肃宗的太子曾经要提拔赵蕤为副省长,正四品!但是赵蕤辞不就招,这种境界岂是凡夫俗子所能具备!
不容置喙,赵蕤本人在修身养性上,那的确有一套!可是,他没把这套功夫,写在反经里面!他自己有一套炼心八法,十分厉害,可是他说了,非赵氏宗族子弟不传!
由于心法篇的严重残缺,那反经自然比鬼谷子这本书低了一个档次!
我们今天为大家分享鬼谷子当中的一个章节:转圆法猛兽。
世间绝大多数人热衷于追求事业上的成功。但中国古代的聪明之人不仅追求事业上的成功,更追求结局的圆满。这个所谓的圆满,就是让大家都满意。
有些人听到这里就要打断,说一件事哪有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想要面面俱到太麻烦了,太耗费心力了,把面上的功夫做足,让大部分人都满意就可以了呗!问题是,你不面面俱到,你不耗费心力,你不让所有人都满意就会出麻烦,就会出岔子,有可能让事情功亏一篑。
相信大家在生活和工作中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是你去办一件事情,办完了以后张三夸你好,李四夸你好,王五也夸你好。大多数人都觉得还不错!但就是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毫不起眼的人,在你后边放冷箭,把事情搞砸了。
所以《增广贤文》和《菜根谭》里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事事有功,需防一事不终;人人道好,需防一人着恼”。在现代社会,你办事情不让所有人满意,轻则在事业上原地踏步,重则深陷囹圄。如果你不能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那退而求其次,你起码让能左右时局的人满意。能够左右时局的人,有的在明处,有的在暗处。在暗处的不易被发掘,这就需要我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四清六活。
有鉴于此,纵横家创造了“转圆法猛兽”。简单来说,这个“转”就是运作,“圆”就是圆满。“转圆”就是把事情往圆满了运作。那么“转圆”为什么要学习猛兽呢?因为猛兽精思锐进、应变奇速。
当然,要把“转圆法猛兽”练到出神入化,那你得配合“盛神法五龙”、“实意法腾蛇”、“养志法灵龟”,因为这三篇是“转圆法猛兽”的心法要诀。这一集我们不讲心法,只讲“转圆法猛兽”的招式。
做事情的最高境界,是做到让大家和衷共济,或至少相安无事。想要大家相安无事,你就得保证每一个利益集团都听从你的金玉良言,服从你的利益分配格局。怎么样才能做到让别人听你的话?一个人但凡会听从别人的建议,那么一定因为这个人有所希冀,有所戒惧。一个人如果无所希冀,无所戒惧,那么说什么他都不会听。这就是为什么你命令一个一二岁的小孩让他不要哭了,他不会听;你叫一个亡命天涯的流氓不再打架斗殴,他会骂你,道理是一样的。这两类人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很少见。应该列入泰勒所提出的例外原则当中,因为大部分人还是有所希冀、有所戒惧的。
我的一个朋友问我,如果一个人具备王者城府,再加上他所处的环境相对波澜不惊,以至于他心如止水,那该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用“捭阖”!我们看看《纵横家全书》对“捭”与“阖”的定义:
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者为捭。什么是“阖”?
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阖。
(《纵横家全书》定义捭阖)
“捭”为阳,“阖”为阴。正反夹击,事无不成。人的本性都是避死延生、趋利远害、离苦得乐,只要你灵活的运用捭阖,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让人感觉到你切实为他着想,听你的就有利,不听就有害,谁敢不听你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苏秦是怎么运作的。故事的起因是这样的:楚王客死秦国,而楚原太子在齐国作为人质。
苏秦和孟尝君商议说:“薛公,楚国一直奉行的是‘饥则食饱则弃’,贫穷孤弱的时候跟我们联盟,一旦富裕强大了,就来讨伐我们的边城。我们必须趁现在这个时候,削减他的土地和军费,等到齐楚两国大体势均,那么十年八载之内他就不敢再大动干戈了!”
