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浪潮工作室
提供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看世界的态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浪潮工作室

纵火之前,是纵欲

浪潮工作室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7-01 11:2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今天必须要安利这个公号了—— ONE文艺生活

因为,全世界最有态度的文艺青年,都是这个号的粉丝。

Ta们讨论的,事关肉体和灵魂。比如,直男到底是怎样的物种?25岁的年轻人为什么那么丧?怎样才能高级地谈一场恋爱?为什么说,保姆纵火案和我们每个人都脱不了干系,即使我们家里并不一定有保姆?

下面的这篇推送,讲的就是最后这个问题。

当然,除了有态度,据说关注这个号的年轻人,颜值也是全网最高。

“我的人生配不上我”,有时,它毁灭的是那个“我”;有时,它更邪恶,毁灭的是,人们对这个社会的最后一点信任和善意。


1

杭州那天,保姆莫焕晶纵火后逃逸。浓烟熏死温婉的女主人,以及三个天使般可爱的孩子。四具尸体被抬出时,满头满脸,都是黑色的烟灰和焦油。


众人心痛的同时,揣测保姆的纵火动机。有人说,她偷了主人的金表和手镯,纵火想破坏盗窃现场。也有人说,主人发现她偷东西,要开除她,她知道主人心软,想趁主人睡觉时点个小火、再扑灭,演一出救火戏码,立功博好感,避免被开除。


所以那天,保姆莫焕晶从书架抽出一本书,点了火。火势越来越大,却没有触发这栋豪华公寓的消防警报。莫焕晶眼看局面失控,从保姆电梯仓皇逃走。


之后人们调查保姆莫焕晶,才发现她赌博成瘾,四处借钱,还曾因欠债不还被人告上法庭。同时,她经常干的一件事是,在朋友圈发照片炫耀,照片里的她,开着雇主的豪车、陪他们度假、坐着他们的私人飞机、和他们一家人亲密合影。


小死者的同学见过莫焕晶一次,他后来回顾,那个保姆,“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根本不像个保姆。


她偷窃的不只是主人的金表、手镯,还有一段根本不属于自己的生活。她大概觉得,那样的豪车、私人飞机、体面生活,她也应该拥有。而她自己的生活?简直配不上她。


每个人,在成长的某一个阶段,或许都有过“我的生活配不上我”的念头。有时候,它们是无伤大雅的笑话,有时候,它们会毁灭一切。

三个天使一样的孩子,死在自我嫌弃的邪恶的保姆手中。


2

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个好朋友,每天放学手拉手一起回家。有一阵,她常跟我提起一个小哥哥,“她妈妈同事的儿子”。


她骄傲地给我看了照片,小哥哥留着毛寸头,穿一件插肩长袖tee,盘腿坐在地上,浓眉大眼,透着干净羞涩的帅气;她还给我看了小哥哥写给她的信,字迹清秀,不像我们班男生写字总是歪七扭八。


那时我们每天回家路上,话题都是这个小哥哥。我毫无自控力地表达对小哥哥的花痴,以及对朋友的羡慕嫉妒——天哪,有这样的小哥哥,你简直可以屹立在14岁女生王国的鄙视链顶端好吗?


她总是得意地笑着,然后嘱咐我千万低调。我更佩服她了,好单纯好不做作,跟那些有了男朋友,就到处炫耀的妖艳女生相比,简直超凡脱俗。


过了几天,她给我一条手机链,是当年最流行的薰衣草许愿瓶。她说,那是小哥哥托她送给我的。我珍藏了好多年,供奉在书架第一排。


我记得,她告诉我,小哥哥的“名字”是宫翼,听上去就很帅有没有?中日混血,母亲是个名媛,家里住在城郊的大别墅,客厅里放着一架施坦威三角钢琴。


美好的记忆延续了很久,直到多年以后,我看电影时才发现,这位贯穿我少女时代始终,梦中情人一般的邻家小哥哥,是《蓝色大门》里的陈柏霖——都怪当年我见识短浅信息滞后,才没能识破。


青春无知时的少女,觉得自己不够炫酷,只好捏造一个炫酷的朋友,支撑起青春期膨胀的虚荣心。


3

好像很多人都会可以编造白富美、高富帅的亲戚或者朋友,不光是为了满足虚荣心,还为修补被碾压的自尊心。


朋友小湘讲了一件往事。


大学时她是独行侠,回宿舍时,刚好与盛装打扮去约会的室友擦肩而过,转头听到室友跟男友悄悄说:“她呀,三年都没谈恋爱,奇不奇怪?”


这句话刺痛了她。不谈恋爱,好像真的很掉价。不谈恋爱,都不够格做当代优质女青年了。


同辈们明显轻蔑的眼神,让她很生气。她决定开始她的表演。


那晚,趁室友都在,她先播放了一段来电铃声,然后拿起手机,静音,说一句:“喂?你今天起得这么晚呀?等我出宿舍跟你说哦,我室友要睡了。”


在室友惊奇的目光中,她推门走到楼道,嗯嗯啊啊,打了四十分钟电话,才回来。


第二天全班都传开了,三年没谈恋爱的学霸小湘,其实有个在国外读书的男朋友,两个人青梅竹马,只是因为低调才不为人所知。


大家绘声绘色地传,小湘每天晚上都站在楼道里,甜甜蜜蜜煲两小时电话粥。男朋友非常疼她,每月寄来一封明信片,还算准她生日,寄来一整箱化妆品和玩具。


每天,她站在楼道里,对着悄无声息的手机强行对话。同学经过时调戏她:“让我们也跟他说两句呀。”她笑着说好,把手机从耳边拿下来,故作惊讶:“咦,怎么断了。”


