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话不吐不快。
上面一纸公文说要整治违法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然后把违法加班称为“加班文化”?!
说实话,“加班文化”这个称谓让我有点出戏,跟当年“人口红利”的震撼度有点类似,堪比
某互联网大厂的“福报论”。
文化是什么?
是春节团聚的饺子,是周末遛娃的公园,是朝九晚五后能端起茶杯看夕阳的烟火气。
把“996”当文化传承,把过劳死当时代勋章,这跟旧社会妇女裹小脚一样,这个不叫文化,叫陋习,应当拒绝和唾弃的。
把它称为文化,说到底,不过是
某些人想把违法成本转嫁给劳动者,再给剥削行为披件道德外衣罢了。
我看了一下,具体的方案是“将带薪年休假执行情况作为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障部门加强对各单位休息休假制度执行情况的常态化监督”,“鼓励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实现弹性错峰休假”。
让工会和社会保障部门来监督带薪休假的执行情况。
看到工会出面监督,我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大家都知道国内工会和企业的关系,让儿子监督老子,儿子的工资还是由老子发,怎么看都觉得非常违和。
所以我就觉得这些方案有点隔靴搔痒,你说它没行动吧,它好像阵仗搞得挺大,你说真的可以改变现状吧,显然又没到位。
真正治病的药方其实明明白白写在《劳动法》里:严格执行8小时工作制,把加班费从企业的“良心发现”变成“法定义务”,让劳动仲裁不再是“蜀道难”。
明确细化什么是违法加班,要求各地法院法官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劳动
者权益,严惩违法企业。
真想消灭违法加班,劳动法就要严格落实,对企业的违法违规进行惩罚性的重罚,而不仅仅是现在这种填平损失式的补偿。
那些嚷嚷着“不加班企业活不了”的老板们,您摸着良心问问,真金白银投在员工福利上,比花在营销广告里更亏本?
特斯拉上海工厂不强制加班照样产能爆表,海底捞员工满意度高到爆也没耽误上市,胖东来把80%的利润都分给员工并不影响它成为现象级企业。
当然,光靠劳动法单打独斗还不够。
必须建立劳动者“不敢怒不敢言”的破窗机制,让工会从“发月饼工具”变身维权尖兵,改变当前工会在企业的地位;
必须把加班数据纳入企业征信系统,让资本市场的投票器替劳动者说话;
必须改革统计制度,别再用“平均收入”掩盖“过劳贫困”。
就像治酒驾一样,严刑峻法加上全民监督,才能真正刹住违法加班的歪风。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很多人是主动要加班,因为只有加班了才能赚到钱,如果按照正常朝九晚五的作息,连温饱都不够。
这个问题就问到点子上了。
为什么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会连温饱都不够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最低工资标准低得让人发指。
拿上海来说,2024年上海最低工资2690,而每个月社保缴费金额最低为2743.89,这两者之间的倒挂就让人很出戏。
所以我认为应当大幅提高法定最低工资,但是加班工资以后不再加倍,甚至惩罚性不保障加班工资。
这样一来,打工人“主动”加班的
边际效益大大降低
,同时会反抗工厂的过度加班安排。
失去加班激励后,大家就有时间去消费,去谈恋爱,去生娃,一切才会慢慢回到正轨。
消费和生产才会达到一个新的平衡,内循环的起点也就由此开始。
只要破除了其中一方加班的经济动力之后,加班监管就容易多了。
我想说的是,大人,时代已经变了,如果一些人还抱着陈旧的思想来发展经济,比如
把“加班文化”吹嘘成“竞争优势”,说什么“咱们靠吃苦耐劳就能碾压西方躺平青年”。
这话听着耳熟?
百年前资本家说“童工干活利国利民”,五十年前日本企业鼓吹“过劳光荣”,换汤不换药罢了。
这样只会陷入恶性循环,最终资本主义经历过的东西,我们还要经历一遍。
现在改变思路,从消费侧进行改革,让打工人敢消费,有时间消费,一切还都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