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是持续 30+ 年的长跑,能力提升、交流学习、视野拓宽、人脉积累都是需要持续做的事情。有时候,你获得一份工作不是因为你知道什么,而是因为你认识谁。职人社面向有自驱力的职场人群,
构建围绕个人职业经历和能力的内容社交平台。
社区成员独特的职业经历、真实的职场经验,启迪我们每一个人。
我们会每天推送一个社区里的精选答案,希望能给予你一些启发,也欢迎你到产品里和他们交流。今天的答案,来自《快速转行做产品经理》作者李三科。
李三科
《快速转行做产品经理》 · 作者
截图来自李三科
个人主页
职人社的黄海均提问:
是什么契机,让你决定写《快速转行做产品经理》这本书?
以下是李三科的回答,
点击这里
直接进入小程序
查看全文,或评论互动。
决定写这本书出于 3 部分考虑:50% 是编辑功劳,40% 是商业上的考虑,10% 是自己的兴趣。
# 50% 是编辑的功劳
在 2017 年之前,我自己在公共帐号上
写东西写
得并不好
,例如知乎、博客。之前联系我的编辑大大小小有十来个,但对接起来都差点意思,各种原因总不是很满意。
直到遇到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徐定翔编辑。他本科就是华科的,专做 IT 科技类图书有 10 年了,《启示录》就是他的代表作。
在行业里头非常有影响力,他找到我后,沟通引导性非常强,跟他沟通非常舒服,给了我很多的激励。
我当时很不好意思地说我写的不好,怕人笑话。
他那句话我至今印象深刻:“谁有资格嘲笑一个为梦想努力的年轻人。”这句话非常非常的激励我。
所以前前后后,我三次反复写了几万字,放弃,过两月又重拾起来。叙述风格和方式都是变了再变。包括后来我去尝试的一些东西都被他一一否定。
但他说话的方式委婉,很照顾我的自尊心。
用舒服的引导方式告诉我,写书要用讲故事的方式,把复杂的概念融进去,这样读者看起来就不会枯燥。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遇到徐定翔编辑,就不会有这本书。
# 40% 出于商业考虑
作为一个 6、7 年的产品经理,未来的路肯定是去创业。我前三次创业,基本都是死在个人品牌或流量上。而写书是对个人品牌和信誉一个很大的背书。
我那时在大公司,很难去做一个牛逼的产品。比如说从零到一,做到千万级别下载量,或者是内部创业成功某一个巨牛的项目。现在对外宣传,至少可以跟别人讲我写了一本产品经理的书。现在看来,当初的判断确实是对的,这本书帮了我很大的忙。
#
10% 是个人兴趣爱好
我从 08 年开始在网络上写文章到现在 10 年了,一直不温不火。写一本书是我的一个 dream list ,如果我能把它早点划掉,那就早点做,只争朝夕。
# 要有合理的激励方式
合理的激励方法也很重要。不是说今天我开心,写个八千字,明天我不开心,就一个字也不写。
很多前辈告诉我,写作其实是一个考验耐力的体力活。
我当时用的一个激励方法是,我把这本书未来 10 年的收益算了一下。
比如说一年可以通过这本书赚到 10 万,那么 10 年,收益就接近 100 万。
按照一本书 10 万字算的话,每写一个字就是 10 块钱。
如
果我今天写了3000字,那我就赚了 3 万块钱。
所以那个时候我每天早上写 1000 字,中午写 1000字,晚上再写 2000 字。按照这个频次去做,每天可以赚 4 万块钱,动力是很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