孟尝君一听,深以为是,问苏秦有何妙计。
苏秦道:“您为何不把楚太子扣留下来,要求楚国割让下东国之地呢?”孟尝君说:“先生不懂政治吗?我如果扣留太子,楚王次子和其他权臣就会纠集百官,以‘国不可一日无君’为名,再立储君!这个人质就没用了!这样一来,我岂不是白白为奸佞之徒发动宫廷政变找个了借口,而且诸侯还会非议我做了扣押人质的不义之事。”
苏秦笑着说:“薛公您这是一般人的正向思维,何不试着反向思考问题呢?如果楚国另立新君,您就对楚国的新君说‘给我下东国之地,我为您杀掉楚国原太子,替您解除后患;否则,我会联合齐、韩、魏三国共立楚国原太子为君,而后发布矫诏,延揽怀王旧部,广蓄贤士,吊民伐罪,跟您分庭抗礼’。楚国新君一定害怕我们搞出‘两个楚国’来,这样下东国之地就一定可以得到了。”
孟尝君说:“我的脑筋始终不如先生灵活,一切全凭先生的意思去运作吧!”
苏秦道:“古言‘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我愿尽快为您出使楚国,以防有变!”
接下来,苏秦使用了层出不穷的连环计,一气呵成的为自己实现了六个目标。我们特照录原文于下,以飨读者:
苏秦来到楚国,对新立的楚王说:“齐国的孟尝君已经把楚国原太子扣下了,并且对他威逼利诱,预备让他继承楚国的王位。我看孟尝君这样做,无非是为了让楚国割让下东国之地,大王如果不赶紧献出下东国,就会因小失大。为什么这么说呢?楚国原太子从怀王死的那一刻起,就无时无刻不想着登位九五,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将会不择手段,跟齐国签订更多不平等的条约,以换取齐国的支持。”楚王说:“眼下我还立足未稳,你千万别搞出这样的事情!”于是就献出了下东国。这是苏秦连环计起到的第一个效果:令楚王割让土地。
苏秦回到齐国后,跟孟尝君说:“薛公啊!楚王生怕我们弄个傀儡国出来,所以诚惶诚恐。我看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敲竹杠。”孟尝君说:“您打算怎么办?”苏秦道:“我们先假意跟楚国原太子推心置腹一番,接着顺水推舟,说这两天就把他送回楚地,扶持他继承国祚。然后把这个消息故意泄露给楚王,楚王一定会以重金相赠,央求我们不要放他回国。”孟尝君说:“不错。”楚王得知此事后,忙即请使者拜谒苏秦,并携带金银细软,殷殷至嘱道:“请苏大人和孟尝君赶紧把人做掉!”这是苏秦连环计起到的第二个效果:令楚王赠以钱财。
苏秦得到这些钱财后,分文没动,并且贴上了封条,还吩咐左右好好“照顾”楚国使者,自己则一溜烟跑去会见楚国原太子了。楚国原太子一见到苏秦,就迫不及待的问道:“让我回楚国执政的事情怎么样了?”苏秦佯作唉声叹气之状道:“功亏一篑!本来孟尝君是打算今天就送您回国,可是现在回不去了。齐王不让您走了!”楚国原太子道:“这是什么缘故?”苏秦道:“楚王派出使者,给齐王献出了数千斤黄金,条件就是让齐王把您扣押在齐国!您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去看看,楚国的使者现在还住在宾馆里面!”楚国原太子百感交集道:“这可如何是好?”苏秦继续煽风点火道:“还不止如此呐,楚王歹毒啊!他还进一步提出,如果齐王不仅仅是扣押您,而是把您直接杀了,他们就会割出鄢、陈十县之地给我们齐国!”楚国原太子闻言,倍感无助,哀求道:“如此则吾命休矣!请先生救我!”苏秦道:“齐王最喜欢的就是金钱和土地,对土地尤其重视。金钱这方面嘛,你一个人质,哪来的钱啊,我已经给你凑好了。至于土地嘛……”楚国原太子指天为誓道:“我保证,我如果能够在楚国执政,一定会割出鄢、陈二十县给你们!”苏秦道:“口说无凭,立字为据!”
