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审美的多元嬗变与追寻
“美”与“丑”:青年审美价值观念的嬗变、冲突与引导/朱强 施慧琳/1-5
“分”与“合”:青年审美的代际差异及嬗变/初颖/1-12
“风”与“疯”:互联网时代青年群体的审美狂欢/张寒/1-21
青年审美的时代融合与再造——以主旋律影视作品为分析视角/李鑫磊 林樾/1-28
元宇宙世代与元宇宙时代
“元宇宙世代”的属性、开启与发展——基于世代理论的青年社会学研究/毕斯鹏 吕鹏/2-5
情感、空间与身体:元宇宙视域下青年群体情感危机的消解/刘芳 吕鹏/2-15
元宇宙:数字时代技术与社会的融合共生/张茂元 黄芷璇/2-23
青年消费新形态
“抠组”青年节俭消费的建构——基于文化“工具箱”理论的研究/任杰/3-5
新消费文化何以影响Z世代:机制、风险与应对/王斌/3-14
情感拟像:青年豢养宠物的情感消费现象研究/卢娜娜 李桂平 /3-22
社会变迁下的亲职身份建构
人口负增长时代亲职双向实现的社会问题与制度支持/苏明月/4-5
弹性工作下青年创业女性的母职实践——长三角地区创业女性工作-家庭关系探索/周海燕 计迎春/4-11
抖音上的关爱父职:常人榜样与引流变现/王向贤 郝晓宇/4-21
父教问题辨析——兼论家庭教育分工原理/洪明/4-30
特点、变化与选择:新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特点、变化与差异研究/岳昌君/5-5
农村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和就业选择变化及影响因素——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实证研究/谢倩芸/5-14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视角下大学生“慢”就业——基于北京某高校的质性研究/黎娟娟 黎文华/5-25
“上岸”偏好:一流高校毕业生走向体制内的就业选择——基于理性选择理论的分析/方洁 翁馨/5-34
青年大学生就业诉求及政府回应研究——基于全国网络问政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刘杨 李锋/5-42
互联网舆论对青年大学生就业认知的误导与对策研究/张刚生/5-51
“双碳” 目标下的青年环保意识与实践
互联网情境中青年低碳实践的游戏化驱动:模型、演变机制与伦理反思/李婷 范丽娟 王辰光/6-5
我国青年环境关心的变迁演替——基于CGSS2003—2021的数据分析/卢春天 卫子昊/6-15
青年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路径和特点/王思丹/6-24
青年睡眠问题研究
时空视域下青年产业工人的睡眠节律与生成机制——基于对重庆市20位产业工人的访谈/陈纬 陈书妮 兰荷伊/7-5
“望子成龙”与青少年的睡眠剥夺——基于CEPS2014—2015的实证研究/赵青矣 吴英发/7- 15
手机如何妨害青少年的睡眠——基于全国数据的实证研究——李晓静 刘畅/7-26
住房对青年发展的影响研究
从安全规范到抚养体验:住房对青年生育意愿的影响/魏万青 马静/8-5
父辈住房差异如何影响青年初职获得?——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研究/于皓 方长春/8-14
安居何以安康?青年流动人口的住房获得与健康不平等/李荣彬/8-23
从“单身青年”到“单身社会”的态势演进及衍生风险
中国单身青年的规模、特征及其演进态势/李婷 郑叶昕/9-5
理解“单身社会”:演变轨迹、生成逻辑与应对策略/何雨/9-16
解放的烦恼:单身女性的生成机制与风险挑战/陈雯/9-25
国内外单身比较研究:法律实践与道德困境/张晓冰/9-32
青年生活方式新趋势研究
从消费特点看当代都市青年生活方式转型——以数字平台为观察对象/刘怡然/10-5
节奏分析视域下的生活方式体育运动:基于武汉BMX跳东湖的案例研究/丁一吟/10-12
互构、互信与互驯:都市青年智能手环实践研究/姚俊臣 蒋宇楼 元英/10-21
“诗与远方”:都市青年的露营实践与浪漫主义异托邦的生产——基于2022年西安市的田野调查/兰凯伦/10-30
青年社交的转型与演变
现代性视阈下当代青年的碎片化社交行动研究——以“找搭子”为例/刘航/11-5
断裂与弥合:数智时代Z世代“轻社交”行为分析/孙寿涛 张晓芳/11-15
当代青年网络社交流变特点分析/李勃/11-23
县域青年的生活革命
城乡两栖者:小镇青年的生活方式转型——基于闽西南Y镇的田野调查/吕德文/12-5
县域家二代生活方式的“中产化”转型/雒珊/12-14
“进城宝妈”的新生活伦理及日常实践/张一晗/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