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尾总是热热闹闹的,这边在播的还在聊扑了爆了黑马了,那边的年度盘点也一波接着一波。
从今年剧集市场的反馈来看,行业在失去绝对热度的情况下,对于剧集的衡量开始趋向更实际也更审慎的维度。抛开非爆即扑的二元对立视角,不说悬浮在半空中的某个细分指标下所谓的TOP1、2、3。
量化的结果变量从不统一,横向比较的喧哗也很难构成一个具有共识的定义。因此向内去看,向体感去寻求,一切就会变得落地。
比如最近的虞书欣和《永夜星河》。
虞书欣和《永夜星河》在年底的这套打法,堪称拿到了一部剧集播出后的最理想效应。也正是这套打法,让剧集本身是不需要做到满分就能拿到超满分的效果。
讨论度一直在,抬剧的人一直在大众视野,红利就在。
基础红利决定上层发酵
先来看《永夜星河》在播期。
虞书欣和赵露思的95花正面对决在拉开帷幕时,就把《永夜星河》抬到同期在播剧的关注度中心。看热闹的是一部分,虞书欣和丁禹兮的二搭是《永夜星河》实实在在的大底盘支撑。
而故事层面,长剧里很久未见的穿书题材在今年年末的古偶审美疲劳期具有天然的优势,赛博古装轻喜剧的风格同样能够让人眼前一亮。围绕「系统大人」制作的大大小小像素风宣传物料,差异化效果显著,属于再无感的路人也可能会停下来看一眼是什么混搭效果的程度。
以上种种,都是「基础红利」。
基础红利是否足够,最直接决定的是一部剧集的下限如何。而更间接却也更深刻影响的是,剧集后续的发展运营需要做到几分程度才能达到不错的效果。
这和像《墨雨云间》《九重紫》这样的「黑马剧」不同,黑马剧往往没有可观的基础红利,但是靠燃烧的口碑能够一跃成为市场中心。但关键在于,要拿到燃烧的口碑,内容过硬和运气过硬缺一不可。
如果基础红利不错的剧集,后续做到6分能拿8分的效果,做到8分能拿10分的效果,做到10分,便能成为平台养老剧。
具体到《永夜星河》上,故事线的发展并不是遂了所有人的意。后二十集的内容开始零碎出现负反馈,尤其是结局浮舟是子期的设定饱受争议。
关键在于,极端一点,哪怕给后半段评5分,哪怕给结局评0分,基础红利加上前二十集触发的红利发酵,足够让《永夜星河》稳住打下的江山。
总结起来,《永夜星河》持续扩大基础红利优势的机会,主要依赖于虞书欣的演绎和群像刻画。
虞书欣一个「炸火花,破」的片段造就了剧集出圈热梗,虞书欣完全融入妙妙的角色,几乎是本色出演。轻快明朗的演绎方式契合《永夜星河》的调性,是舒适区,但不妨碍虞书欣在舒适区有效演戏。
妙妙的成功固然让人羡慕,「竹林四侠」的全员上桌更是让人心动。《永夜星河》的两对恋人,加上姐姐爱弟弟妹妹,妹妹守护全家人,成功打造一个古偶合家欢模式。
「禹宙中欣」大大方方营业,祝绪丹微醺出圈,大胆开麦随随便便磕,鸡柳哥杨仕泽在一众活人当中维持人机人设不倒。四个人之间的化学反应不断发酵基础红利,每个阶段都有出圈话题,层层叠叠最大化《永夜星河》的热度。
只营销一个人的努力,绝对没有营销全员抽象有趣。《永夜星河》的福气在于每个人都为剧集拉长生命周期添了一把火,让基础红利不是随剧情的发展而被「消耗」,更是一种巧妙地「再生」,维持了《永夜星河》整个在播期的声量。
虞书欣,《永夜星河》最强售后
在播期各有各的玩法,能够持续造势的作品其实也不在少数。而真正的考验,是从超点开始的。
超点的口碑,很大一部分决定了一部剧集是否能笑到最后。所以客观来看,《永夜星河》对于原著结局的改编引发的争议并不是小问题。而尽管有小波动,《永夜星河》依然安全着陆了。
可以把这样的安全着陆,称之为「红利兜底」。
《永夜星河》并不明确的结局不是慢慢将观众磨到失去兴致的,而是突然一下的重击。前期的铺垫又太过美好了,OE毕竟也不是BE,没有一个人能说死结局是Bad Ending。
况且力证结局是HE的说法也有很多,对于一部已经赚到了注意力和口碑的长剧来说,对于结局的各抒己见、众说纷纭,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更关键的在于,《永夜星河》这部作品的结局,并没有停留在观众们对内容结局的讨论上。它没有仅仅留下「烂尾」「OE」的标签,竹林四侠和虞书欣持续的营业,很直接地改变了一部剧集在生命周期末端的衰退曲线。
