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悲凉
我的底色是悲凉的。
我是因为这句话重新去翻看的十三邀马东这一期。
过去我不理解这句话。
我老以为他是形容他自己。
因为他说的是,我的底色。
重新翻这句话,是因为我最近因为看到的事情,感受到一种失落和无力。
然后无意中刷到这个七年前的节目碎片,当我重新看到马东说出那句话的时候,我发现,他好像说的是——
“我对长成这个样子的世界,心底里的本质态度,是无从反抗的。”
所以马东前面跟许知远说,本质上我们是一样的,但你表现为愤怒,我表现为悲凉。
这个本质,好像指的是对这个世界的理解、看法,甚至包含了追求。
而他们在此之前讨论的世界是什么呢?
是识字率5%的世界,是天性向往娱乐的世界。
关于变好
许知远在这一期里,提到,我们要追求什么呢?追求精致吗?
精致这个词我并不喜欢,感到膈应。
但如果你问我同样的问题,我们要追去什么呢?
我好像会回答——
要变得更好。
我前面提到我有些失落和无力,其实是有阶段的。
第一个阶段,我发现很多人想变好但不知道如何变好,于是我刚好能帮,就帮了。
第二个阶段,我发现有些人不是想我帮他,而是希望我能一下子把他变得更好。他不想自己动。
第三个阶段,我发现有些人不是想变好,而是想证明自己本身就很好。所以花很多时间精力去证明,而不是提高。
第四个阶段,我发现有些人想变好,也有在努力,他认为这种努力一定能让自己变好,但那些努力,却是肉眼可见的错误。错误到就像在沙漠里找星星,但他们异常坚定,且认为自己是第一种人。
第四个阶段,我发现上面这些人,从1到4,人越来越多。
第五个阶段,我发现其实不可能改变这种情况。原因很复杂,但其中一项是,这些人很多,为了赚这些人的钱,最好的方式是迎合,而非教育。
你翻开商业书,课上总会写下这句话,不要教育用户。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讨好,为了让人们处于好的感受,他们其实说的做的提供的都不是价值,而是价值感。
可令人欢愉不好吗,令人发笑令人向往令人满足,这些情绪价值不好吗?
我并不确定,只是脑子里弹出了一句话:“不清醒的快乐,是不是也算快乐。”
我没有答案。
关于愤怒。
某种角度而言,我有某一面和许知远很像。
上个月我最愤怒的一次直播,是聊求助的事情,因为我发现很多人宁可自己烂着,都不愿意去找人帮帮自己。
那场直播完之后,是有很多人来找我求助了。
但有些人的求助方式真的很烂,问一句在吗。
我懵了,我发现好像得手把手,一点点细碎地教。但怎么可能呢,怎么可能会有人愿意这样子做呢。
更何况的是——
这样教了,就真的有用吗?
关于悲凉
其实我只做了一个月的不会穷计划,我们到目前为止,也上了两次课,反响很不错。
这个项目各方面都很好,只是我常常有些难过。
我早就意识到,我只能帮做好准备的人。
但为什么我还是如此的难过呢。
是因为我发现一些朋友,其实我也帮不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