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饭爷的江湖
这是个小号,主要说投资故事,讲人生道理。大号:炒股拌饭 通过历史经济大视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佛山电视台  ·  明天出分!复试攻略都在这儿了→ ·  昨天  
广东公共DV现场  ·  女子报警:我举报我自己!网友直呼太可怕,“吓 ... ·  2 天前  
佛山电视台  ·  注意!本周末,佛山多路段有交通管制→ ·  3 天前  
广东公共DV现场  ·  员工连续工作29小时被通报表扬?多方回应 ·  4 天前  
广东台今日关注  ·  局长酒后驾车砸店伤人,官方通报→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饭爷的江湖

愈演愈烈的贫富分化,越来越近的金融危机

饭爷的江湖  · 公众号  ·  · 2021-01-14 21:15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 炒股拌饭 ,关注了解更多精彩

以前我们说过,每一次社会剧烈贫富分化,带来的结果是有效消费需求不足。

最终的结果是,整个社会开始生产相对过剩。东西卖不出去,工人拿不到工资,经济陷入停滞和危机。

本篇我们就回顾一下经济危机的历史,顺带讲讲贫富分化这个导致经济危机无解的问题,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01 贫富分化一直是难题

从古到今,不管在任何时代,社会运行的主线都是经济。 多数社会问题本身,也都是经济问题的延伸。

其实国家 从本质上看,很像 是一个公司。公司想要发展壮大,就需要能赚到钱。

有了利润以后,公司才能给员工更好的工资,更高的福利待遇。

公司也是有钱以后,才能建设企业文化,让员工有更多的归属和认同感。

公司福利待遇没跟上,企业文化建设也没跟上,员工就总想着跳槽,到外面去寻求美好生活。

国家其实也是一个道理,如果经济水平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国民认同感就不够,也就总是想往更发达的国家跑。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 80年代经济相对落后的时候, 很多优秀的年轻人都拼命想着出国,宁可黑在国外打工也不回来。

现在经济发展了,多数人就是出去读完书,基本也都会选择回国发展。

讲到这里大家也应该看出来了,很多事情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一样,但从经济角度看,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

可以说利润和收入水平是一个公司发展的根本,经济繁荣则是国家发展富强的基础条件。

不过从历史上看,历朝历代经济发展以后,伴生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贫富分化程度不断扩大。

而且这个趋势一旦开始,就基本不可逆,最终会影响社会稳定,甚至最终导致崩溃。

其实从人类社会建立以来,自打大家开始认识到,经济发展以后必然的贫富分化,对社会稳定影响巨大之后。

各种聪明人和经济学家,就不断试图寻求尝试可行的办法,以求实现国家经济长期发展,社会结构长期稳定。

不过回顾历史,所有人提出的办法,都没有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往往是度过短暂的有效期之后,最终依然是一地鸡毛。

这些聪明人的思考和理论,最终也都倒在了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这道难题上。

回顾历史,每个国家或者王朝的重生、强盛、衰退和毁灭。

其实也都是在贫富差距剧烈分化这个问题上发生的,历史上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以前大家经常听到的所谓的三百年王朝周期律,说到底也是贫富分化和土地集聚问题。

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傅胖子,总结这个三百年王朝周期律的时候曾经说过。

过去中国在封建时代里,中华民族只要休养生息70年,就能击败视野中的大多数对手。

然后开始加速向外扩张的过程,最后在土地集中和豪强争霸之中迎来动荡,最终走向衰败。


02 贫富分化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解

再远的封建时代我们就不说了,因为没啥参考意义。现代经济学的鼻祖是亚当斯密,也就是写 《国富论》那个老兄

亚当斯密开创的古典经济学,也被叫做古典自由主义,在大萧条之前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占据了统治地位。

这套经济学理论认为,国家只能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经济。国家把企业交给了市场,市场才是经济最好的抓手。

为啥亚当斯密觉得,市场才是经济最好的抓手呢? 因为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最基础的假设,就是人都是自利的。

