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北京市教委出台《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和《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做出具体规定。
这一新政改革将在2017年秋季开始实施,虽说离我们小升初孩子还较远,但却有一定的影响,快来看看吧。
(一)
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二)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所设定的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3门科目均设合格性考试。
(三)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设等级性考试。参加本市当年统一高考的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从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参加3门科目考试。
(四)
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达到合格水平是普通高中毕业的必要条件和高中同等学历认定的主要依据。
(五)
等级性考试每学年组织1次,学生在高三年级第二学期参加。等级性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成绩当年有效,计入高考总成绩方式另行制定。高等院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6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分专业(类)自主提出指定选考科目,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六)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五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以下简称“综评平台”)中及时、客观记录反映学生综合素质主要方面的具体活动,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学校每学期对计划提交给高校的事实材料和活动记录进行审核,并通过“综评平台”在校内公示。经审核、公示无异议,学校在“综评平台”确认。
(七)
相关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方向,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使用情况必须规范、公正。从2020年起,在市属高校探索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招生改革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八)
《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和《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作为北京市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配套文件,将从2017年9月1日起,即2017级高一学生起实行。
(一)考试科目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考试设置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3门科目。
(二)考试类别
分为合格性考试与等级性考试。所有科目均设合格性考试。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设等级性考试。
合格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课程要求为依据;等级性考试 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课程和选修Ⅰ课程要求为依据。
(三)合格性考试
1.考试对象
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和社会人员也可报名参加。
2.考试时间
体育与健康合格性考试安排在高三第二学期,艺术(音乐、美术)合格性考试安排在高三第一学期末。
其余11门科目合格性考试每学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每学期末。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首次参加合格性考试时间为高一第二学期末。学生在完成每门科目必修课程后即可参加合格性考试,做到随教、随考、随清。
当次考试不合格,可参加以后学期同科目合格性考试,全市不单独组织补考。
3.考试组织
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科目合格性考试由全市统一组织。
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4门科目合格性考试由各区教委根据市级要求组织实施。
4.考试方式
语文、数学、外语每门科目合格性考试时间120分钟,卷面满分100分;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每门科目合格性考试时间90分钟,卷面满分100分。
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合格性考试依据学生平时表现和综合测评确定成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合格性考试依据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确定成绩。具体办法由各区教委依据市级有关要求制定,报市教委备案。
5.成绩呈现
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卷面成绩60分(含)以上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6.成绩应用
合格性考试达到合格水平是普通高中毕业的必要条件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参加高考的考生,语文、数学、外语每门科目统一高考成绩达到一定标准可认定相应科目合格。
高中离校2年内以社会人员身份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合格且符合其他毕业条件的可补发高中毕业证书,2年以上不再补发高中毕业证书。
(四)等级性考试
1.考试对象
等级性考试仅限当年本市统一高考的考生参加。
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等级性考试中自主选择参加3门科目考试。
2.考试时间
等级性考试每学年组织1次,安排在高三年级第二学期。
3.考试组织
等级性考试由全市统一组织。
4.考试方式
每门科目等级性考试时间90分钟,卷面满分100分。
5.成绩呈现
等级性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分为五个等级。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E。等级根据原始分划定。
6.成绩应用
将学生等级性考试和合格性考试所有科目成绩提供给招生高校使用。等级性考试成绩当年有效,计入高考总成绩方式另行制定。
提醒:外省转入我市的高中学生可持转出省份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出具的考试成绩证明到北京教育考试院申请相应科目成绩合格认定。等级性考试成绩不能跨省认定。
(一)市属高校将试点综合素质评价招生改革
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也将纳入高校录取参考。昨天发布的文件提到,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五方面。从2020年起,市属高校将率先试点综合素质评价招生改革。
(二)学校每学期公示事实材料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中及时、客观记录反映学生综合素质主要方面的具体活动,收集相关事实材料。
学校每学期对计划提交给高校的事实材料和活动记录进行审核,并通过“综评平台”在校内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经审核、公示无异议,学校在“综评平台”确认。
每年,区教委抽查学校比例不少于25%。学生、家长、教师等如对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内容存有异议,可向学校举报或申诉,学校及时将审核结果告知举报人或申诉人。
(三)参观博物馆纳入综合素质记录
文件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列出了5方面的记录重点。比如思想品德,将重点记录学生参与党团活动、“一十百千工程”、专题教育活动、公益活动与志愿服务等活动的内容、次数、持续时间及收获等。
今年高考入题的博物馆,也将成为学生素质评价的记录内容。在社会实践中,将重点记录学生参加技术课程实习,游学,到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高校科研院所、博物馆、科技馆、企业、社区等社会场所开展参与实践活动的内容、次数、持续时间及收获等。
(四)高校可自定综合素质评价办法
市教委介绍,学校要指导学生做好成长记录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及时发现和正视自身优缺点,做好生涯规划。
同时,这些大数据将为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水平提供有力支持。
相关高校也要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方向,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从2020年起,本市将在市属高校探索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招生改革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一)
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或者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和社会人员也可报名参加合格性考试,只有参加高考的考生才能参加等级性考试;
(二)
等级性高考与高考挂钩,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等级性考试中自主选择参加3门科目考试,成绩将计入高考总成绩;
(三)
合格性考试达到合格水平是普通高中毕业的必要条件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参加高考的考生,语文、数学、外语每门科目统一高考成绩达到一定标准可认定相应科目合格。
(四)