其后,苏秦拿着字据找到楚王,说:“本来我们是想做掉原太子的!可是这个太子太有心计了,他居然越过我们找到齐王,对齐王信誓旦旦的说‘如果我能占有楚国,将会把鄢、陈二十县送给你们!’齐王本来就没有主见,这会儿正权衡不定呢!”楚王咬了咬牙,把心一横,道:“我愿意出让鄢、陈四十县给齐王,希望赶快做掉太子!”这是苏秦连环计起到的第三个效果:令楚王加倍割地!
时隔数月,苏秦再次谒见楚王,说:“齐王得到土地之后,还是贪得无厌,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他还打算继续以原太子为底牌,迫使您出让更多的利益。”楚王道:“正因如此,我才想请您和孟尝君找机会把他杀掉。否则寡人永远不能高枕无忧。”苏秦道:“孟尝君不愿背上不仁不义的恶名,又不敢私下里做有悖君王意旨的事情,他是下不了手的。不过,我可以想办法替您驱逐原太子。只要原太子离开齐国,您就可以暗中下手了。”楚王道:“若真是这样,寡人愿意对您托以国柄!”
所谓的“托以国柄”,就是把部分国家大事的署理权交给苏秦。
苏秦闻言,志得意满而归。次日拜见楚国原太子说:“太子殿下,现在齐楚两国正在谋求恢复邦交,邦交一旦恢复,您恐怕会成为政治牺牲品。”
楚国原太子道:“怎么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
苏秦说:“没有办法!楚王向我们齐王许诺了更大的好处!您应该知道,他是要割四十个县给我们。齐王听了能不动心吗?”
楚国原太子心下盘桓说:“那我如果答应齐王,我执政后要割楚国的半壁江山给你们,你看怎么样?”
苏秦说:“恐怕齐王现在不会相信你!俗话说‘不务虚名而处实祸’,齐王这个人向来是极端务实!现在专制楚国的是您弟弟,是他掌握实权!您只不过是徒有其名,所以说齐王怎么会相信您呢?为您的身家性命计,不如您连夜收拾行装,逃亡他国吧!”
楚国原太子看万事皆休,只好是收拾行装。
次日苏秦就和楚国原太子作别说:“太子我已经散尽了家财的三分之一,募集了一百精壮之士来保护您的安全!”
苏秦私下对百位壮士殷殷至嘱道,诸位壮士!这次我苏秦让大家保护的是天潢贵胄级别的政要,绝对不容有失!如果诸位能把他送到安全的地方,事成之后,苏某还有开销!每人二两黄金如何?
众人皆领命允诺!
大家刚要离去,苏秦说且慢,此次行程凶险异常,如遇风浪,把这个字条交给敌方的首领,你们定能化干戈为玉帛!
众人领命而去!
次日,果然遭遇刺客伏击!双方一场激战打的是难分难解,这个时候刺客一方开始窃窃作议,心里嘀咕:不对啊!根据楚王给的情报,楚国原太子身边就三五个人,怎么突然冒出来一百多号人?这个要再周旋下去的话,全无便宜可占啊!
正当他们狐疑之际,百位壮士给他们递出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十六个字:杀敌一千,自损九百;李代桃僵,事可两全。
刺客这边一看,恍然大悟,如同醍醐灌顶一般,心说再打下去那就是杀敌一千自损九百,即便是杀了原太子也划不来啊!不如采用李代桃僵之计!
于是从江浦之上找出一具浮尸,把他的面部划得面目全非!回去对楚王诈称说,令兄已经坠崖身亡,血肉模糊无法辨认了!
楚王闻之心中大喜,果然对苏秦托以国柄。
这就是苏秦连环计起到的第四个效果:令楚王托以国柄!
翌日,苏秦又假装派说客在孟尝君面前诋毁自己,说:“薛公啊,您还不知道吧!苏秦这个人太不地道了。他假装为您和齐国谋划,实际上是为了自己!他私下里没少收楚王的重贿!”