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每个人都会对参与经济活动获取利润,具备极大的主观能动性。

如果个体参与经济活动不被国家干预,每个人必然都想获得更多的利益。

所以国家只要提供自由的市场环境,让市场经济自由发展就可以了。

每个人都发挥主观能动性赚到钱了,国家不就也有钱,变得富强了嘛。

这也就是他说的,市场会用一双看不见的手调节每个人的利益,最终大家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达成国家富强的结果。

亚当斯密这套古典经济学理论,在当时被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应用。

一直到1929年大萧条发生之前,古典经济学都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

不过亚当斯密这套古典经济学理论里面,最矛盾的一点是。

既然个人利益最大化是所有人的私心,大家在没有国家干预的背景下,都会不择手段赚钱。

那么一个问题就出现了,只要是没有干预的自由竞争,就会存在一个强者和弱者的问题。

你作为自由竞争中的强者,在这种情况下必定是不断想出各种办法,试图从弱者那里剥削更多的剩余价值。

马太效应之下, 弱者永远是被剥削者 ,剩余价值必定是被强者瓜分。

原因在于人的能力有大小,智商、判断力和执行力这种东西也天差地别,最终必定导致贫富分化不断拉大。

我这么说可能很多人不服气,然而这却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现象。

美国西北大学的计算机博士Uri Wilensky做过一个实验,可以说清楚这个事儿。

实验的条件是下面这样的。

假设一个房间有100人做游戏,每个人手里有100美元,要求他们每分钟随机选择一个人,给他1美元。
请问过一段时间之后,这1万美元的总财富在这100个人的分布情况会咋样。

多数人的想法一定是,既然是随机给钱,那到最后大家应该都差不多。 就连实验现场的其他五个计算机博士,也这么认为。

不过最终Uri Wilensky博士通过计算机模拟的实验结果,却让所有人大呼意外。

下面这张动态图,红色部分是大家交换多次以后每个人的财富变化。 蓝色部分,则是大家交换多次以后的财富排名。

可以看出随着时间流逝,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 随着交换不断进行,这些人的贫富分化显然会越拉越大。

这还只是随机分配,真实社会人和人之间的起点和竞争,远比这个残酷的多。

以前总有人觉得贫富分化不断拉大的问题,很大程度是社会制度不公平导致的。

然而这个实验明明白白告诉你:

即使起步条件一样,只要时间足够长。贫富分化就 像“1+1=2”一样 ,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

这是由于个体在智力、判断力和决策执行这些综合素质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读过书的人,都知道学校里会分快慢班。分班的 主要 原因,是大家理解和智力水平有差异。

老师都是用同样的进度讲课,有些人就是会跟不上,有些人就是轻轻松松。

可能很多人小时候的烦恼,是自己未来会上清华还是北大。

然而读了几年书发现,可能连石河子大学这种末流211,都不一定考得上。

这个道理放在经济人身上也是一样,本质上是天赋和能力的差异。

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办法,能够消除人和人之间的这种天赋和能力的差异。

这种能力的差异在经济人自由竞争的背景下,必定会体现在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上。 最终的结果就是,钱会不断流向有能力的人聚集。

这也是为啥贫富差距在经济发展中不断扩大这个问题,只能延缓,不能解决。

想要强行消除这种差异,就意味着国家需要介入干预。如果国家不介入干预,社会显然不会出现强者给弱者提供免费午餐的可能。

因为从人性的角度看,大家都不是圣人, 触动利益是一件比触动灵魂还要困难的事。

既然不存在让有能力的强者,自愿为弱者提供免费午餐的可能,自然也就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

