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历史上有为民请命,以身试法,据理力争的人,如海瑞、于谦,历史上有专门批判天子的御史谏臣有名的如魏征,他们的理想世界里把个人名节国家昌盛天下苍生看的比什么都重要,气节惊天地泣鬼神,在他们的理想世界里天子应尊天道、抚万民,行仁义之王道。
海瑞的荐书触怒了嘉靖皇帝,但嘉靖就是不敢杀死海瑞,认为杀此人反而成就了他的名节 坏了自己的名声,唐宋以来皇帝有不杀谏官言官史官的习惯,但皇帝认为天下都是自己的,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依照古代的礼法,皇帝确实很多事很难做成,礼法大于天,皇帝处处受礼法的规约,任性的皇帝终会被史官记上一笔。古代名士把身后名节看的非常重要。明代万历皇帝要重新立太子却不行,遭到众多官员的反对,重新立皇后遭到众多官员的反对,礼法大于天,皇帝也得遵守 。
儒家至圣经典后来成为了皇帝与臣子及天下人都要学的经典,这都是由于它能够从制度、行为秩序、心理意识方面巩固君王对一个国家的统治,孔子的思想不仅教会后人要仁还要忠也要悌,它是一套完整的治国安民之术,也是安邦定国之道,孔子的理想继承了西周的天命思想,在礼崩乐乱时期孔子的游历具有悲壮色彩,孔子是执著的,也是审慎的。他和弟子对话充分认识了人性,认识了人生的意义,认识了国家秩序何以稳固,但这种认识是在矛盾斗争与选择中感悟的。做官与不做官,谋政与不谋政,仁义与不仁义,礼术与不礼术,孝悌与不孝悌,忠与不忠,善与不善,人事与不人事,道与非道,这些都是从知识经验与实践经历中感悟而来,我们今人可以重回二千多年前的环境去感悟孔子对真理的探索与追求。这是后人与今天人很难做到的。在一个科技成为强权的时代里,今人的理智是不如他们的。
因此,孔子的理智值得我们后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