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币圈邦德
区块链秘密,只告诉你——币圈邦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疯狂区块链  ·  你还没理解“钱的重要性” ·  14 小时前  
疯狂区块链  ·  特斯拉股票还能不能买? ·  昨天  
疯狂区块链  ·  财务自由后你想干什么? ·  2 天前  
白话区块链  ·  以太坊现货ETF持续流入,为何ETH价格却毫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币圈邦德

孙宇晨进击:“币圈贾跃亭”能拯救巴菲特吗?

币圈邦德  · 公众号  · 区块链  · 2019-06-04 17:27

正文

关注 “ 币圈邦德 ” 获取专业区块链资讯及服务!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楼台Post

(ID:Cichuloutai001)

所有人去奥马哈见巴菲特都是朝圣,只有孙宇晨是去布道。这下沈腾在《西红市首富》里请股神营销的桥段超越冯小刚《大腕》里房地产讽刺,成为中国财富的新预言。


在凌晨发布的公开信中,有着币圈贾跃亭之称的孙宇晨已经 457万美元拍下了巴菲特的20 周年的慈善午餐,并且邀请数位区块链内人士,共同赴宴,要"通过适当的理解和沟通,巴菲特会转变他对加密货币和区块链的总体立场,将这一新的投资策略融入他的投资组合"。


即使最后鸡同鸭讲,钱也花得值。就像他说的,”无论男女老少,作为一名创业者,都应该去利用可用范围内所有的工具,以获得成功。“


巴菲特成了孙宇晨的公关的工具,必然是全球范围内的报道。孙代表区块链和币圈对峙巴菲特,也完成深度绑定,成为币圈和链圈的英雄人物。没到天亮,他已经开始转发彭博的报道了,他终于不用再靠直播来做管理市值了。

孙宇晨早就说过,“我们这种初创公司,说白了还是太 low 嘛。只能靠老板狂出台,狂做 PR,才能吸引投资者注意,不然靠什么跟大公司们拼3个月没动静,就被干死了。PR 在我们这儿就是跳动的心脏,时不时就得蹦跶一下,不蹦就死了。吃相是很难看,但是没办法。”


1


孙宇晨曾自比王兴,属于“战将”类型,“能够随时掉头,奔向风口,创业者最重要的就是善于切换赛道和抓住机会。”

但是,他比王兴的转折更大,王兴切换的是商业的赛道,孙宇晨完成的是人生的掉头,自己杀死自己。

他最早的偶像是“公知”韩寒,这条赛道上,他读的是王小波,李敖,投稿新概念,去北大读中文历史,听过钱理群的课,在南周实习,在香港上街游行,拜访余英时。网上指点江山、抨击时政,在校园一副名仕清流做派,出尽异类风头。

去美国留学时,他也是一副家国天下的姿态。2011 年,创办《新新青年》,可惜创刊号文章《老兵不死,一九四九》被爆出抄袭《一九八九的一百万》,在公知圈信誉破产。

这却加速了他的转型。当胡适从美国回来时,带着强烈的道德信念和变革勇气,”因为我回来了,所以不同“。但孙宇晨回来时,他要迅速无条件地拥抱中国。那时,他是 ripple Lab 的中国代表,中国在他的眼里是一个金矿,在央视的采访中,他说:“中国的创业环境是世界上最好的创业环境,没有‘之一’。”

公知路线受挫之后,在宾夕法尼亚的第二学期,孙宇晨就开始选修商学院的课程。根据《GQ》的报道,当时他读了安·兰德的书,思想开始转变,

“我以前觉得搞文史哲的人最高尚,最能推动社会进步,到美国发现完全相反。”.......“我以前觉得商人都是有罪的,是下等人。现在反过来看,中文系、历史系那些人,你那些破书不读,又怎么样?世界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自此之前,他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不知道马云是谁? 当然,这也不能阻止他进入湖畔读书之后,迅速自封为,马云首个 90 后门徒,在采访中称, “我可能最崇拜的,还是马云。”“他总是在别人还没想好怎么走的时候,就早早把下一步棋都步好了,只等着丰收了......阿里像翼龙,从来不与地面上的龙接触,赢得的都是非接触战争”。


虽然,阿里为此警告过他。


2


这时候,他已经将偶像韩寒扫进了历史的垃圾桶。

“他跟不上我们90后的时代了,本质上还是太懒了,很不给力。自从生了孩子,基本可以被清出青年人的行列了。”

孙宇晨眼中的 90 后有着极其短暂的青春,历史没给 90 后机会,浪漫是过于奢侈的事情,一定要尽早面对现实,而现实是阶级固化,社会流动性丧失,好机会都被上一代拿走了。“90后是青春还未开始就已经结束的一代人。是青春早夭的一代人“。

他羡慕 80 后,”比方说王兴,80后可以有很多机会,他先抄 Facebook ,做不成功,可以抄推特,推特做不成功,可以再去抄Groupon做美团,他人生中上帝反复给他失败的机会,而到我创业的时候基本上移动互联网所有的窗口全部关闭了,所以那个时候我也自怨自艾,我也很自大地说,如果给我一个好的机会,我也能做100亿美金的公司。”