所以最终市场和经济自由调节的结果, 一定是强者切走的蛋糕越来越多,弱者得到的蛋糕越来越少。

整个社会随着经济发展的贫富分化也会越来越大,巨头垄断也会慢慢形成。


03 国家为啥要干预

自然界的竞争法则,是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动物如果活不下去,可以直接去死。

但人类社会不是这样,因为人不像动物会选择默默等死,而是会选择反抗。

这道理就像大家同在一条船上,富人坐头等舱,穷人买得起站票。虽然站着的人不太爽,但好歹也享受了大船的红利。

后面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坐头等舱的富人依然在头等舱,大量穷人却因连站票都买不起,要被踢下船了。

那么这些被踢下船的人们,选择的不是被踢下船,等着被水淹死。

而是会合力凿沉大船,让大家一起死,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所谓的王朝周期律。

所以国家出手干预,通过各种方式从富人那边拿钱,做转移支付补贴穷人,就成了维持社会稳定的必然。

不过因为人性的自利性使然,多数经济学家一直不看好降低贫富分化这个事儿。

他们常说的一个理由是,这种国家人为干预违背了市场原则,非常影响经济效率。

学过经济学的应该都知道,那个很出名的曼昆写过本经济学原理。

开篇告诉你的就是,搞最低工资这玩意,对于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然而这些经济学家没考虑的一点是

每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 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降低贫富分化,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补贴穷人,是 必须要做的事情。

不然最终的放任贫富分化无限扩大,造成社会撕裂,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推倒重来。

在效率和公平的问题上单纯选择效率,通过社会达尔文主义搞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效率一定是最高的。

然而这样做的结果,一定是社会因为剧烈的贫富分化,迅速陷入王朝周期律里面的那种崩溃循环。

这时候整个社会都得全部推倒重来,这种情况下还谈什么效率不效率的问题。

而且经历了自由竞争导致的剧烈社会贫富分化,以及后面引发的大萧条和二战之后。

西方国家发现,国家介入想办法降低贫富分化,给底层注入购买力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创造一个巨大的内需市场。

因为老百姓只有有钱的情况下才能消费啊,没钱企业生产出来东西卖给谁啊。

消费的人群越多的情况下, 需求才会越大。最终才能产生规模效应,进一步分摊成本降低价格。

企业有了规模效应不但成本低了,也能赚到更多的钱,这些钱可以拿去搞研发和技术升级,实现良性循环。

这一切发展的基础都是有足够的需求,也就是有所谓的购买力来驱动。

说起来最近几年持续 扶贫和给底层注入购买力这个事儿 ,国内也一直都在做,开始还有很多人不理解。

最早我们改革开放的时候,国家经济底子差, 国内老百姓也穷。 所以需求主要来自国外,也就是来自所谓的外需。

现在经济发展了,国家也相对富裕了,但是我们还有六亿人的月收入不足一千。

通过扶贫和转移支付的方式,不断给这部分低收入人群注入购买力,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这本质上也是在提振内需,为我们国内庞大的产能创造更大的市场,这样经济才能循环起来。


