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译言
发现、翻译、分享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能源报  ·  天然气供应不足,斯洛伐克开始大量消耗库存 ·  昨天  
中国能源报  ·  天然气供应不足,斯洛伐克开始大量消耗库存 ·  昨天  
卢克文工作室  ·  坚持用油擦脸,皮肤会有什么变化? ·  4 天前  
参考消息  ·  国际乒联成立工作组 ·  4 天前  
参考消息  ·  尹锡悦安保团队扬言“反击”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译言

第九区推荐|他在伍迪·艾伦出生那一年就预见到了今天

译言  · 公众号  · 国际  · 2016-09-25 10:19

正文

1935年是个什么年份?

如果不是因为这篇小说,我们很难发现,猫王、大江健三郎、李敖、阿兰·德龙、伍迪·艾伦、李政道原来是同龄人,他们都出生在1935年。

相比于上面这些名人,很少有人知道斯坦利·威因鲍姆,那一年他33岁。同年的12月,也就是伍迪·艾伦出生的那一月,他去世了。


斯坦利·威因鲍姆,这位科幻小说奇才,在全世界都陷入战争的狂热中不可自拔的那些年,他却在默默地描绘未来世界的模样,而这一切,在80年后的今天逐渐变成了现实。

历史不是一往无前,历史总是曲径通幽。

未来的人,也许不会记得猫王、大江健三郎、李敖、阿兰·德龙、伍迪·艾伦、李政道,但他们一定会记住斯坦利·威因鲍姆——虚拟概念的首创者。

在斯坦利·威因鲍姆于1935年发表的小说《皮格马利翁的眼镜》里,精灵族教授阿尔伯特·路德维奇发明了一副眼镜,戴上这副眼镜后,就能进入到电影当中,“看到、听到、尝到、闻到和触到各种东西。你就在故事当中,能跟故事中的人物交流,你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角”。

《皮格马利翁的眼镜》,先睹为快►►►



皮格马利翁的眼镜

Pygmalion'sSpectacles



斯坦利·威因鲍姆

美国科幻小说作家
虚拟现实概念的首创者
33岁因肺癌去世

 




“什么是现实?”矮人问道。他指了指中央公园周围那些高耸入云的建筑,数不清的窗子里透出的灯光就像克鲁马努人(注:一种原始人,约生活在1.3-1.4万年前)洞穴前的篝火。“一切皆梦,一切皆幻;我是你的想象,你也是我的想象。”

丹·伯克正在努力从酒气中保持头脑清醒,他用空洞的眼神盯着眼前这个身材矮小的同伴。他刚才一时冲动离开晚宴会场,跑到公园里来呼吸新鲜空气,却不巧地遇到了这个又矮又老的疯男人,他不禁有些后悔。但他的确需要逃离;这种宴会太多了,即便是克莱尔在场,他也不想多停留一分钟。他迫切地想要回家去——不是回到酒店,是芝加哥的家,回到相对安静的商品交易所。好在明天他就可以动身了。

“你喝酒,”一脸胡须的矮个子说道,“是为了真真切切地做个好梦。难道不是么?要么梦到你喜获所爱,要么梦到你征服所恨。你喝酒无非是为了逃避现实,可讽刺的是,即使现实也不过是南柯一梦罢了。”

“够了!”丹又在心里想道。

“就是这样,”旁边的人总结道,“这是大哲学家贝克莱说的。”

“贝克莱?”丹重复着。他的头脑开始清晰起来;大二上哲学基础课时的记忆开始在脑海中浮现出来。“是贝克莱主教么?”

“你知道他,是吗?唯心主义哲学家?——还没想起来?——根据他的理论,物质并非我们看到、感到、听到、尝到的样子,而只是我们看到、感到、听到、尝到它的感知。”

“我——好像有点印象了。”

“哈!但是感知是心理活动。它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我们又怎么知道那些物质是不是也仅仅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呢?”他又指了指那些灯火辉煌的大楼。“你并没看到石墙;你看到的只是一种感知,视觉感知。其他的都是你自己脑补出来的。”

“你看到的还不是一样的东西,”丹反驳道。

“你怎么知道我看到的一样?即便你知道我不会把绿色说成是红色,但你又不能透过我的眼睛去看——就算这些你都知道,你又怎么能确定我不是你的一个梦呢?”

丹大笑起来。“当然了,没有人无所不知。你只能通过自己的五种感官来获取信息,然后进行猜测。如果感官出了错,那你就得付出代价了。”除了还有点头痛之外,现在他的大脑总算清醒了。“听着,”他突然说。“你可以把现实说成是幻想:这一点也不难。但如果你的朋友贝克莱说得对,为什么你不把梦境转化为现实呢?如果前者行得通,那么反之也应该行得通才对。”

小胡子也咯咯笑起来;精明的眼睛闪着狡黠的光。“那是艺术家们的事儿,”老头儿轻轻地说。丹只觉得舌尖在颤抖,有些话几乎要脱口而出。

“那是托词,”他嘟囔道。“谁都知道图片和实物,或者电影和生活的区别。”

“但是,”旁边的人悄声说,“还是越真实越好,不是吗?如果有人能够——把一部电影——拍得像现实一样,那时你会怎么说?”