先是庆功宴,而后是收官文,还有听劝提档的团综。这个阶段,《永夜星河》还是《永夜星河》,演员们依然在角色之中,围绕着剧集做文章。但有所不同的是,很多观众发现了四个人不仅作为角色之间具有化学反应,作为演员本人,四个人之间也有强烈的关系张力。
吃的是角色cp的红利不假,而能够成功将cp红利转移到演员本人身上,也要找到对的4个人。
再然后,是虞书欣。虞书欣生日,三人在微博评论区团建;虞书欣出新专,三人各自cha了「spicy honey」。甚至到今天,官方还放出了四人合cha的片段。
四个人确实从局内走到了剧外,而让观众有机会看到这一点,虞书欣以自己为媒。当然,对于虞书欣来说,这样紧锣密鼓的安排,也是抓住《永夜星河》的红利趁热打铁的好机会。纵观这过去的两个月,虞书欣从《永夜星河》中生长出来,然后再从妙妙成功过渡到虞书欣自己。
虞书欣通过《永夜星河》收拢了内娱目光,社交媒体涨粉超百万,顶流小花又往上顶了一顶。《永夜星河》通过虞书欣有了更多爆款之名以外的价值,打造无代餐群像,也借着虞书欣个人生日、新专的势头更长久地留在了大众视野当中,长尾剧集又往远长了一长。
如此双向赋能,《永夜星河》和虞书欣整体上打造了一个「红利永动机」。是的,《永夜星河》的集均达不到所谓大爆的水准。但虞书欣就是《永夜星河》最有力的售后,剧播结束,实际上才是比拼的开始。
追求有效,不就是追求热剧效应的保鲜吗?
天时地利人和是否可以复刻?
你要有一个不错的剧本,在内容上不能在中等水平以下。
你要有一个王一栩,知道怎么拍出每一个角色的美。
你要有一个听劝的平台方,说团综提档维持热度就提档。
你要有一个「竹林四侠」,能在剧内剧外用尽心力「营业」。
你要有一个虞书欣,最好是最近还过生日能发新专辑的虞书欣。
想着复刻,很难。
能踩中每一阶段的出圈点,更难。
但至少,在调动「活人感」这方面还是能复刻的。
演员如何给作品造红利?各类剧集宣传营业的常规操作都算是路径。但《永夜星河》的效果好,很大程度上依仗于各个角色的「活人感」。
就小侯爷费启鸣回应不是男三没加戏的小插曲,都成为了《永夜星河》在播期间的亮点。
在完成任务之外的沟通与交流,更贴近观众情绪的个人化内容输出,针对问题的直接回应,都能一针一脚织成剧集作品的好口碑。
此外,对于这其中参与的各个角色来说,用更系统的方式去统筹一部剧集,去尽可能将剧的热度和演员的热度放在一起运营,或许是在大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能够达到有效播剧的最好的方式。
要知道,《永夜星河》火了的不止几个剧中角色,被拉到台前的还有恒星引力和王一栩。
《永夜星河》播出后,网友们戏称「恒星引力」的「星」,是虞书欣的「欣」。于是,2022年的《苍兰诀》又被回忆了一遍。再比如,团综中的密室环节中,王一栩也参与了进去,全程抱头击碎加戏质疑,亲自下场贡献话题度,还拉拢了一波好感。
因而本质上,《永夜星河》给内娱带来的启示,是怎么产出红利,又怎么通过红利撬动更大的市场、制造更深远的影响力。像滚雪球一样的叠加红利,比起快速消耗一口想着人尽其用是更可持续的剧宣方式。
套路化的操作方式,有一部剧能够出现,下一部剧就能够复刻。而真正奏效的,是对潜在热点的使用方式。全员上桌不可控,先把全员的凳子摆好了再说;扛剧女主的后续营业不可控,先做好更长久地创意规划再说。
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剧集播出模式,将视野拓展至剧集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以及与之相关的各个领域。把剧不要当剧,当一个多媒体娱乐宇宙来打造,求其上者才能得其中。
跳脱出剧播完就下班的限制,树立起全周期、多维度、跨领域的运营思路,总能找到中规中矩之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