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西京研究院
内容低频,坚守原创。经济的本质是人的行为,人的行为的本质是人性。心灵自由才是真正的财务自由,而抵达心灵自由最可靠的路径是:以悲天悯人的目光,审视并理解自己和他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田俊国讲坛  ·  【2月26日】第32期《10天非凡心力训练营 ... ·  8 小时前  
湖北邮政  ·  第2136期 新年第一课,紧抓风控合规保健康 ·  23 小时前  
湖北邮政  ·  第2136期 新年第一课,紧抓风控合规保健康 ·  23 小时前  
创意铺子  ·  5 秒带走牙缝肉渣,99 ... ·  昨天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相见恨晚的吸尘器 清洁效果真nice! ·  昨天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拉夫劳伦新春广告太阴间,网友:每个元素都是冒犯!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西京研究院

赵建:二十大三中全会——一次遥远的回响

西京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24-07-22 01:15

正文

本文为西京研究院发表的第745篇原创文章,赵建博士的第701篇原创文章。

十年前, 十八大三中全会奏响了改革开放的最强音 ,国人无不为之振奋。之后的三年也是改革最如火如荼、企业家最意气风发、地方官员最斗志昂扬的三年。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政府部门简政放权,区域经济争奇斗艳,互联网革命先行先试,金融创新百花齐放,人民币以货币互换的方式走向了国际化,资本市场以“四千点是起点”的方式演绎了“改革牛"......

十年过去了,感觉无比漫长,好像不是十年而是百年。沧海桑田,惊涛骇浪,所谓的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时代的一粒粒灰尘,让普通人真正感受到了时代变迁的力量。若穿越回十年前,恐怕很多人做梦都想象不到今天的局面。历史的列车呼啸而过,国运的钟摆左右摇荡,财富的泡沫黄粱一梦。个人的命运裹挟在接二连三的洪流里不堪一击。中国现代化的成色正在接受一次真正的考验——真正的现代化不只是GDP的庞然,工业重器的巍峨,城市群和都市圈的繁华,车水马龙的喧嚣。真正的现代化还包括一个社会集体心智的成熟、宽容、开放;真正的自信,是一种身段柔软的松弛感。现代化不仅包括经济发展,还包括 政治发展 ,所谓的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还包括 社会发展 ,普通民众的自治理、自组织能力,集体理性下的反民粹化能力。

今天读刚刚发布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有一点恍然回到十年前的感觉。从治理传统来看,中国是一个文牍治国的国家,官方文本和权威话语至关重要—— 说什么很重要,没说什么也很重要 ,字里行间都深藏玄机。从文本和文风来看, 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是建立在十八大三中全会基础之上的批判继承,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市场决定论”,十九届三中全会“高质量发展观”,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和路线集成

首先看题目。 题目是统领全文的核心主题 ,十八大三中全会报告的题目叫《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二十大三中全会报告的题目叫《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从题目上看二十大三中全会是十八大三中全会基础上的“进一步” ,是来自十年前的一次“遥远的回响”。一切还是按照改革开放的道路前行,底色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仍然是总设计师四十五年前的政治遗产。因为谁都知道,除了这条路别无它途。

当然, 任何进步都是批判的继承,而不是静态的发展 。十八大以来,中国曾经一度非常坚决的推动市场化,甚至是曾经掀起一波ZY化浪潮,是一次“放得活”的制度试验。但是,也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环境污染,遥想环保攻坚战之前我们的pm2.5是多么严重;比如贪污腐化,多少债务型金融集团违规违纪,给国家和社会留下了一堆烂摊子;比如房价泡沫,成为国内贫富分化和要素成本高企降低中国制造竞争力的主要“罪魁祸首”,等等。 十九大的“高质量发展”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二十大的“中国式现代化 ”是另一种纠偏,当前来看,更像是一种试验。政策本身就是一个试错纠偏的过程,这在这些年房地产政策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现代化的方向当然是没有变,只是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现代化的核心主题,一是经济上市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是政治上民主化(全过程人民民主),三是治理的法治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 而这一切都要在全球化的开放背景下进行(更高水平的开放)。 以开放推动改革,这是中国走向现代的原生力量——因为中国是一个沉寂在传统结构中几千年的文明古国,现代化的力量最初来自外部。字里行间,几乎所有的我们曾经忧虑的“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在二十大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里都有了清晰的答案。 剩下的仍然是官方文本和权威话语,如何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在本届全会的公报里,没有提“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而是“更好的发挥市场机制”。为什么说是“ 批判的继承 ”?因为破天荒的提到了“市场失灵”,提到“放得活,管的住”。话外音是什么,是这些年出现的问题,特别是房地产、地方债和产能过剩等重大问题,是“市场失灵”导致的,是因为“放得过活”,但是没有很好的“管得住”,所以用“ 高质量”来重新定义发展,用“中国式”框定现代化,用“高水平”升级市场经济 。在决定的 60条里,则再次提到了“更好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公报和决定之间的微妙差异,或者是因为决定里本来就有,只是没有必要在公报里强调。 “市场决定论”继续得到继承 ,说明未来的道路依然是市场化的道路。形势比人强,客观发展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精神内核既然呼应了十八大三中全会,那么二十大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里,其它的内容在语气和基调上就基本沿袭十八大的旋律。 “改革”和“开放”这两个核心词汇提到的频率都跟十八大三中全会的决定差不多 ,要知道这两个词在过去几年差点沦为生僻词,代之以越来越热的安全和斗争。在主要内容上,无论是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还是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等等洋洋洒洒60条几万字,看似 还是十八大三中全会的回响 。也可以说“并不是完全的重复,但是踏着同样的节奏”。

至少从文本感觉上是这样,至于实际行动上,需要我们一起来期待。

要了解关于二十大三中全会更多解读和分析的朋友,我们诚挚邀请您加入西京研传会共同学习探讨。 扫码获取优惠券成为会员:

往期回顾

赵建:中国股市该如何“固本培元”

赵建:走向消费型社会制定全民收入倍增计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