“没人做得到。”

那双眼睛又狡黠地眨了眨。“我能!”他悄悄说。“我做到了!”

“做到了什么?”

“把梦境变成现实。”他的声音里带着点怒气。“蠢人们!我把它带到这里卖给西部佬,那些搞电影的,你知道他们说什么吗?‘它不够清晰。一次只能有一个人观赏。太贵了。’蠢货!都是蠢货!!”

“啊?”

“听着!我叫阿尔伯特·路德维希——路德维希教授。”发现丹还在保持沉默,他又继续说道,“这对你一点意义都没有吗?听我说——一般的电影给你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想象一下如果我增加了味觉和嗅觉,甚至是触觉,你被故事完全吸引住了。假如我把你纳入到故事中来,你对着幻影说话,幻影会作出回答,这不再是屏幕上的故事,而是属于你的故事,你身在其中。这算不算是把梦境转化为现实了呢?”

“你究竟是怎么做的呢?”

“怎么做?怎么做?非常简单!奥秘就在于带正电的液体和神奇的眼镜。我在感光的铬酸盐溶液中把故事拍摄下来。又制作出了一种复合溶液——你看到了吗?我用化学的方法加入了味道,用电子的方法加入了声音。故事录制好了之后,我就把溶液放到眼镜中去——那就是我的投影仪了。我把溶液电解;先出来的是铬酸盐,然后是故事、画面、声音、味道——所有的感觉!”

“触觉呢?”

“你的兴趣已经被激发出来了,你的思路已经跟上我啦。”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迫切。“你会看到的,您贵姓?”

“伯克,”丹答道。“这个骗子!”他心里想。不过,渐渐消散的酒气还是激起了他一时的冲动。“为什么不呢?”他嘟囔着。他站了起来;路德维希也站着,还不及他的肩膀高。真是个古怪的老侏儒,丹边想边跟随他穿过公园走进附近的一家公寓式酒店。

进了他的房间,路德维希在包里摸索了一会儿,拿出了一个类似老式防毒面具的设备。上面有护目镜,还有胶皮的话筒;丹正在好奇地翻看,那边小胡子教授已经拿出一瓶液态物质朝他挥了挥。

“看这里!”他得意洋洋地说。“我的正极溶液,我的故事。拍摄很难,难得很,所以故事情节特别简单。一个乌托邦——只有两个人物,还有你,观众。现在,戴上眼镜。戴上它看看,然后告诉我那些西部佬有多蠢!”他把一些液体倒入面具中,并用一根电线把它跟桌上的一台设备连接起来。“这是整流器,”他解释道,“电解用的。”

“你必须把所有的液体都用掉吗?”丹问道。“如果你只用一部分,是不是就只能看到部分故事?看到的又是哪个部分呢?”

“每一滴液体都蕴含着全部的故事,但我们必须要把目镜填满。”丹小心翼翼地戴上设备,“好了!你现在看到了什么?”

“什么也没有。只看到窗户和街对面的灯。”

“现在当然了。不过现在我要开始电解了。来!”

 

有那么一瞬间的混沌。丹的眼前很快被白色的液体充满,还伴随着一些杂乱的声音。他动了动,想把设备从头上摘下来,但是一片模糊中渐渐显出的形状吸引了他的注意。有些巨大的物体在扭动着。

场景开始成形了;白色像夏日的雾气一般渐渐消散。不可思议的是,尽管他双手还在空中紧握,仿佛抓着他看不见的椅子扶手,眼前出现的却是一片树林。好一片森林啊!难以置信,无与伦比,美轮美奂!平滑的树干直耸入湛蓝的天空,树木就像石炭世时一般诡异。在高不见顶的地方,树叶在晨雾中摇摆,一片棕色和绿色的葱郁。还有鸟儿——至少有婉转的笛声和轻轻的呢喃在他耳边回响,却没有见到活物——只有轻柔的口哨声,仿佛仙女们在悄悄地吹着号角。

他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出了神。这时又传来一段更为响亮的乐曲,并渐渐进入优美的、雀跃的高潮,时而像金属敲击般清澈,时而像怀旧的音乐般柔和。有那么一瞬间,他甚至忘记了自己正紧抓着椅子的扶手,忘记了阴郁的酒店房间,忘记了老路德维希,忘记了他的头痛。他想象自己孤身一人站在林间空地上。“伊甸园!”他悄声说道,音乐中似乎有个看不见的声音也在悄声附和着。

待他找回了一丝理智,他对自己说,“幻觉!”那只是精巧的视觉设备,并不是现实。他摸索到了扶手,紧紧抓住;又蹭了蹭脚,立刻感觉到一丝的不和谐。眼睛里看到的是长满苔藓的葱绿地面;而脚底的感觉却只是一张薄薄的酒店地毯。