总而言之,”围追堵截是远超之前的每代人的,基本上统治结构的网络已经是非常密了。”

可以说,孙宇晨面对成功过度焦虑,未老先衰在他看来是一个好事情。


中国互联网界所普遍羡慕美国 60 年代的浪漫文化和多元化价值扩张,这被认为是互联网文化的形成的奠基时代。可这写浪漫被他当成一种耽误,成就迟到了30年。他只在乎的 2000 年后的互联网大爆发。仿佛一切可能性的孕育和探索都是一种浪费。

“在美国60年代的年轻人,他们经历了文化突进的年代之后,可能到了90年代和2000年,他们才迎来了自己的人生和这个社会真正的收获期,而这个恰恰距离他们出生已经三四十年了。”

孙宇晨浪漫的消失不是在转向商业之后的自杀,而是一以贯之的精明的回归。从他瞄准的新概念大赛开始,理性计算就成为他的基本逻辑。

年轻人有着自己的荷尔蒙和冲动,这也是新概念吸引不标新立异、叛逆高中学生的地方,可以出尽风头,但孙宇晨却是愿意迎合考官,刻意模仿新概念一等奖作文,获奖不过是理性计算和精致利己的结合。不过,最后,他成功获奖,得到了北大降分录取的机会。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抄袭事件和《新新青年》的停摆帮助了他。虽然他名声扫地,被驱逐出公知圈,但是,公知圈呼风唤雨的影响力是个假象。公共知识分子和媒体在随后的两年内,经历舆论翻转和监管收紧,从高高在上地站在云端被捅倒打翻,落入泥潭,早已经没有往日的威风。

孙宇晨在宾夕法尼亚混迹投资圈,给他积累下爆发的资本。2014 年,当他回国的时候,已经改头换面,在投资IDG 的吹捧下,成了 90 后的创业领袖,可谓众星拱月。

80 后的韩寒确实没有他那么浪漫,还愿意反复强调 “成年人只看利弊,小孩子才分对错”只是为了押韵,而孙宇晨更愿意在咖啡馆跟记者拍桌子,


“怎么能自欺欺人呢?绝对不允许这样,太不严肃了。成功当然要有个大家公认的标准,你没有达到,就是不成功。自己再怎么爽,都没有用。就这么简单。”


3

1995 年,巴菲特曾来到中国旅游,坐船畅游长江三峡时,目睹了纤夫的辛苦。他回到美国,反复强调“子宫彩票”的概念,强调自己的幸运,回忆:“那些拉船的纤夫中可能就有另一个比尔·盖茨,但是他出生在这儿,注定一辈子这样辛苦地拉船,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我们有机会获得这样的财富成功,纯粹是运气。”

孙宇晨没有这样的运气,没有中子宫彩票, 所以,16 岁的他在上海的黄浦江畔,看着外滩灯红酒绿,他告诉自己必须逃离家乡。


现在,在到28岁的孙宇晨之后后,巴菲特这个故事可能完全讲不下去。要知道,30 岁的时候,巴菲特身价大概是在 100 万左右,换算到今天撑死也不过 1000 万。要知道,巴菲特从 10 岁接触股市,到30 岁时,已经炒股 20 年。


孙宇晨顶着马云门徒创业的名头创立波场的时候,从零突破 1000 亿,不过 3-4 个月,涨了 150 多倍。今年, 孙宇晨相当于拿出巴菲特 30 岁一半的身价用来拍卖午餐,这是巴菲特完全不敢想象的,更别说套现20-120 亿的说法。

这次孙宇晨试图向巴菲特解释为什么不要错过区块链, 不要重蹈错过谷歌、亚马逊的错误,

巴菲特也曾试图向外界解释为什么他错过了亚马逊,

“事实是,我从一开始就关注亚马逊,我认为亚马逊首席执行贝佐斯所做的是近乎奇迹的事情,但问题是,如果我认为某件事将会是一个奇迹,我往往就不会下注。所以,我为未来还会错过更多的东西。”

老派的美国人和年轻的中国人总体来讲是不通的,美国人经历过太多周期,见过太多神迹,中国人喜欢只争朝夕,总觉得只有一次机会,抓住这一次机会,就能翻身农奴把歌唱。

巴菲特曾经推荐过一本书,《商界局外人》, 介绍了8位非常传奇但低调的企业家,来说明他的欣赏的企业家品质。以股票回报率来看,他们创造出了炫目的成长,长期平均水平碾压GE的传奇 CEO 韦尔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疯狂区块链  ·  你还没理解“钱的重要性”
14 小时前
疯狂区块链  ·  特斯拉股票还能不能买?
昨天
疯狂区块链  ·  财务自由后你想干什么?
2 天前
哈哈搞笑视频  ·  媳妇回家发现老公收错裤子....笑晕了!
8 年前
晚安少年  ·  男朋友要找会服软的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