孟尝君大怒,于是对苏秦加以见责、贬斥。
苏秦又令多名说客潜入楚地,散布消息说:“苏秦因为替楚王谋划,薛公怀疑他里通外国,把他罢官夺爵了!现在已经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了。”
楚王闻讯,感慨道:“苏秦为了我才沦落到这种境地,真是忠心耿耿啊!”于是册封苏秦为“武贞君”。
这是苏秦连环计起到的第五个效果:令自己加官进爵!
后来,苏秦又通过景鲤向孟尝君进言:“薛公啊!这个时候您不能跟苏秦闹翻,其因有三:第一,您之所以名重天下,就是因为您能够礼贤下士,招揽形形色色的人才。您今天跟苏秦闹翻,定会闭塞进贤之道,也不利于以后游说工作的展开;第二,如果您的政敌趁此时机,对苏秦着意拉拢,让苏秦为他们出谋划策,您就危如累卵;第三,当下苏秦在楚国十分得宠,齐、楚又刚刚恢复邦交,您跟他势不两立,必然有碍大局,将要引火烧身!”
孟尝君觉得有些道理,就与苏秦重归于好,并把他的待遇提升到原先的两倍。
这是苏秦连环计起到的第六个效果:令孟尝君更加厚待自己!
看到这些目不暇接的计谋,后世学者顾延松不禁援引《荀子·儒效》篇的名言来夸赞苏秦:“季子与时迁徙,与世偃仰,千举万变。”
观之至此,不少人也许会疑窦丛生:转圆之术并非鬼谷子的不传之秘,早在三千多年以前就被高明之士所共悉。同样都熟识这一技巧,为何仅得苏秦之流可以“千举万变”?
原因不外有三:其一是苏秦有宏伟的目标。一个人做事如果没有宏伟的目标支撑,那人就失去了根基,仿佛雨中浮萍东西飘荡!所以我建议大家多去看看《养志法灵龟》!
其二,他有强健的脑力。人的脑力如果不强健,那就会设计不周,破绽百出。怎样提高脑力?《反经》中有《是非》一章,诠尽正反之妙,大家长期阅读定能增长脑力!
其三,他有旺盛的心力!一个人如果没有旺盛的心力,他即使设计出应接不暇的计谋,也没有体力和精神付诸实施!
对此,留法学者徐逸兰女士有更精妙的诠释,我们不妨一看:
计谋之所生者三:一曰得定静,二曰法实意,三曰心气长。心为一身之君,禀虚灵而涵造化,具一理以应万机,脏腑百骸惟所是命,聪阴慧谟莫不由生!
(《留法名家徐逸兰阐释计谋成功的要素》)
结束语:在这个故事当中,齐王获得了土地,因此他是满意的。楚王不必再为国家分裂而担忧,因此他也是满意的。楚国原太子在苏秦的保护下得以免除性命之忧,因此他也是满意的。由于苏秦的一番盛赞,使得孟尝君有了荐贤的美名,因此他也是满意的。苏秦在这个活动当中,获得了财富无数,因此他也是满意的。当然,最满意的还是老百姓,因为经此一事,楚国失去边城,锋芒挫缩。十年八载之内,不敢对邻国轻启战端,区域和平得以暂时维护。关键是,苏秦是在没花费任何成本的情况下将此事办成的。怪不得人们赞美纵横家常胜于“不争不费”。
通过此事,我们不难发现,和平是靠谋出来的,不是靠喊出来的。只有切切实实使用纵横捭阖之术让各大利益集团谈形成制衡,和平方有可能。
不仔细研究如何让各大利益集团形成制衡,空言和平与发展毫无意义。
古人常说:“笑贫不笑娼”,后面5个字更经典,却十人九不知
临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有生之年,幸好读到!
刘少奇力荐粟裕当元帅,却被周总理拒绝,晚年方知总理良苦用心
周恩来外交金句,怎一句精彩了得!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鱼离(微信:18823426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