04 西方国家的贫富分化和经济危机

大萧条前后的美国,基本完整经历了从自由竞争时代残酷剥削。

再到罗斯福时代国家干预创造庞大中产群体,再到里根时代榨干中产这个完整过程。

自由竞争时代的资本家,剥削起工人来残酷无比, 基本是把工人当牲口用。

不光是拼命压缩工人工资,还养了一堆私人武装,教育不服气的工人。

工人要是敢反抗或者要求涨工资,私人武装就要出手了,直接对工人来一波镇压。

这里肯定有人要问了,这英美政府当时就不管么?确实是不管。

你看看美国建国时候的国父们, 哪个不是大奴隶主和大资本家

明白了这一点,就应该知道当时美国的大资本家和政府基本是一伙的。

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时的美国政府更像是是资本家们的马仔。

面对资本家私人武装屠杀工人的场景,政府基本上是在旁边看热闹那伙人,可能偶尔还会上去拉偏架。

1892年钢铁大王卡耐基在宾夕法尼亚降低工人工资,引发工人罢工以后。

宾夕法尼亚的州长很快就出动了8000民兵,带着枪镇压了这次工运。

这种背景下资本家是赚到钱了,但国内的老百姓却非常的穷,所以根本买不起国内生产的东西。

这就带来一个结果,工业品生产出来国内老百姓买不起,只能卖到国外去。

不过那个时候,全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操作都差不多,玩命剥削自己国内的工人。

国内工人因为太穷,买不起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不是只能出口嘛。

最后基本都是把自己国家生产出来的工业品,卖到别的国家,或者自己的殖民地去。

这才有了当初大清末年政府不愿意开放国门,进口西方工业国生产的洋货。

英国人就开着炮舰隔山跨水赶来,砸开了大清朝的国门,要求开放口岸做生意的事儿。

不然你以为大清末年到民国时期,充斥中国市场的洋火洋钉这些玩意是哪儿来的。

不过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也是有尽头的,因为地球就那么大嘛。

等全世界的外部市场都开拓完了,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天量工业品,自然也就卖不出去了。

后面之所以打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因为当时主要工业国都出现生产过剩,需要打仗争夺殖民地和外部市场了。

一战打完之后是咆哮的二十年代,美国人在一战期间靠着做战争贩子,赚取了大量的利润,世界的消费中心也转移到了美国。

这道理也很简单,有钱才能消费嘛,钱都因为打仗转移到美国,美国自然就成了世界消费中心。

不过美国人在咆哮的二十年代,一直还是古典自由主义那套。政府对经济不做任何干预,马太效应越来越强。

这导致了整个二十年代,美国社会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下,贫富分化程度是越来越大。

在这种因为贫富分化,导致底层的消费和购买力不足的情况下。

美国人想到的不是怎么通过分配调节贫富差距,增加底层购买力。

而是通过金融创新手段,通过借债和分期付款的方式,让老百姓贷款透支,借未来的钱支撑消费。

借来的钱终归是要还的,一开始还能还的上本金,后面只能还的上利息。最后连利息也还不上了,游戏也就玩不下去了。

更大的问题出现在美股市场,咆哮的二十年代道琼斯指数涨了五倍。

巨大的财富效应,不断吸引老百姓加码投资股市。很多人不光借钱分期付款买东西,还借钱贷款炒股票。

大家应该都知道,通常在赌场赢钱的时候,才是最舍得花钱的时候。

不然你以为为啥每个澳门赌场边上,都开了一大堆奢侈品店。

大萧条之前美股吹泡泡的时候,老百姓虽然也没钱,但是敢花钱啊。

因为当时美股的财富效应还在,你让老百姓通过分期付款透支,支撑一波消费大家是没感觉的。

后面泡沫彻底破了,财富效应没了,老百姓手里也更没钱了,消费也就更完蛋了。

1929年在美联储的加息效应下,美股大泡沫终于崩了,老百姓口袋里也彻底没钱了。

大家都买不起东西的结果是,美股暴跌引发了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的经济危机,也就是1929年的大萧条。

这个故事我们在之前这篇《 金融危机拿掉的雷又回来了 》里面,专门讲过。


05 贫富分化导致的经济危机才是二战起因

大萧条以后过剩产能没法消化啊,大家只能自己顾自己了。西方几个主要工业国,采取了不同的办法来应对萧条。

英国采取的是竖起贸易壁垒,在自己殖民地搞起了内循环。美国同样竖起了贸易壁垒,开始对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德国这种出口导向型国家彻底完蛋了,只能转向法西斯的道路。

大萧条之前的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国,仗打完就已经欠了一屁股债。

虽然工厂什么的都没有遭到破坏,但是因为国家太穷,买原料的钱都没有,工厂也就无法开工。

工厂没法开工,也就不可能给工人发工资。工人手里没钱,也就买不起东西没法消费。

生产-消费-再生产的经济链条就带动不起来,整个国家经济也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这时候美国人来了,美国人在一战通过出口物资赚到了大量的利润。

虽然手握大量资本,却因为贫富分化问题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没办法把这些资本投出去赚钱。