轻柔的号声舒缓下来。一股朦胧的、芬芳的甜香气息向他飘来;他向上看去,在离他最近的那棵树上,一朵深红色的花正在悄然绽放,小小的红日缓缓从天边升起。在它的照耀下,仙女的乐曲渐渐响了起来,曲调让他感到一阵惆怅。幻觉?如果真是如此,那现实可就有些难以忍受了;他宁愿相信有那么一个地方——在梦中的某个地方,真的存在那样一个桃花源。那是天堂的前站么?但愿吧。

然后——在渐渐消散的雾气深处,他看到什么在移动,那不是树叶的摇摆,而是一个比雾气更为浓厚的银色微光。有东西在靠近。他的目光随着影子移动着,它一会儿出现在眼前,一会儿又隐没在树木中间;很快,他便看清了,那是一个人,但直到她走到面前,他才发现那是个女孩儿。

她身穿银色半透明长袍,像追光灯一样闪闪发亮;一条细细的银发带将额前的黑发高高束起,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衣服和饰物。她光着洁白的脚丫踩在苔藓铺就的林间大地上,距离他仅有一步之遥,棕色的眼睛熠熠生辉。轻柔的音乐再次响起,她笑了。


……


[本文节选自《第九区 漫游虚拟现实奇境》之《皮格马利翁的眼镜》]




他是一个天才,早夭的天才,这样的人总令人格外扼腕。

80 年之后,我们一起重读这篇科学预言似的小说。看到人类的异想天开变成真实,是我们这一代的幸运。



\\\///

《第九区 漫游虚拟现实奇境》



《第九区》是一本严肃深刻地探讨游戏的泛科技文化读物,由腾云智库和译言网共同制作。腾云智库汇聚了中国最有思想的意见领袖,持续关注互联网的前景和人类的未来。译言出品的“东西文库”是国内最知名的科技书系之一,凯文·凯利(KK)的所有作品均由东西文库引入中国。东西文库出品的《失控》和《必然》是国内近几年最畅销的科技文化图书单品,影响了中国最聪明、最成功的一批读者。




购买本期《第九区》,你将得到:


1. KK 授权《第九区》全球独家完整首发、论述虚拟现实的 2.5 万字长篇大作,预测了虚拟现实产业的机遇与痛点。


2. 两组探讨游戏设计的长文,一篇谈游戏中的选择机制,一篇深入研究玩家玩游戏的动机,是什么令你感到快乐满足,又是什么令你深感悔恨?


3. 十篇全球知名游戏设计师访谈,他们都回答了“如何成为一名游戏设计师”、“受到过哪些游戏的启发”和“游戏产业里下一个最让人兴奋的发展机会”等问题。


4. 一篇发表于 1935 年、首创虚拟现实概念的科幻小说。


5. 2016 年上半年最值得关注的独立游戏榜单。


6. 在国际上颇具知名度的青年艺术家曹斐在游戏中发展出来的艺术作品,它们刚刚在美国知名博物馆 MOMA 展出。


7. 一本 222 页全彩印刷、带插页小说以及一本《虚拟现实指南》小册子的高质量纸质书。




本期主要作者简介


凯文·凯利(Kevin Kelly):1952 年出生,常被简称为 KK,《连线》杂志创始主编,著有《失控》、《必然》等风靡中国的作品。在创办《连线》之前,KK是《全球概览》杂志(乔布斯最喜欢的杂志)的编辑和出版人。1984 年,KK 参与发起了第一届黑客大会。他的文章还出现在《纽约时报》、《经济学人》、《时代》、《科学》等重量级媒体和杂志上。凯文·凯利被看作是“网络文化”的发言人和观察者,也有人称之为“游侠”。


泰南·西尔维斯特(Tynan Sylvester):自 2000 年开始从事游戏设计工作,曾就职于 Irrational Games 公司,并且参与过《生化奇兵:无限》的游戏设计,也独自制作过一些游戏(包括游戏设计、编程以及美术工作),同时在著名游戏网站 gamasutra.com 发表过数篇有关游戏设计的文章,著有《体验引擎:游戏设计全景探秘》一书。


洪韵:网名 Red,中文世界最知名的游戏撰稿人之一,《读库》游戏设定集系列图书的特约主编,曾在一席演讲《为什么游戏重要》。Red 的游戏文章以知识面广,立意深刻著称。


斯坦利·温鲍姆:美国科幻小说作家,虚拟现实概念的首创者,33 岁因肺癌去世。


曹斐:活跃于国际舞台的具有代表性的新一代中国青年艺术家。近期,曹斐在 MoMA PS1 举行了同名个展 Cao Fei。曹斐曾获得 2010 年度雨果博斯艺术奖(Hugo Boss Prize)提名,并于 2006 年获得中国当代艺术奖 CCAA 最佳青年艺术家奖项。她是第一个获邀加入“宝马艺术车”计划的中国艺术家,成为全球第 18 位宝马艺术车创作者。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购买《第九区·漫游虚拟现实奇境》,阅读 KK 2.5 万字专题报告:

《虚拟现实奇境漫游记》和《论虚拟现实》




点击阅读原文,与KK一起漫游虚拟现实奇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