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社保卡在全国范围内加快推进,覆盖超10.3亿人,应用场景从基础功能延伸至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保卡的应用已经从就医、买药等扩展到乘坐公交地铁、公园入园、景区购票、借阅图书等。电子社保卡服务渠道多样化,包括电子社保卡APP、微信、支付宝小程序等。多地区加快立法,共同推进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建设,旨在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一卡通’目标。
电子社保卡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覆盖人数超过10.3亿,是社保卡线上形态和电子证照,与实体社保卡功能相通。
社保卡的应用场景已经从基础功能如就医、买药等,扩展到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如乘坐公交地铁、公园入园、景区购票、借阅图书等。
电子社保卡的服务渠道包括电子社保卡APP、微信、支付宝小程序、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等,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
为了推进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建设,多地区加快立法,如京津冀、重庆、四川等地共同推进社保卡一卡通规定,目标是到2027年基本实现全国‘一卡通’的目标。
民生直通车|超10.3亿人领用!电子社保卡加快推进“一卡通”
吃饭、消费、看病取药、借阅图书、缴纳水电费……在重庆市江津区珞璜镇碑亭社区,一张社保卡就能满足居民大多数日常生活需求。
在广州市政务服务大厅,市民不用来回换证件,手持社保卡可以完成从入门刷卡、取号排队到综合受理、领取文件等全部操作,实现高效办事。
2024年9月25日,在重庆市江津区珞璜镇碑亭社区,社区居民郭明会(左一)带着小孩阅读用社保卡借阅的图书。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随着各地不断创新拓展社保卡的应用,这样的“一卡通”场景越来越多。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3.86亿人,覆盖98.3%的人口,其中10.3亿多人同时在手机中领用了电子社保卡。加载更多便捷服务的“小卡片”,将更好服务“大民生”。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社保卡的应用场景已从就医、买药、领取养老金等基础功能,延伸至民生服务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保卡的线上形态和电子证照,电子社保卡与实体社保卡一一对应、功能相通,是持卡人享受服务的电子凭证和结算工具。2023年电子社保卡服务总量已达151亿人次。
“目前人社领域已实现‘全业务用卡’,群众持社保卡或者扫码即可快捷享受身份凭证用卡、社保缴费凭卡、工伤结算持卡、就业社保等补贴待遇进卡等95项服务。电子社保卡为国家和28个省级政务服务平台提供登录及身份认证服务。”上述负责人表示。
2024年5月9日,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指导居民对在苏州工作期间的社保缴费记录进行自助跨省查询。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从跨领域用卡看,各地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契机,加快推进社保卡居民服务“一件事”,推动社保卡在本地和跨省异地就医、购药等领域应用,通过社保卡发放惠民惠农补贴资金,实现持社保卡乘坐公交地铁、公园入园、景区购票、借阅图书、进博物馆及展览馆等。
据记者了解,电子社保卡已有服务渠道400余个。除电子社保卡APP及微信、支付宝小程序外,还包括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掌上12333APP、云闪付APP、各社保卡服务银行APP等。
在社保卡跨区域应用方面,多地也正在加快推动。长三角三省一市已有65个居民事项支持一卡通用,2800余个文旅场馆支持一卡通游,2.4万家医院和6万余家药店支持一卡通结。截至9月底,川渝两地已共同设立社保卡通办服务网点超6042个,累计提供通办服务56.49万次。
今年以来,重庆、四川、广东等多省份出台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条例。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会相继通过了推进京津冀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规定,共同推进“多卡集成”“一码通用”。多地区加快立法,为高质量推进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2024年8月12日,在哈尔滨新区社保综合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左)在办理业务。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