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并星标
哔哔News
每天1次“好看”
带你看不一样的区块链资讯!
OK集团研究部总经理 周子涵
2017年年初,周子涵离开36氪,正式入职OK集团。在此之前,子涵在36氪负责项目孵化,3个月的时间要看超1000个项目,这也锻炼了子涵一套迅速筛选项目的功夫。基于一次猎头的机缘巧合,区块链成了子涵决定深耕的行业。
最近市场行业的涨跌让很多投资人兴奋又失落,但是子涵作为区块链行业的“老人”,似乎显得平静的多。
作为爱研究的投资人,她从不喊单,还常泼冷水,“所以,圈里的朋友常开玩笑说我是个挣不着钱的研究员”,子涵在介绍自己时说笑着说。
今年年初,子涵的title从OK资本投研负责人已经转换成OK集团研究部总经理,这意味着子涵的研究领域将不再局限于支持OK集团的投资决策,而是会更加广泛,包含投资、底层技术以及产业合作等方面。
哔哔大咖秀第11期,OK集团研究部总经理 周子涵 做客哔哔大咖秀直播间,分享主题为
《揭秘行业新增长机会》
的对话,以下为直播间文字整理。
小苹果:子涵,直播正式开启前,可以和哔哔
News的粉丝们打个招呼,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哦~
周子涵:
hello,大家好,我是子涵,现在在OK做产业研究。我是挺喜欢研究和表达的一个人。
因为不喊单,总泼冷水,经常被圈里面朋友笑话挣不着钱的研究员,哈哈
~
小苹果:我了解到,在接触区块链之前,您在
36氪工作,您在36氪负责哪些工作?这些工作给你带来哪些成长?
周子菡:
在
36氪负责项目孵化,当时最早的孵化体系
,也是我参与一手搭建起来的。当时我们对标
YC,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孵化平台,只找最优质的早期互联网创业项目
。
每一期会看超过
1000个项目,最后录取的一般不到30个,锻炼了一套迅速筛选项目的功夫,也认识了很多非常优秀的互联网创业者。
而且,当时的孵化项目覆盖到很多行业,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新科技,以及企业服务、消费升级、文娱游戏、教育等。我对很多行业基础的理解,也是在这个时候积累起来的。
小苹果:一期看
1000个项目!!!
周子涵:
是的哈,一期差不多
3个月的时间。
小苹果:后来又是基于怎样的契机接触到区块链?当时如何理解区块链?最后为什么选择了
OK?
周子菡:
16年中,区块链的概念在创投圈就火过一阵子,当时还只是觉得有意思,最初的认知只是觉得区块链能够对金融行业产生很大的改造力。
其实当时并没有确定一定要来区块链行业,也完全不像我有些朋友说的,我有眼光预测到了区块链行业之后的爆发。
当时真实的想法是,想去一个有认知门槛的新科技领域深耕,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都在当时考虑的范围内。
恰好,猎头先给我推荐了
OK的工作机会,哈哈。
正是在准备入职的那段时间,我进一步地研究了区块链,越来越发现它有意思,也坚定了自己来
OK的决心。
小苹果:您的
title从OK资本投研负责人转换到OK集团研究部总经理,title变更的背后是否职责也发生了变化呢?
周子菡:
之前在
OK资本做研究只支持集团的投资决策,后来发现其实对行业和市场的研究不止可以支持投资,例如:交易产品的开发、海外市场的拓展,以及我们公链技术解决方案和生态建设等等,其实都需要行业研究来做决策支持。
所以,我现在研究的范围会更广泛,也会跟更多的集团板块业务来合作。
粉丝:啥时候变化的?
周子菡:
今年年初吧,但是现在的工作包含投资研究这一块的哈。
小苹果:最近行情在暴涨,行情的暴涨会让你兴奋吗?还是会更加焦虑?
周子菡:
嗯
……没啥大变化。
毕竟也是经历过
9·4和比特币2万美元的人,哈哈~
小苹果:经历过波澜的人,看现在都是小打小闹吧?
周子菡:
还是有期待的。
小苹果:您一手创办了
OK区块链研究院,OK区块链研究院发布了很多研报,你们是如何决定研报的选题?调研的过程中会遇上哪些难题?