这个桥段发生了几次,大家开始怀疑。有好事的人,拿着小湘说过的男生的名字和学校去打听,发现那个人,根本就不存在。


“有天我还是站在楼道假装打电话,之前跟我有过节的人,带着一帮朋友,直接站在我身边,打了个电话,我的手机就响了。她们笑,你别装了,你这个没人要的只知道学习的死学霸。”


小湘跟我说这些的时候,已经会自我调侃了。幸亏,她已经从谎言中醒悟过来了。她后来谈了恋爱,又分了手,但她不会再活在别人的眼光里,自我嫌弃了。

4

前面两位,虚构了不存在的人。下面要讲的西夏王子,则虚构了整段人生。


西夏王子的传奇,至今仍在他的高中母校传颂:他父亲是西夏国皇族后裔,血脉里流着王子的高贵血统。


父亲做进出口生意,在他嘴里,一会儿卖烟草,一会儿卖服装,一会儿又卖瓷器。他母亲离婚后,改嫁给某个军队里的高官,过着名媛般的生活,偶尔来看望他。

他说,他有个从韩国请来的私教,在家教授他剑道。他还说,他爸应酬多,他每晚都要去帮忙开车。


西夏王子成绩很好,后来考到北京的一流大学,从前的朋友只能从QQ空间得知他的近况。有天他发了一条说:“今天,是我母亲得乳腺癌死亡的第1602天,我很想念她。”


掐指一算,他母亲应该是他上高中时死的。同学们很震惊:他明明说过那时他母亲

还是名媛的……


又有一天,他发:“父亲因为工作应酬,积劳成疾,得了很严重的胃病,家里的生意也垮了。我要加油,越努力,才能越幸运。”


一位女同学,被他的勇敢坚强打动,真心追求他,而他拒绝了这个女生,理由也发在空间里,是一张心脏CT片子,配文:“对不起,我得了心脏病,不能拖累你。”


所在的大学给他颁发了励志奖学金,官网上留下了他的事迹:“西夏王子”某某某,母亲早亡,父亲身染重疾,而他在逆境中不断奋斗,值得所有同学学习。


有人佩服他。也有人半信半疑。只有他的初中同桌,知道一部分真相——


西夏王子的父亲开一个小饭馆,母亲很早就离婚、改嫁,再也没有回来过。他和父亲、爷爷住在一起。


同桌回忆起一个细节:他家住在一个高级小区……旁边的平价回迁楼。大家出去玩,一起拼车回家时,他总要司机把车停在高级小区门口,假装自己住在那里。


可是高级小区跟他家之间隔了条河,要绕很长的路。那条路光秃秃没有树,七八月毒辣的太阳,能把整条路上的柏油都烤化。没人知道,他要顶着日头走多久,才能到家。


那是个自尊心极强的男生,成绩好又聪明。他大概觉得,必须有完美无瑕的人生,才配得上自己,所以才不断编造谎言,清除父母、家庭带来的“污点“。过去还能骗骗小朋友,到了大学,牛皮吹不下去,他只好安排父母得了绝症,让家道中落,狼狈收场。


5

社会心理学解释,人们表现出来的“自我”,多少都经过改编与包装,匹配自我的假想,获得他人的喜爱和赞赏。


而改编和包装一旦过度,证明的是,他们的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相差甚远。真相是,他们嫌弃那个真正的自己。自我有种补偿机制,有时会膨胀,转而嫌弃自己的生活,进而用谎言编造泡影,好匹配自己。


但谎言总有崩塌的那一天,不到最后一步,你都不知道,为了圆一重一重的谎,要付出怎样极端的代价。


杭州保姆纵火案,让我想起一本侦探小说,《女管家的心事》,讲的也是一个保姆杀人的故事。由它改编的电影,有一个更冷峻的名字,《冷酷祭典》。


女管家在一个中产阶级的四口之家做事。她没受过教育,不会读写,只认得自己的名字。但她勤快能干,厨艺不错,很快得到雇主一家的认同。唯有一次,她惹恼了男主人,险些被解雇。


男主人把一份重要文件落在书房,派同事去取。他打电话吩咐苏菲,把文件找出来交给同事。话音没落,苏菲就挂了电话,再打也无人接听。同事赶到家门口,怎么按门铃,苏菲都不开门,她躲进自己的房间,把电视节目声音调到最大,淹没了电话铃和 门铃声,假装什么都没听见,什么都没有发生。


她做这一切,都是为了掩饰她最大的痛脚:自己是文盲的事实。她戴一副平光眼镜,是为了假装看不清字只是 因为近视 。她也从不整理书房,也远离一切书本、文字。


男主人没拿到文件,耽误了一笔大生意,非常生气。可是他那受过良好教育、性格温柔娴静的太太劝他,原谅这个女管家。


女主人和小主人,一直想教这位女管家学车,还跟她讨论文学和艺术。但苏菲不识字,也无法理解她们身上具备的,文明赋予的善良和爱意。她只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感觉:这些人,一定是故意在羞辱她、伤害她。


她害怕秘密被戳破,越来越焦虑恐惧,在朋友的挑唆下,最后,这位女管家,枪杀了雇主一家。


结局是,她受到了惩罚,在法庭上被迫向所有人承认自己的秘密:她其实大字不识。这不啻于对她最严厉的惩罚。


“我的人生配不上我”,有时,它毁灭的是那个说谎的人,有时,它更邪恶,毁灭的是,人们对这个社会的最后一点信任和善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