现在德国那边对资金有需求,可以说双方一拍即合。美国人通过贷款的方式投资了德国。

德国政府拿到贷款以后,有钱买原料了。工厂可以重新开工,工人也能拿到工资了。

生产出来的产品大部分出口到美国,少部分留在国内消费,经济又重新开始运转了。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维持当时德国经济运转的,是商品大量出口到海外创汇,带回的利润。

因为一战之后德国老百姓实在太穷,开始的时候根本买不起这些工业品。

1929年突如其来的大萧条,打破了之前的循环。美国那边不但因为老百姓破产购买力没了,还竖起了贸易壁垒,开始征收高额关税。

德国人的东西卖不出去,经济自然陷入了崩溃,老百姓也开始大规模失业,整个社会开始陷入困境。

这时候希特勒说他有办法。希特勒想出的办法,是让国内的过剩产能转型生产军工产品。

首先是扩大军队,通过大量征兵让年轻人入伍的方式,来降低失业率。

扩军这玩意在当时也不奇怪,所有国家都在扩军。不过多了这么多兵员,自然需要更多的军备。

之后希特勒通过国家大量发行国债借贷,让军队拿这些钱向企业订货,生产军备产品,这样德国国内的过剩产能不就利用起来了嘛。

然而希特勒借了一屁股债,搞出来的一大堆军备怎么消耗和变现,就成了大难题。

这些玩意既不能给老百姓吃和用,也不能卖给别人维持国家经济运转,也不能给资本家还债。

借债买来的军备 如果不打仗, 就是一堆完全没法消耗掉的废铁。

因为扩军吸收就业总有饱和的一天, 借来的债务也总是要有要还的那天。

这时候为避免国家破产,对外发动战争消耗军备,就成了必然。

手里有枪有坦克,没钱就去外面抢呗,二战就是这么来的。

可以看出,德国想到消灭过剩产能的办法,是靠借债扩军和制造军备产品创造就业。

作为大萧条的始作俑者,美国则选择了完全不同的路。

因为美国和德国最大的不同,是德国穷的底掉,美国则在一战中攫取了巨额的利润。

虽然国内财富分布不均,贫富差距很大,但是整个国家资产负债表还是很健康的,有挪腾余地的。

所以老美想到的办法,则是通过政府借钱搞基建和转移支付的方式,吸收过剩产能和扩大就业。

与此同时,罗斯福新政还通过国家干预的方式,对富人收重税调整收入结构。

通过以工代赈等各种转移支付方式,降低贫富分化程度,给底层注入购买力。

当时罗斯福对富人们说过一句话很经典,说我拿掉的是你们身上一块肉,为的是不让外面穷人要你们的命。

罗斯福新政以后,老美更是开始出手大规模拆分垄断巨头, 降低贫富分化, 开始搞自我革命。

被拆分掉的垄断企业里,最典型的就是洛克菲勒旗下的垄断企业标准石油。这家公司被罗斯福出手拆分,变成了几个公司。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最恨的人也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

“上帝啊, 我们纳税人真是瞎了眼, 竟然把这么一个混混送进了白宫。”

以前我们总说未来大家会看到下次经济危机之后,世界各国都会出手拆分垄断互联网巨头。

这道理其实和当年罗斯福拆分标准石油一个道理,不过就是历史重现罢了。


06 美国的拖字诀和萧条后的政府干预

罗斯福新政本身并没有解决贫富分化问题,只是通过凯恩斯主义,不断做转移支付缓解矛盾,把问题往后拖。

后面美国人终于拖到了德国日本这种国家经济濒临崩溃,熬不住只能悍然发动二战。

之前大量的全球过剩产能在战争中被摧毁,然而战争带来物资需求却无比庞大。

天量订单和利润不断从欧洲和东亚战场涌入美国,之前全球过剩的产能一下子不过剩了。

我们之前写过几篇文章,都专门提过这个事儿。

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直接点击下面的“ 蓝字链接 ”看看,这里就不赘述了。

通胀以后就是债务崩塌

史诗级大放水和大洗劫

我们正站在一场大萧条前夜

两次大危机之前到底发生了啥?