周子菡:
我们有建自己的大的资讯库和数据库,来帮助我们及时了解到行业的最新变化,寻找新方向和新机会。
资讯库,我们每天会有同事专门来获取海内外最新的行业动态,包括监管政策、巨头企业的布局、交易所和矿业的重要动态、投融资事件、还有行业大咖的言论等等。
数据库,主要是一级市场
1CO和融资的数据,二级市场的行情数据
。
我们有对
18年中以来所有的
1
CO项目还有Coin
M
arket
C
ap上面市值前300的项目进行分类,会观察细分板块的涨跌变动情况。
一般大家会根据资讯和数据反映出来的行业热点来选题,团队会一起讨论确定优先进行哪个。
之前只做投资会优先选新的投资方向。现在要做整个集团业务的研究支持,对交易所业务和公链有价值的选题也会优先。不过,很多报告都是支持内部决策的,并不会对外发布。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我们和好几所高校以及研究机构合作,对方会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选题,然后我们一起来合作。
调研的难题
……公开资料的调研难题主要是数据源的真实性,大家也知道互联网时代,数据清洗非常麻烦。线下走访调研,海内外的区块链公司的调研相对容易,传统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体系的调研比较难,需要一些合作方来撬动。
粉丝:数据怎么洗清?
周子菡:
有一些付费的第三方数据统计网站。我们自己也会做数据源头的挖掘。
粉丝:线下走访调研,感觉成本会很高?
周子菡:
是的,但是大报告,我们都会做线下的。
小苹果:研报和投资是否存在关联?可否透露一下,下一份研报将会调查什么主题?
周子菡:
研报的一个重点方向,还是支持我们的投资决策。
但不是说,我们做某个方向的研究就代表我们要投这个方向,因为很有可能,我们通过深入的研究,得到的结论是这块没有明显的投资价值。
当然还有很多是做行业教育的研报,帮助大家了解行业基础概念和解读行业热点。供应链金融和票据、跨链侧链、稳定币、STO、物联网+区块链等等。
我们近期在做的研报,一个是全球各国数字货币市场的成熟度和增长潜力的调研;另一个是
Defi、游戏和医疗这些垂直领域的调研。
还有刚刚完成了监管合规方面的报告。
目前正在和政法大学合作推进区块链的监管沙盒计划,和中科院在做一个地方政府支持的区块链跨境支付的落地项目,以及和清华五道口在做区块链金融方面的研究。
小苹果:
2019年已经不知不觉过了一半了,OK资本年初定下的投资战略是怎样的?下半年是否会做一些调整和变动?
周子菡:
我们投资的原则之一,就是随着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上半年,是区块链投资市场的冷静期和恢复期,投资的主要方向围绕集团在海外市场的战略布局;
下半年,目前来看,还是不会着急投,会重点看看分片和跨链技术还有没有突破性进展,垂直行业公链也会深入看看。另外,能推进技术标准和安全评估的服务商,还有和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项目,比如资管钱包等等,我们都会重点跟踪。
粉丝:女神觉得跨链和分片技术,哪家公链实力强?
周子菡:
跨链
cosmos已经实力证明了
;分片最好是
ETH 自己能实现
。
小苹果:我了解到,
OK资本对项目创始人的评价有一套打分表格,不同类型项目的创始人的要求也不一样,可以和我们聊聊这个表格都有哪些标准吗?
周子菡:
我们最开始就有制定一套打分表格,按照项目类型不同有不同的打分表。
包括:通用型公链和协议层、垂直行业公链和协议层、垂直行业应用三大类,一共差不多
100个科目吧。
我觉得这对于区块链行业早期投资还是很有用的。区块链早期投资还没有成熟的估值模型、审核标准,需要一个框架帮我们尽量客观和细致地评价项目。
无论是哪个类型的项目,创始人团队的软实力的要求都是共通的,包含团队配置完善,无明显短板;团队核心成员利益及目标一致,稳定;创始人具备持续学习能力;创始人具备突出的创业热情;创始人具有突出的感染力和合作精神。
偏硬一点的实力会有区别要求。
比如通用公链项目,我们特别看重技术积累和创新性,还有生态建设能力;垂直行业公链,我们特别看重垂直行业的市场合作资源、对传统行业的理解力;垂直应用,比较接近互联网应用的流量思维,用户画像和运营能力最重要。
小苹果:在投资这件事上,踩过哪些大坑?你从中又获得了哪些思考和体会?
周子菡:
早期投资,还是有投过一两个典型失败的案子的,主要的错误就是在尽调还不够扎实。
广大个人投资者总担心项目方联合投资机构骗他们的钱,其实投资机构也很担心项目骗我们的钱,哈哈。
尤其是区块链投资,它的透明可信体现在链上的发行和交易环节,但上链前信息披露的环节是缺失的,毕竟也没有工商注册这种东西。
所以,吃亏之后,我们后面的项目投资会花大量的时间来调查项目真实的团队背景。
小苹果:调查团队一般需要多长时间呢?
