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他顾念你们。 彼得前书 5:7
也许你觉得自己“发疯一样爱上”某人,但其实你只是感觉他(她)可以满足你的需求,消除你的不安全感和对自己的怀疑,于是觉得他(她)吸引你。在这种关系里,你会提出各种要求,试图控制对方,而不是服侍和给予。
为了不将“配偶的喜乐和自由”杀死在“你的需求”的祭坛上,
只有一个办法:
转向你灵魂的终极恋人——耶稣基督。
本文选自《婚姻的意义》,原标题我们爱,因为他先爱了我们。
如果
我们更深地进入耶稣的教导、生命和工作,会有
怎样的效果?
如果我们沉浸于
他的应许和呼召,接受他的教导和激励,让他掌管我们的内在生命,抓住我们的想象,以
至于
每当我们面对挑战,他的话语就自然而然地冒出来,
会发生什么?
如果我们本能地、下意识地知道耶稣对我们所面对的事情有什么想法和心情,又会如何?
那样的话,当你受到批评的时候,
你不会觉得天塌下来,
因为耶稣的爱和接纳在你心里牢牢扎根,他总是“在场”;当你批评别人的时候 ,你会温柔和忍耐,因为你心里全都浸透了耶稣对你的爱、忍耐和温柔。
这不意味着每次你受批评你都有意识地、刻意地去思想
“耶稣对此会说什么?”
你不用这样去思考,因为耶稣和耶稣的话语深藏在你心里,它们会自然而然地坚固你,使你仰起头来。它们会成为你的一部分。你用耶稣的眼光审视自己;你也用耶稣的眼光审视世界。这成为你固定的思维模式。
当然,这不会一蹴而
就。它需要多年的沉思和反省。还需要规律的祷告、查经和读书,常常与朋友交谈,参加有生命力的公众崇拜。但是,
不同于学习其他思想家或作家,
耶稣的灵主动地住在你里面,
并且用圣灵照亮你的心,让你看见福音的荣耀。然后,福音“丰丰富富住在你的心里”(西3:16),我们就有力量去服侍,去正确地批评和接受批评,不再指望配偶或婚姻来满足我们一切需要,并医治我们一切伤痛。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的《经验之歌》(Songs of Experience)表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恋爱方式。他的话很打动人:
爱不讨自己的喜悦,
也不顾自己的益处,
乐见别人得到满足,
虽在地上如在天堂。
爱只讨自己的喜悦,
全不顾别人的益处,
乐见别人不得满足,
虽有天堂也成地狱。
(摘自《泥与石》(The Clod and the Peb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