战争问题,从来都是经济问题

我们正站在一个关键历史转折点上

为啥下次危机后可能会步入大萧条

美国人当时能这么做,是因为它们拥有世界上最牛逼的资产负债表,可以耗得起。

一战之后,世界上大多数财富都通过战争订单的方式,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它才能通过转移支付拖时间。

这里可以看出,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是拖延。拖到别人顶不住发动战争,全球部分产能因为战争被摧毁了,生产过剩的问题就解决了。

也就是因为大萧条期间美国的成功经验,凯恩斯主义才被确立为西方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这是因为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人们希望的是通过一种新的理论体系做改革,来维系原有的经济模式。

毕竟对既得利益者来说,推倒重来是对他们最不利的选择,大洗牌会导致他们丧失原有的优势地位。

他们允许在现有的基础上,为保持自身领先地位,做出适当的让步和改革,但绝对不愿意看到推倒重来这种事情发生。

历史问题一直在不断积累,从来没有真正解决。这也造成了贫富分化越来越厉害,底层负担越来越重,顶层利益越来越多。

最终的结果是,遇到危机就搞宽松拖延。游戏无以为继就开始发债,继续拖延的模式。

按照凯恩斯的思路,央行在危机中不断推出各种货币宽松政策,试图拉动社会总需求回升。

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次次把金融危机的代价分摊到每个个体。

然而每次在泡沫阶段获得高额收益的富人群体,却没有在危机中承担义务。

最终的结果是底层群体成为受害者,而且在货币政策的马太效应下,贫富差距日渐增大。


07 一点总结

这里我们也可以做个总结,从经济的脉络捋一捋贫富分化和一战二战,还有金融危机的关系。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刚工业化的时候,工人只有极低的工资,还一天工作16小时,根本没有钱消费自己生产出来的工业品。

这些国家生产出来工业品,只能卖到海外市场去。如果把全球看成一个整个,这个市场终究有一天会出现饱和,生产相对过剩的问题也就来了。

大家为争夺殖民地和外部市场,把对方打出了脑浆。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本质上就是这么点事儿。

二战的时候苏联出现,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当时穷苦工人,和西方知识分子们心中的灯塔。

很多西方知识分子非常向往苏联,很多人甚至为了心中的理想,义务为苏联做间谍,剑桥五杰就是当时西方知识分子的代表。

大萧条期间美国老百姓因为日子太难过,甚至出现了国民大量移民苏联的状况。

为了和苏联抗衡,比拼制度的优越性,防止被和平演变。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二战以后也开始自我革命,主动开始搞各种社会福利和劳动保护。

对富人收重税,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在国内培育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

这里面两个重要的原因是:大萧条期间各国都竖起贸易壁垒,不开放自己的市场,以及二战以后苏联的出现。

这两件事使得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纷纷认识到,提高工人待遇,开发内需市场成了维持社会经济稳定的必要因素。

马克思说过一段话,是用来描述经济危机产生原因的,可以说非常经典。

一切真正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是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

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缓解这一现象,采取的措施是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保持对富人高税收不断做转移支付,在国内建立一个庞大的中产消费群体。

