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贯的印象中,雄踞在我国北方的邻居,隐隐约约要压我们一头。但其实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他们并不占多大优势,战争打的就是后勤,恶劣的交通条件严重拖了他们的后腿。中苏交恶之时,很多人认为当年苏联不敢对中国动手是因为我们研制出了核武器。但其实,还有一个原因被大家忽视了。苏联远东地区的生命线西伯利亚大铁路紧紧贴着中苏边境修建,这条脆弱的运输动脉承担着苏联远东驻军的物资运输任务。一旦事态有变,这条铁路就是送到我们嘴边的肥肉,轻轻一口就会被咬断,苏联将失去远东甚至是整个西伯利亚,这个代价是苏联绝对不能承受的。
从十六世纪开始,沙皇俄国就开始了历史上最疯狂的“圈地运动”,短短数百年间,沙俄的边界就从乌拉尔山推到了太平洋沿岸。这片广袤的土地,地广人稀,却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受限于当时的条件,沙俄没有对西伯利亚地区进行大规模开发。到了十九世纪末,随着列强在远东展开疯狂争夺,为了加强对西伯利亚的控制,沙皇决定修建一条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将远东地区与俄国的欧洲部分联系起来。
1891至1901年,西伯利亚大铁路在10年间耗费了14.6亿卢布,而当时沙俄一年的军费不过才900万卢布。为此,沙俄不得不向西欧国家大量借款。在这十年间,远东的国际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初步崛起的日本已经成为了俄国最有力的敌手,早在西伯利亚大铁路建设之时,日本就在国际社会上四处游说,企图破坏沙俄向其他国家借款。1904年,西伯利亚大铁路几近竣工,日本人很清楚这条铁路在未来的战争中会扮演怎样的角色。2月8日,日本以偷袭的方式不宣而战。
在紧迫的形势下,俄国人拼了命的赶工,7月13日,西伯利亚大铁路勉强竣工,虽然在旅顺战役和对马海战中俄国遭受了惨重的失败,但由于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竣工,俄国得已将大量部队从欧洲运往远东战场,挽救了败局。刚竣工的时候,西伯利亚大铁路是一条单线铁路。运输效率十分低下,每昼夜仅能通过13列火车。为了扳回局势,不至于输个精光,俄国人只许铁路进行由西向东的运行,列车到达远东之后不再返回,通过这种办法,俄军在短期内迅速集结了33万军队,龟缩在中东铁路沿线,也就是今天的满洲里到绥芬河铁路线。双方的数十万大军一直对峙到战争结束。可以想见,如果没有西伯利亚大铁路,战争很可能就是另外一个结局了。
日俄战争结束后,沙俄完成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收尾工程,30年代,苏联又对该铁路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完成了复线建设。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按照同盟国之间的协议,苏联必须参加对日作战。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军队部署变更拉开了序幕,从5月初到9月初,约有13.6万节满载部队和物资的车皮从西部驶抵远东和后贝加尔。月换算运量达到135万吨。运量已达到当时铁路技术水平所能达到的极限。但即使这样加班加点的运输,开战之前的物资弹药储备仍显不足。榴弹炮炮弹只有14.3个基数,和苏军在柏林战役期间的弹药储备相比简直不值一提,估计苏军真把这些“精锐之花”当成渣渣了。整个战役苏军投入了5500多辆部坦克,咋一看确实挺吓人,但其中足足有近三千辆原来就部署在远东的的BT系列和T26等老式坦克,受限于坑爹的铁路,真正从欧洲运来的新型坦克只有两千多辆。取得的战果也并不是像以往宣传的那样,歼灭了几十万关东军。
中苏交恶之后,苏军在外蒙差不多就驻扎了60多万人,幻想着一路平推到华北。但是我们怎么可能只会被动挨打?西伯利亚铁路就是苏联最大的软肋,据传我军的设想是从东北出击,从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方向直插赤塔,这座城市是西伯利亚大铁路上的重要枢纽,这条铁路一旦被掐断,远东的数十万军队估计只能和贝爷一样,在西伯利亚大森林里上演荒野求生了。1974年,苏联以加快远东开发为名,在西伯利亚大铁路干线以北另行修建贝阿铁路,虽然说离中国隔着老远的距离,但是苏联人还是放心不下。由于技术和资金的原因,贝阿铁路直到现在还是一条单线铁路,运力堪忧。
西伯利亚大铁路已经存在了100多年,100多年前,沙皇俄国利用它来侵略中国,60多年前,它见证了中苏之间的友谊,今天,这条铁路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也成为中俄友谊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