周子菡:
慢的话得
1个月以上,尤其海外团队。
粉丝:会飞过去吗?
周子菡:
有时候飞
我们海外也有
office和同事。
小苹果:
OK资本隶属于OK集团之下,您觉得OK资本最大的优势是什么?OK资本还存在哪些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周子菡:
最大的优势
……一个是没有特别大的募资压力,哈哈。
另一个就是,我们投资团队核心成员都是老区块链人了,哈哈。虽然也就是四年的、三年的、两年的,但在这个行业里面也算是老人了,相对来说算有经验。
整体来看,我们投资比较保守冷静,这和
OK一贯的风格比较接近。
改进的地方,我们需要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的影响力,这也是我们下半年会重点做的事情。
小苹果:最近
staking模式很火,很多矿池、钱包、交易所打算在此布局,OK有计划在PoS上做布局吗?
周子菡:
目前
OK的重头戏是公链的开发,还有公链生态应用,尤其是金融应用的布局,
POS未来会考虑。
小苹果:您对底层技术也关注颇多,您觉得哪些技术会给行业带来重大变革?
周子菡:
2018年6月,我们就发布了一份区块链3.0报告,提出侧链跨链技术是未来两年的主要突破方向。目前来看,Cosmos 、闪电网络还有各种分片技术确实实现了新的技术突出。
跨链和分片核心的思想其实是一样的,让矿工有分组的概念,大量的并行共识和确认交易,来提高整个网络的交易量。
但目前还有几个重要的技术问题要突破,至少还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
它们都还属于高性能公链的解决方案,高性能之后要有一波合规技术解决方案,往传统金融业务走走。再然后,技术融合会是一个大的方向,比如可信计算和物联网。
小苹果:无论是原生的区块链项目,还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变革传统行业的项目,都会涉及合规的问题,您觉得区块链技术在合规方面面临哪些挑战以及有哪些应对方法?
周子菡:
区块链技术方案本身天然是服务于比特币的,是要从传统金融合规体系跳出来的一种创新的技术思想,所以它具备开放性、匿名性、公开透明性、对等性等等,
这些都是与现有的金融合规要求背离的,也就是需要对区块链技术做改良版,才能服务于传统金融业务。
最早是联盟链,之后如
Stellar公链也开始做合规。
最
近我们发现,闪电网络的清算层也很适合做合规,本质上是对区块链部分特性的牺牲。但总体看来,在闪电网络的基础上做新一代合规解决方案,特性的牺牲可能是最少的。
原生的区块链项目的合规问题主要就是数字资产发行和投资的合规问题。一方面,很多高校的区块链研究中心,还有一些监管层中部分对区块链熟悉了解的专家,都在推动监管沙盒计划和创新针对性的监管法案。
从全球来看,马耳他做的最彻底,完全出台了新一套针对性的法案;新加坡、瑞士、美国,已经有明确的指导意见,就是区别对待1CO,根据Token的实质内涵判断是不是属于证券,如果属于证券就要遵从原有的证券法,这都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另外,我更想表达的是,金融合规的根本,我觉得不在于形式。不是资产是通过什么技术手段发行,而是资产的内涵、资产的价值。如果区块链行业里全都是骗人的烂资产,那不用出台新法案,大家都会很快完蛋。
还好,这个行业里面还是有一部分有价值的项目,它们给大家带来有价值的资产。
在合规法案正式出台之前,我觉得大家现在已经能看到,在市场的优胜劣汰下,很多
17年、18年还能骗骗人的烂项目,现在已经少多了。
投资用户和投资机构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眼光,也会鼓舞到好的创业者进来行业,我觉得是值得期待的。
小苹果:您很强调行业教育,
OK在这方面做了哪些事情?区块链行业的门槛似乎还是很高,这件事情做起来容易吗?
周子菡:
我们一方面在出书、出报告,另一方面和各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做课题,让更多的行业用户、让最有机会带来未来改革力量的新一代年轻人、让监管层更多的了解区块链。我们也在努力和各媒体合作,非常希望能和专业的行业媒体联合推出更有深度的专业性的内容。
行业门槛还是比较高的,但符合它现在发展阶段的特点。这并不是什么坏事,有些困难的事情,可能做起来更有价值。
小苹果:最近的行情有点迷,涨得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您觉得大牛市真的来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