这个阶段是美国中产最幸福的阶段,一人工作可以养一家,大政府高福利是这个阶段美国的特点。

之前我们在《 70年代传颂的美国中产梦已然破碎 》里,专门讲过这个事儿。

这时候西方的工业品不光能卖到海外了,国内老百姓也消费的起了,内循环和外循环也都跑顺畅了。

这个状况一直持续到里根上台,重推新自由主义,开始压榨国内的中产,给富人们减税才开始改变。

这时候苏联已经被弄死了,西方需要比拼制度优势的外部压力也没有了。

所以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开始把中产按在地上摩擦。

把二战以后给中产的各种转移支付和福利,通过消费主义和教育医疗各种手段拿回来。

现在大家看到的消费主义,就是和从里根时代开始,中产阶级相伴相生的一个东西。

之前我们在《 通胀以后就是债务崩塌 》里面,专门讲过这个事儿。

里根时代之后的中产阶级的负担越来越重,也越来越穷。

在1971年到2015年的40多年间,美国中产阶级的空心化一直在稳步推进。

生活在中等收入家庭的美国人的比例从1971年的61%降至2015年的49.4%。

美国汽车工厂的工人,在2007年还有28美元一小时的收入,但在今天,竟然只有15美元。

这也导致了中产阶级购买力越来越差,贫富分化也越来越大。

要知道解决不了贫富差距和分配问题,就不能带来有效的需求回升。

钱都集中在富人手里,自然消费需求不足。 数据有多好看,中产和底层就有多难过。

未来怎么办呢?要么全世界大国继续这么熬着,要么等着谁像二战时候德国一样熬不住,把别人打出脑浆呗。


08 现在又到了分界点

可以看出现在老美的社会贫富差距,又回到了1929年那个历史最高点的位置。

目前美国最富有的50个人的财富,相当于美国最贫困的1.65亿人的财富总和还要多 的多。

整个社会贫富差距过大,会带来私人消费不足,整个社会的总需求增长停滞。

后面一旦美股泡沫破灭,所有的问题都会浮出水面。以前借的债务利息可能还不上了,借新还旧的游戏也玩不下去了。

一旦借新还旧停止,前期所有庞大的债务都会要求兑现,债务负担会进一步压缩有效需求。

需求停滞以后,紧接着就是经济逐渐开始失速,最终步入萧条。

资本投资从事生产的最终目的,是赚更多的钱。消费需求不足导致资本失去利润来源的时候,资本就会停下来。

订单数量不足,不光会让资本选择停止投资,还会选择裁掉多余的员工。

贫富差距过大本来就导致需求不足,裁员带来的收入减少,会进一步加剧需求不足,最终经济更会走向死循环。

说起来每次遇到经济危机,只会让穷人更倒霉,富人更有钱。贫富差距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拉大。

这里很多人可能觉得奇怪了,这经济危机难道不是大家日子都不好过?难道经济危机还专门欺负穷人?

是的,你的理解没错。每次经济危机的时候,穷人不但总是最遭殃的那个倒霉蛋。

而且危机发生过后,多数穷人甚至会更穷,富人甚至还会更富,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会被进一步拉大,最终系统会走向崩溃。

最典型的就是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联储大放水拯救经济,把问题向后拖延。

金融危机期间大量的中产和穷人,由于失业还不起贷款,失去了自己房子,他们再也不可能买回这些房子。

富人们却因为拿到了银行的贷款和各种金融支持,抄底大量资产。

因为购买了大量资产,也在后面的美联储放水推升资产价格中,赚的盆满钵满。

这一轮疫情之后的全球央行大放水,其实本质上道理也一样。

之前我们在这篇《 通胀以后就是债务崩塌 》里面说过, 现在是经济转萧条之前的最后一次复苏和繁荣。

转萧条之前伴随着经济复苏,会出现一次巨大的资产价格泡沫。

这源于货币大放水带来经济复苏以后,货币流通速度恢复的乘数效应。

最终带来的结果是,一旦疫情缓解,整个2020年资产端的核心资产价格会继续上升。

原因也很简单,疫情期间全球 因为新冠疫情放出滔天大水。 2020这一年美联储印的钱,相当于过去100年总数的21%

这些钱多数都被拿来炒房炒地炒股票,以对抗印钞带来的货币购买力损失。

过去的2020年你可能已经发现了,多数之前你本来就买不起的东西,在这个时间段已经变得更贵。

刚刚开始的2021年,和过去的2020年不同的是。可能过去很多你买的起的东西,也会变得更贵。

因为我们在《 通胀以后就是债务崩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